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一)
详细内容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大阵营的对垒转变为多元格局,在人们关注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学者们也在思考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它的走向和未来。有两个情况越来越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方面是原苏联、东欧国家解体或转制后,私有化过程并没有带来原先预想的效果,反而长期受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困扰,同时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并坚持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中国,出现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奇迹,二者形成了反差和对照;另一方面是在资本主义世界,西北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体制发生危机,社会保障的负担过重使经济增长过缓,失业率长期高达10%且居高不下,而政府降低福利支出的努力又往往引发大规模社会抗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近年来却出乎意料地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较低的失业率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并开始出现超越经济衰退期的“反周期繁荣”,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结构也发生一些深刻变化,美国已有学者在谈论什么“新资本主义”(Halal,1986)、“后工业资本主义(Nelson,1995)”、“没有可拥有资本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withoutownablecapital)”、“没有阶级冲突的不平等”等等(Thurow,1996)。
我们在这里描述和解释的是,在美国新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美国的社会结构(职业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会对美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一、美国的就业、职业结构的变化
就业结构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产业结构的特征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发达国家的一般发展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也会发生一些阶段性的变化,起初是农业产值比重的大幅度下降和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动力的工业产值比重快速增长,随后是工业产值中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上升,最后是服务业产值所占的高比重成为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标志,最新的发展趋势显示,信息产业的比重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的新的衡量标志。
伴随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美国的就业结构近十几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3-1995年,在美国全部就业人员的分布中,农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从4%下降到3%,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33%下降到24%,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63%上升到73%。
从1963年到1996年,美国的总人口从1.22亿人增加到2亿人,劳动力总人数从7000多万增加到1.3亿,就业人员从6700多万增加到1.27亿,但农业就业人员从469万下降到344万,劳动人口的失业率随经济状况而波动,但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6%左右波动,1996年为5.4%。根据美国劳动部劳动统计局的分类,非农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分成物品生产业(Goods-producing)和服务生产业(Service-producing)两大类,从1957-1996年,美国就业结构的最显著变化,就是物品生产业中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下降和服务生产业中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上升,在全部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中,前者的比重从32.5%下降到15.3%,后者的比重从12.7%上升到28.7%(见表1)。
表11956-1996年美国非农业从业者就业结构的变化%
========================================================================
物品生产业服务生产业
矿业建筑制造交通和公用批发业零售业金融保险房地产服务业政府
19571.65.632.58.05.714.84.612.714.4
19601.35.431.07.45.815.24.813.615.4
19700.95.127.36.45.715.65.116.317.7
19801.14.822.45.75.916.65.719.818.0
19900.64.717.45.35.617.96.125.516.7
19960.54.515.35.35.518.15.828.71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这里的服务业包括农业服务、旅馆业、个人服务、商业服务、汽车服务、修理业、音像服务、
娱乐业、健康服务、法律和社会服务、工程管理服务等等。
资料来源:BureauofLaborStatiatics,U.S.DepartmentofLabor,EmploymentandEarnings,Vol.44,No.1,
January1977,p.44.
