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
详细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快乐的情感,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而在当前的中学校园里,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痛苦的情感体验”,而且在痛苦、乏味的学习中,学生毫无创造力可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基于这一状况,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就必须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起来,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的体会到,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模拟角色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模拟角色情境,演绎当时的历史状况,让学生走近历史、理解历史。这一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并能渲染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百家争鸣》前,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进入角色情境,再现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为了熟悉情境,同学们主动查阅资料,设计“台词”,推选代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记得当时四位扮演角色的同学一上场,同学们就哈哈大笑,因为他们中除扮演儒家的同学穿着校服外,其他的同学都穿了特别的衣服:扮演法家的同学,穿了一套老成的制服;扮演道家的同学,穿着一件短袖,肩膀上还搭着一件外套;而扮演墨家的同学,穿了一件破旧的衣服。当这几位同学从穿衣、做事等生活角度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时,同学们的印象自然就特别深刻。之后,我又请了一位同学扮演当时的君主,由各“思想家”先后对其进行游说,由“君主”判断自己会采用哪种治国思想,并阐明了原因。通过角色模拟,同学们较好的理解、区分了儒、道、法、墨四家学派主张的不同,比我们老师费劲口舌的讲,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模拟角色的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学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再现事件情境
所谓的事件情境,就是利用幻灯图片、电视或电影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体会和分析历史。这种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过去的历史,而且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也就更容易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例如,在讲《“自由放任”的美国》时,由于学生缺乏经济危机的感性认识,很难体会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于是我在上课时播放了视频《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再现了当时这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对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就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学生注意力集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同时学生还了解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