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方针指导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物学基本观点。
关键词:生物教学;人格教育;学生
义务教育的生物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只有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人格教育,才能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的方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人格教育。
一、探究创新,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科学态度在生物学科中主要是指有对自然、生命等的好奇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力、诚实与合作的意识,这些都可以通过观察、制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在生物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观点及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支持这些观点的生物学事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生物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对于生物学的大部分具体事实,学生在结束学业后也许会忘掉,但科学态度和生物学基本观点一旦形成,则会保留很长时间,将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关注国情,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中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只是呈现的方式和手段有所不同。结合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自然资源状况的教育和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教育两个方面。我国的爱国教育一改过去侧重“地大物博”的优越感教育,变为现在侧重“黄河――母亲河断流”的危机感教育,这是明智的。事实如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沙土飞掠、生物种类的灭绝、人口剧增和老龄化等严酷的现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以祖国为骄傲”的爱国教育,我国物种丰富、地域广阔、生态系统多样、历史悠久,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生物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介绍祖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如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且有着许多特有物种等,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介绍我国在生物学、农业及医学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如介绍《本草纲目》、杂交水稻培育等,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珍爱生命,进行卫生保健教育
生物学新课程目标及《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都对卫生保健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全面的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卫生保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要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保证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维护公共卫生,以增强全民族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