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印先生丁亥诗作二十首
详细内容
史印先生丁亥诗作二十首
(颦儿整理)
编者按
史印先生是我在网络上邂逅认识的朋友。他现在已经是一 位年过花甲的退休老干部了。因为他13岁就参加工作了,才华横溢,经历坎坷,在他以往的故事和文章里都有很多传奇色彩和特别的风格,所以自从2004年认识先生以后,颦儿就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他的资料、文章和诗作。此前,颦儿为史印先生写过一篇《史印先生网传》和一 篇《管窥历史之“史印万言书”》,已先后发表在小说阅读网上了。这里,现收录他在2007年所写的部分诗作,共20篇,特奉献给广大读者品味和欣赏。
因为作者原诗有的是配有照片的,这里收录编辑的时候,因考虑网络上传照片不是很方便,所以就只有文字了。
(一) 自题所画牡丹(照片略)
虽说春日短,胸怀天地长,
迎客清明时,还笑在洛阳。
(颦儿注:本篇录自先生的画作“牡丹)
(二) 题所临安格尔油画《泉》(照片略)
古朴纯真写天生, 无限生机藏其中。
三十六年造物主, 雏菊一株化春风。
注:这是五年前所临摹的法国18世纪油画家安格尔的一张油画,原名叫〈泉〉。这幅画是安格儿先后用了36年才最后定稿的,确实是美的艺术的精品。正在用泉山沐浴的少女,身边一支雏菊含苞待放,只要看到画面,那种青春和生机勃勃的感染力就会给人以无限的启发和推动。欣赏它,我觉得是比〈蒙娜丽莎〉有更深刻和更美的艺术享受的。
(三) 无 题/(2007.7.10)
今晚饭后,闲无事,在电脑上浏览,一时感触,随心写之。
人生何必伤往事,网络日月洞外天。
入夜遥遥春风起,梦醒缕缕闻丝弦,
三春凭栏和流水,五湖泛舟拜诸贤。
弹指绘做千山绿,坐案踏吟万里天!
(注:“流水”意指《高山流水》)
(四) 有感于党的“十七大”
时事感怀第一宗, 掌国不再遗老风,
富民强国开自由, 吐故纳新报花明!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十七届代表大会顺利利召开并圆满结束了,做为一个四十多年党令已经退休的人来说,虽然已经很少关心政治的了,可从电视里的所看所闻,竟也按不住激动的心情。今无以多言,谨以此小诗聊作心声。
(五)为照片《乡村两弈者》题(照片略)
村头坡下马路边, 英雄两位杀正酣。
三十二子成对持, 十万兵将一身兼 .
红帅运筹走奇招, 黑将伏瞰号狼烟。
笑看霸王乌江死, 真演刘项战当年。
(注:中国象棋共三十二枚棋子九十个落子位置)
(六)仿七律 .咏中国象棋
纸上对垒乌江边,三十二子标狼烟。
炮架当头兵卒勇,马走鸳鸯多机关。
士象护驾车巡河,将帅坐镇大营盘。
虽是游戏非小可,万般智慧在中间。
注1:我这里的《仿七律》一词,是我认为自己的诗虽然采用了古体诗“七律”的大框架,但并不完全符合古体七律诗的格律要求,所以我就冒昧把自己写的这首诗标名为《仿七律》了。
注2:我很喜欢古体诗的言简意深,但我不喜欢古体诗的过于严格的格式规定。我觉得;因为一是现时代的人和旧时代的人,在诗的朗诵方法上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二是对于一首诗来说,求一 字的意境要比求一 字的入韵要重要的多。所以也就觉得现代人对于写古体诗应该对传统格律的要求适当突破,才能更加表现和符合社会的实际。
(七)秋 日 感 怀
遥看秋风徐徐来, 手扶栏杆身半斜。
