汉语大全>话题作文范文>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详细内容

篇一:《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前言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上海“十三五”规划既要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又要为上海未来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更加反映市民期待,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1、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种风险挑战变化交织,上海从国家大局出发谋划自身发展,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加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力度,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新提升,上海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15年达到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60%。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9%左右。城市创新能

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7%。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步启程。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先行先试,聚焦制度创新,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树立了新标杆。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国资国企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等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820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近1.8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535家,比“十一五”末增加230家;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600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四个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金融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运行,“沪港通”、跨境ETF启动实施,上海金融市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18%左右;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达30%,钢铁、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上海价格”加快形成;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三、国际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的三分之一以上;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服务全国能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节能低碳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中小燃煤锅炉替代等工程,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大力推进污水厂网建设和污染源截污纳管,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建成青草沙和东风西沙水源地,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水源供应格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5%。

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增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统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标准持续提高,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居民收入增长快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962元和23205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五年勇于实践、不懈奋斗,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为上海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未来五年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入新阶段,上海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新动向,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正经历重大变革,绿色低碳和包容增长成为共识,全球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围绕市场、科技、资源、文化、人才和国际规则影响力的竞争更趋白热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未来发展,将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期。“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阶段,也是创新转型的攻坚期。上海要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融合的机遇,在全面参与国际科技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加快“四个中心”建设。要着眼于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转换发展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水平。要把握重要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率先探索的机遇,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

同时,要着力解决好制约上海发展的明显短板和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老龄化程度加剧,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更加趋紧,生态环境质量与市民期盼有较大差距;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增多,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明显不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需提高;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压力日渐加大;城乡发展差距依然明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较重,医疗、教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瓶颈凸显;城市发展的软环境仍待改善,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需要提高,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深刻变化,上海加快推进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刻把握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改革中释放制度新红利,在开放中激发改革新动力,在创新中打造发展新引擎,在转型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3、发展新理念

“十三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本要求是:

——必须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导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用好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必须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坚定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发展,用更高标准、更大气力、更严执法,加强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切实把科学发展落实到生态环境改善上。

——必须深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把依法办事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树立法治思维,完善法治保障,善用法治方式,维护法治尊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环境,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以更严要求、更实措施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以更好的党风政风和干部队伍作风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使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强动力、增活力、补短板、可持续、促公平,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把协调作为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协调发展中拓展新空间、提升软实力;把绿色作为增

篇二:《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肖林: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196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曾任上海市计划委员会综合计划处副处长、政策法规处处长,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调节处处长,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总经济师兼发展规划处处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2009年8月---2014年7月任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上海市三个规划:

1.2020年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规划

2.2040年城市总体规划形态规划

3.2050年上海发展战略规划by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定位: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但是2020年后的目标没有,所以现在开始研究。

全市各高校70多个团队在研究

一.关于十二五的总体评价: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步伐

主要成绩:

(1)经济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服务业比重60%多;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单位产值的能耗下降1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完成十二五规划。

(2)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举措)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

启动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四个中心建设:

国际金融中心获得重大进展:主要指标证券市场交易规模航运中心取得新突破: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

贸易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口岸贸易和服务贸易

(4)民生保障和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有户口和无户口

教育改革,公共医疗改革,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

(5)城乡建设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智慧城市建设

重点区域建设:

虹桥商务区:贸易

世博园区:CBD

临港:制造业

张江:

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

(6)政府审批减少

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过去基本管理方法:审批制度(与三种全会提出的市场决定性作用背道而驰。)

自贸区:没有审批,负面清单管理。备案,不审批。

主要问题:

(1)四个中心建设存在问题:

航运(集装箱量大,国际航运服务能力弱,航运金融、航运保险)金融(人民币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

贸易(以前口岸贸易,现在离岸贸易,原来不能做,自贸区后可以)离岸贸易:资金流与货物流分离。比方说资金流到上海,货物不到上海,上海是控制中心。

(2)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低附加值的企业,对其他省份投资超过500亿。这些企业在上海已经生存不下去了。

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大,钢铁、化工等比重大

高端服务业发展靠放松管制

(3)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习近平提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活力差距大,和深圳、中关村比。人员大都去想去外企、当公务员等等

整个上海市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还比不上华为一家的投入。

(4)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大、不平衡

乡镇在管理规划、设施建设、管理力量配置上明显不足

(5)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的力度要加大:城中村。

如孟买(贫民窟)、墨西哥城(聚了500万人,密密麻麻)、里约等,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二.发展环境和阶段特征

总体上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的挑战在增大

机遇:

(1)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调整、贸易规则重构,出现新的全球生产体系

原来所谓资源型、生产型、消费型国家发生改变

08年前三角关系

中国东亚生产

美国欧洲消费

中东资源

中国存在问题:储蓄率过高,投资消费失衡

美国现在也提出出口战略,原来主要发展服务业,现在再工业化

(2)新一轮科技革命钲在蓄势待发

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共同特点,出现在发达国家,后来慢慢向外扩展,存在明显的产业转移特点。

第三次,基于互联网和信息化的产业革命,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可能孕育新的产业革命(即世界变平了)比如阿里巴巴,不生产产品,不卖产品,就能做到这么大。

(3)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资本大国转变。

(4)全方面推进开放战略

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

(5)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发生改变

如自贸区

挑战:

(1)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调整长期化,竞争更加激烈,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态势发生改变

(2)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美国对中国崛起开始围阻,贸易、投资自由化标准大幅度提高

TPP和TTIP以及服务贸易协定。美国推行新的贸易规则,试

篇三:《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发布时间:2015-12-02来源:文学网手机版

十三五规划时间: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关于十三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进行规划。

十三五规划:启动规划

2014年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徐绍史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徐绍史表示,中长期规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