根据美国劳动部的统计分类,美国的从业人员分成6个大的职业阶层,13个次级职业阶层和340个小的职业类别。6个大的职业阶层是:(1)干部、经理和专业人员阶层;(2)一般技术、销售和行政管理人员阶层;(3)服务人员阶层;(4)精密生产、工艺和维修人员阶层;(5)操作、装配制造和体力劳动者阶层;(5)农、林。渔业人员阶层。其中,专业人员大体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阶层,包括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教师、社会科学家、律师、法等等;而警察、警卫和消防等从业人员被列入保护性服务阶层;交通运输业的司机等则属于操作人员阶层。1996年,美国16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共1.27亿,其中干部、经理和专业人员阶层占28.8%,一般技术、销售和行政管理人员阶层占29.7%,服务人员阶层占13.6%,精密生产、工艺和维修人员阶层占10.7%,操作、装配制造和体力劳动者占14.4%,农、林、渔业人员阶层占2.8%。从美国的这个职业分层结构中我们看到,可以用6个约1/7来概括这一结构的特点,即干部、经理阶层约占1/7,专业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阶层约占1/7,一般技术、销售阶层约占1/7,一般行政管理人员阶层约占1/7,服务人员阶层约占1/7,操作、装配制造和体力劳动人员为主的产业工人阶层约占1/7(参见表2)。
表21996年美国的职业分层结构
=====================================================================
总数白人黑人
16岁以上从业人数(亿)1.2671.0780.135
百分数100.0100.0100.0
干部、经理和专业人员28.829.820.0
干部、经理14.014.79.0
专业人员14.815.111.0
一般技术、销售和行政管理者29.729.828.6
技术及相关人员3.13.12.7
销售代理12.212.59.0
一般行政人员和职员14.514.216.9
服务业人员13.612.521.9
个体家庭服务0.60.61.0
安全保卫服务1.71.62.9
其他服务11.210.318.0
精密生产、工艺和维修人员10.711.17.9
操作、装配制造和体力劳动者14.413.620.6
机器操作、装配和检查人员6.25.88.8
交通和物质运输4.24.15.7
装卸、设备清洁、帮工等4.03.76.1
农业、林业和渔业从业者2.83.11.0
=====================================================================
资料来源:BureauofLaborStatistics,U.S.DepartmentofLabor,HouseholdData,199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企业中的劳动过程变的越来越具有弹性,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更加增强了,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和保持竞争力,美国的企业不断降低长期雇佣的固定职工人数,大量使用小时工。近10年来,硅谷新创造的70%的工作是小时工。1996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本土的16万多雇员中,小时工就占65%(AnnualReport1996,FordMotorpany,p.21)。美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在向服务业转变,但关键的是服务业本身的结构出现了变化,服务业中智力劳动者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智力劳动者人数大量增加,这将成为衡量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种职业的信息化正在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快速发展,根据美国管理协会1997对所属会员企业3000多名行政主管和经理的有效问卷调查,他们在办公期间个人使用国际互联网络(Inter)的占64%,1年以后就会增加到82%,从企业的职能部门来看,使用国际互联网络较多的部门是信息系统部门、营销部门、公共关系和通讯部门、行政服务部门、财会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使用相当较少的部门是采购、制造和运输部门。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就业人员中服务业人员比重的增加一直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当服务业人员在就业人员中的标志上升到75%以后,它的变动弹性就很小的,在就业结构仍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这一指标对这种变化的解释力减弱了,我们必须根据现实的变化寻找新的解释指标。目前人们比较一直的看法是,应当以就业人员中从事信息处理业人员的比重来取代服务业人员比重,作为衡量就业结构变化升级的新的指标。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卡斯代尔思(M.Castells)在这方面作了很有意义的尝试,他将所有的非农产业划分为物品处理业和信息处理业,物品处理业包括矿产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业、商品批发零售业,而信息处理业包括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交易业、咨询和服务业、政府管理业,结果发现,1970-1991年,美国非农就业人员中物品处理业人员的比重从61.2%下降到51.7%,信息处理业人员的比重从39.0%上升到48.3%,新指标对这一时期就业结构变化的解释力与服务业人员比重的指标是一致的,因为从现有的统计指标来看,同期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34.0%下降到24.9%,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66.0%上升到75.1%,但新的指标对90年代以来和未来就业结构变化的解释力更强,随着这一指标在定义和统计测算上的完善,它会很快在发达国家中被普遍采用。
表31920-1991年美国就业结构的长周期变化
========================================================================
1920193019501960197019801985199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在就业中比重26.3%25.4%14.4%8.1%4.6%4.5%4.0%3.5%
非农产业中:
工业48.0%43.3%39.2%38.2%34.0%30.5%27.7%24.9%
服务业52.0%56.7%60.8%61.8%66.0%69.5%72.3%75.1%
非农产业中:
物品处理业73.3%69.0%69.4%65.8%61.0%57.3%54.7%51.7%
信息处理业26.7%31.0%30.6%34.2%39.0%42.7%45.3%48.3%
服务业/工业比率1.11.31.61.61.92.32.93.0
信息业/物品业比率0.40.50.40.50.60.70.8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此表中的工业=矿产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服务业=工业以外的其他非农产业;物品处理业=
矿产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批发零售业;信息处理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交易业、服务和咨询业、政府管理业。
资料来源:M.Castells,TheRiseofworkSociety,Massachusetts:Blackwell,1996,pp.28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