莫道老时无童心, 其实常忘两鬓白。
人生谁能无憧憬, 只是把梦心底埋。
倘若有朋来相知 , 推心置腹畅襟怀。
(八) 昨夜梦见雁南飞
昨夜梦见雁南飞, 阵列人形声唧唧,
征程千里不怕艰,只为生存忙迁徙。
礼随首领依序走, 和睦相处无侵袭。
晓行夜宿共甘苦, 雌雄相伴互唯一。
中有孤雁发悲鸣, 群雁频做悲戚戚。
醒来回味梦中见, 暗叹人类多不及。
(注:雁,候鸟也,天性:仁、智、礼、仪、信。)
(九) 诗题鱼塘里的荷花(照片略)
鱼塘一角玉立挺,
水污不染美华容;
根连水土共冷暖,
胸怀洞天十腔情。
注解:藕一般多为九孔,十孔莲藕属珍贵品种,需择地而生,河南灵宝多有之。
(十) 华 山 游 记(照片略)
西安向东洛阳西,西岳华山两游历。
二十年前徒步游,近次登山是篮梯。
华山自古一条路,奇险雄秀天下一。
回心石激英雄志,千尺幢前拼胆力。
心旷曾望口干渴,神怡那管汗湿衣。
登上北峰路过半,行人到此可片息。
凭拦回头向北看,囊括秦川千里余。
继续上攀苍龙岭,流云匆匆两腋飞,
登上中峰一声吼,恍惚如梦到天际。
半览东峰天将晚,宾馆宿客批连批,
清明登临山高处,日垂云海天倒立。
鹞子翻身需猿攀,少见游人去拥挤。
南峰因是最高处,人到山顶觉天低。
不敢莽撞学大胆,空中栈道望未及。
南天门中觅仙踪,劈山救母有遗迹。
西峰漫步向下看,环山悬崖如斧劈。
游兴正浓天过午,回程一路揣惋惜。
今日搜来几照片,混将小诗作补笔。
附注:
1,文中“回心石、千尺幢、苍龙岭、鹞子翻身、空中栈道”,系登顶和游览华山的几处险要路段,其中“鹞子翻身”和“空中栈道”两处,属于游人探险之处,非游客必走路之,只有敢于一试自己身手和胆魄的人才敢于尝试行走。
2,“劈山救母”,系神话故事,《宝莲灯》的别名,指沉香为救其母曾斧劈华山。现在在华山南峰有很多传说中的神话遗迹。
3,旅游线路:现时火车走龙海路可直达陕西华山火车站。汽车在西安火车站有“华山一 日游”服务,费用310元,其中门票为100元。
(十一) 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照(照片略)
遥望荒漠一处绿,
天将傍晚游人稀;
月牙湖伴古刹静,
风撼沙丘飞鸣镝。
注:鸣沙山和月牙泉均为甘肃敦煌之景观。“鸣镝”,系古代人所使用的响箭;响箭飞在空中可发出哨声,以作为信号。“飞鸣镝”指沙丘上不断传来的呼哨风声。
(十二) 题在吐鲁番所拍火焰山照(照片略)
吐鲁番里望火龙,
蒸天炙地卧从容;
环山气温六十度,
一片风光别样中。
(十三)题游历新疆嘎纳斯湖所拍照片(照片略)
北疆边城布尔津,嘎那斯湖近闻名,
景区宾馆高档次,专线公路蜿蜒行 .
地理山水别具格,若骛游客逐年增。
八月游人日两万,中外宾客尽匆匆。
湖呈一片天蓝色,阳光照来白蒙蒙。
百米水深凉刺骨,源头来自冰川中。
自古就传有湖怪,曾几探险寻无踪。
湖面游艇如飞梭,山凹跑马传铃声。
空气清新今少有,地广人稀世无争。
只是地处太偏远,长途跋涉非轻松。
注:嘎纳斯湖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从乌鲁木齐乘飞机到阿勒泰后,需乘汽车到布尔津住下,次日再坐汽车走近三百公里才可到达该地。到达景区后除可游览嘎纳斯湖风景外,还有其他很多可以游览的风景。景区设有很高档的宾馆供游客入住,一晚的宿费分四到八百元不等。
(十四) 初冬感怀 . 浪淘沙
早寒发幽燕,银裹山川,雀舞枝头唱平安,
晨风凉吹如洗面,朝霞满天!
瑞雪兆丰年,诗人挥鞭,梧桐树下擂八仙,
抒情吟怀唱不断,尽是新篇!
