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一)
详细内容
[摘要]语用学是关于在不同情况的交流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问。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根据21世纪中国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应该积极向语用方面发展。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语用意识及其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语境把握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 语用能力 语境 英语教学 语用教学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在中国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很少将视线投向教材以外的范围。当然注重传授语言知识促成了以获取词汇、语法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用词不准确,不敢交流等。这被称作语用失误。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存在“语用意识缺席”的状况,从而导致了学生无从获得英语的语用内涵,在使用英语交际时只好按照已经形成的汉语语用能力套用学到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语法使用正确的话语不都是适用于语境的。语用失误在交际中有很大的危害。新世纪的高职英语教学业就面临新的任务,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语用能力的培养?1.教师要提高英语语用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语用学强调提高语言学习者在真正的语言交流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兼顾听说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改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意素质教育的培养。这与语用学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
2.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语用意识
(1)语用知识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适时地介绍相关的语用知识,如语境、指示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会话过程中说话人无意或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会导致“言外之意”。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会热情地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以示关心,但这些内容都被英语民族理解为干预了他们的隐私(privacy);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语用修辞手段,如双关、同音异义、反语、夸张、隐喻等,以正确理解说话人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介绍语用知识,还要注意言传身教,努力使教学交际化,并得体使用语言,体现语用原则。
(2)文化教学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保证。为使跨文化交际不受到障碍,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与交际密切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如打招呼、告别、恭维与称赞、道谢、道歉、称谓、敬语与谦词、禁忌、价值观念等。比如: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中的语用意义可能不同,如红色,“红旗”(red flag)在中国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褒义词,而在西方却表示叛乱的旗帜。
(3)口语教学
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英语口语教学至今仍过分强调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有把语音形式与交际功能等同的倾向,学生常被引入歧途以至认为命令只能用祈使句,提问只能用疑问句。”事实上语言形式与其交际功能并非一一对应。实现同一交际目的可采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如在不同语境下可用不同的话语要求对方不要抽烟:?①Don’t smoke here.(直接使用祈使句来表示命令)?②Would you stop smoking?(用疑问句来表达请求)?③Haven’t you seen the sign“No Smoking”?(用疑问句来表达要求)?④Well, the window is closed.(通过描述环境来表达要求);
同样,相同的表达形式可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如It’s raining这个句子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a)陈述一个事实(客观说明当时的天气情况)b)表达一个请求(我们不要出去了吧)c)发出一个警告(把门窗关好)d)表示埋怨(这里的天气真糟糕),等等。因此,口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告诉学生英语句子结构使用的一般规律,又要教会他们活的语言规律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