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科学实施弹性学习制的研究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就创新教学而言,民办高职教学制度的改革是关键,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弹性学习制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弹性学习制 研究与对策
一、引言
中国入世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形成,新的教学制度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教育国际化的冲击,面对我国教育的新形势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民办高职教育要进行改革,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改革。就创新教学而言,民办高职教学制度的改革是关键,要大胆地借鉴全日制本科院校改革的经验和国外先进的教学制度,全方位实施弹性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是民办高职教育教学满足社会和多种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是顺利完成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入世以来,多种教育体系在我国已形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就业的岗位和择业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历教育并不是学习者的唯一要求,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和献身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民办高职教育应立足自身教育的特点和内在特征,彻底改变那种“以学生教育”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呈现个体化、多样化、能力化、创新化的新格局,向终身教育过渡和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的自我价值。要体现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不断拓展教育和教学的内涵,就必须改革教学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变“死”为“活”,全面发展。
二、民办高职院校科学实施弹性学习制的内涵
1.民办高职院校要科学改革学习体制,顺利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必须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学习者分阶段完成学业或允许学习者边学习边从事生产劳动(保留学习者的学籍)。这样一方面,可形成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为小康社会建设培养后备力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高职教育双重任务、多种培养目标的完成,改变单纯进行学历教育,给学习者以自主的可能或空间(就业、转岗、升学、自我助学等);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自主发展和扩大办学规模,职前职后并举,寻找新的生源,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资源,提高社会、经济和教育效益,促进高职快速发展。
2.科学实行学分制、创设模块教学体系、开放式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建立和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重要前提。按学分制规定选修,按社会需求灵活组合专业教学模块,根据模块教学计划和专业特点科学实施开放式教学,以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以教学手段的创新打造专业名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在学校修完规定的学分就可提前毕业,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修完一定学分的学生也可申请就业、自主创业或开发新的产品,进行科学研究,一段时间后可回到学习岗位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通过这种弹性学习制度的实施,就基本构筑了多种成长、成才和创新之路,也为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弹性学习制度,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民办高职院校的内部改革,深化用人机制改革,甚至它会影响到整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根据我们的认识和研究体会,认为高职院校要实施弹性学习制度,首先要将教学制度改革为学分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体系和管理体系。第二,开设选修课,建立学生选修课管理体系,将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纳入院校教学之列。第三,建立多种自由学习的空间(如教室、多媒体阅览室、实验室、综合学习室、实践实验、实习、实训和开放式教学等)。第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型的、多学科交叉型的、适合民办高职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五,进一步完善考试、考核体系和管理体系,立足职教、面向市场、灵活组织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弹性学习制度的评价工作。
三、民办高职院校科学实施弹性学习制的对策
1.民办高职院校应严格执行国家、省(自治区)招生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创办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以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学生报考学校,特色专业应立足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以突出应用性人才为重点,以弥补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