注解:
1.“幽燕”:指古“幽州”和“燕州”,即今河北张家口以南地带;
2.“梧桐树”:系“网易博客”里一个博客圈子的名称,在圈主东方韵女士等博友的倡导和努力下,宾朋满座,现已结盟近五百人,
3.“初冬感怀。浪淘沙”系圈子第三期赛诗会规定的主题。
(十五) 龙门石窟感怀(照片略)
洛阳龙门伊河谷 , 悬崖峭壁满洞窟。
石雕石刻计无数 , 几尽人间祸与福。
座座造像日残疾 , 大佛迎客洒泪珠。
盛世若不多关爱 , 万寿神仙命咫尺。
[注解]: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十五公里,是伊河出嵩县伊川后流入洛阳盆地的入口处。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前后历经数百乃至上千年的拓展,现在河岸两边都有造像石窟,但大多是集中在北岸的石壁上。其中最大的是卢舍拿大佛,成像于唐朝。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凿刻的。
龙门石窟中佛像多不胜数,从来也没有很确切的统计数字。并传说自古就没有一 座佛像是完整的,不是少胳膊就是少腿,全是有残疾的。实际上是风雨腐蚀和人为的破坏所致。尤其是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破坏最严重。我在1965年去看的时候,大佛及两旁的那几尊造像还是比较完整且表面光滑如玉,而现在除“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外,尤其是1985年以来,据说是由于空气中有酸,造像腐蚀的非常严重,就是整个岩壁也都也在分化脱落,有的地方不得不用水泥进行加固。因为亲历了四十年来的变化,我想如果不进一 步加以科学保护,那些石佛和洞窟,寿命都是不会有多久的。
[当地民间故事]
传说龙门石窟里的大小佛像,自古就没有一个是完整的,不是少胳膊断腿就是缺鼻子少眼睛。为什么呢?说是在上古时代,那时只有龙门山,并没有龙门这个河口。所以龙门山就把伊河的水都积聚在上游的山里,是一片汪洋。到大禹治水的时候,龙门山下有一 个放养的小孩,他每天去龙门山上放羊的时候,总是听见山里头有一个声音,好想是石匠在打石头的一样,并且另外还有人在里边喊着:“开不开?开不开”。晚上他回家就给他母亲说了这件事。他母亲说,你要是再听见那声音,你就给它说:“开了!”看看会到底怎么样。第二天,那小孩又去到那地方放羊,他还没有走到山顶,就听到山里喊着“开不开?开不开?”他顺口就照他母亲说的大声地回答道:“开了!开了”,可他那一回答不要紧,就听的一声巨响,整个龙门山竟一 下子被劈成了两半。当汪洋大水流走后,竟露出了现在那些许许多多的石像石窟,但那些石像却没有一个是做的完整的。后来人们才知道,因为那是女娲在龙门山造神的,因女娲还没有把那些神都做完,时间不到,就被小孩给提前下达了打开龙门的命令。因此,“龙门神像无一 全”,就一直到现在。
(十六)题黄河三门峡一组照片(照片略)
黄河之水天上来,大禹治水三门开。
人门神门和鬼门,已被大坝水中埋。
蓄水发电调旱涝,排沙治洪免祸灾。
中流砥柱功不没, 经天纬地启后来。
[注] 三门峡水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水利设施建设上的第一大工程。大坝于1955年开始修建,地处河南原陕州与山西平陆县两地相望之黄河三门峡处。三门峡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在那里劈开大山之后形成的三个河水通道,才让由上游飞来的滚滚黄河之水,从此缓缓下泻东流。因为那三个河道,狭险流急,舟船难渡,被古人称之为“人门”、“神门”和“鬼门”,故称之为三门峡。大禹在打开三门峡后,还在那里立下中流砥柱巨石,抵御和镇压黄河水患。自古以来无论水涨多高,水势多猛,中流砥柱(巨石)从来没有被水淹没过和冲坏过。现在大坝已经覆盖了古老的三门河道,但中流砥柱巨石仍然屹立在大坝的下游不远处。大坝建成后,原陕州古城被拆迁,重新在地势略高的地方建立了新的城区,起名为三门峡市。这虽然是新中国建国后在苏联“老大哥”帮助下的第一项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但建成后却并未达到原来的理想目标,现在又在三门峡大坝下游一百多公里处,由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兴建了小浪底大坝,其规模和功能都大大超过三门峡的水库。
(十七) 题延安宝塔山照(照片略)
秋高气爽天黎明,宝塔岿然立从容。
慕名游客来不断,一片风光无限情。
[注]: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地处陕北,从西安坐汽约三小时,陇海铁路有专线直达。
(十八) 题黄河壶口大瀑布(照片略)
暮色沉沉秋风凉,凭栏壶口望苍茫。
倒海排山声如雷,飞流直溅化汪洋。
[注]壶口大瀑布,是黄河由我国西部发源,流经内蒙拐弯向南,在陕西北部和山西两省交界处,由于天然山势形成了犹如壶口一样河道,在一处断崖处突然产生了数十米高的落差,从而出现了极为壮观的的巨大瀑布。在一 公里外就能远远听到如雷吼般的瀑布咆哮声。景致十分壮观。
(十九) 今年冬至 . 仿七律
雾淹朝霞北风狂,推窗只见天昏黄。
今儿冬来最寒冷,满城浑浑尘飞扬。
西安古都两月许,雨缺雪无少风光。
欲破沉闷胡乱吟,斗胆写来冒华章。
今天是冬至日了,然入冬以来,少雨无雪,只有干冷。也许真的是气候要大变了,让人压抑沉闷。(2007.12.22于西安)
(二十) 吟我的博客
虚筑消闲一草居, 漫语人生聊心曲。
春来槛外吟流水, 秋来门前话翠菊。
爱恨悲欢有共鸣,评古论今不受拘,
邀来朋友满堂坐, 写得笔记纪太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