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站翻译的适用原则与独特方法解析(一)
详细内容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拓展,中国企业的英文网站逐渐成为展示企业实力、介绍企业产品、吸引国外潜在客户、提供在线服务的重要窗口。形式得体、布局合理、内容呈现符合潜在客户群文化习惯的企业英文网站,可以准确地传达信息,发挥良好的宣传效果,成为企业对外贸易的交流平台。遗憾的是,很多企业的英文网站仅仅是中文网站的简单直译,译文冗长、不知所云,最终沦为一种摆设,起不到真正的宣传效果。那么怎样翻译企业网站上的文字内容才能帮助企业和产品(或者服务)在互联网上脱颖而出,吸引有价值的浏览者呢?下文将在语言的维度上,从企业网站适用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
一、中外企业网站文本对比
笔者研究了中国企业的英文网站、英美等国企业的本土网站,跨国企业的全球网站和中文网站,发现中外网站不仅在栏目设置和内容上千差万别,在语言风格、信息侧重和篇章结构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是话语角度不同。中国企业网站的信息呈现主要立足于企业(“I attitude”),着重展示企业的形象;而国外企业的网站通常是以消费者或者浏览者为出发点(“your attitude”),集中展示产品的消费价值或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关系。例如,中国企业在网站上常常罗列各种获得的奖项或称号以展示“我”(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而在国外网站大多把信息重心放在“我能为您做什么”和“我与您的关系”上面,其实力也通过年度营业额和员工人数等数据来直接体现。
二是语言风格不同。一方面,由于汉语本身具有虚中带实的特点,中国企业网站文章中的措词显得铺陈夸张,行文常常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利用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形式实现网站的功能目的;相比之下国外网站的语言较为客观稳重,以事实与数据说话,通过详实的信息来实现宣传、营销等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对于网络介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语言风格上的差异,中国企业网站文章接近正式的书面语体,而国外网站偏向于亲切的口语体。
三是语篇结构不同。中外企业网站上语篇结构也有较大差异,中国企业网站篇章多为“归纳式”结构,即先摆事实,再下结论,通常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而且行文一般篇幅较长。而外国企业网站篇章多为“演绎式”结构,先交代话语“主题”,然后依次说明背景、条件、事实等;开门见山,行文简洁。
二、企业网站翻译的适用原则
根据上述对中外企业网站文本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文化环境、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对于网络介质的不同理解等方面的差异,网站原作意图及其形式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可能存在着较大差距,如果用传统的“信达雅”,“忠实、通顺”等原则对原中文网页进行翻译,那么原语与译语的功能往往难以一致,网站也就发挥不了预期的功能,因此传统的翻译原则并不适用于网站文本的翻译。
以费米尔(Vermeer)、莱斯(Reiss)、诺德(Nord)等为代表的“目的论”学者提出,为适应译文文本功能、新的交际环境和译文读者的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将自己放在译文读者的位置上,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这一理论支撑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该原则强调: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那些需要调整或改写;而且“原文仅仅是译者使用的多个‘信息来源(offer of information)’的一种”。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对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改写的方法,或者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翻译策略。而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并非是看它对原文的等值程度。
“目的原则”帮助网站翻译工作者超越纯语言的层面,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基于原文的文本处理过程,摆脱了以文本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原文的地位不再“神圣不可侵犯”,为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因此是网站翻译的适用原则。在企业网站翻译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网络介质“高效”、“自由”等交际特点,遵循效率原则,翻译过程中尽量做到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以便实现翻译目的。
三、企业网站的独特翻译方法
诺德强调要使翻译达到目的,就必须顺应浏览者的期望,因此在确定企业网站翻译方法之前,译者有必要认真分析网站文字作者的写作习惯和浏览者的期望。网站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宣传企业和产品(或者服务),而浏览者希望获取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网站作者习惯站在企业自身角度来传达信息,注重介绍自身的成就,而浏览者期望网站介绍企业与自身的关系;网站作者习惯采用铺陈夸张的正式书面语形式,频用修辞,注重渲染效果,而浏览者更倾向于亲切客观、逻辑性强的口语体,注重事实与数据;网站作者习惯以归纳方式构建篇幅较长的语篇,浏览者期待行文简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演绎式的篇章结构。可见,网站文字作者的写作习惯和浏览者的期望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源于意识形态层面,因此很难用传统意义上翻译方法去跨越两者之间的鸿沟,企业网站文字翻译应该开发独特的方法,突破原文的囹圄。
(一)信息透析归化法
所谓信息透析法指译者站在浏览者的角度,把他们需要的信息,从繁杂的原文篇章中分离出来,根据浏览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来组织译文。“透析”得名于对原文处理过程,而“归化”主要指代表达过程。
例1:本产品系纯天然蜂蜜。可调入温开水饮用,亦可调入牛奶咖啡中饮用,还可抹于面包食用切忌沸水冲服。密封于阴凉干燥处储藏。
这是一则企业网站上介绍蜂蜜产品的文字,采用信息透析法,我们首先考虑这番话与浏览者之间的关系,即企业要告诉浏览者什么,而浏览者又想或者能够从原文中获取什么。第一句,什么产品;第二句,使用方法;第三句,注意事项;最后一句,储藏方式。透析出了这些浏览者关心的核心信息,就可以根据效率原则进行归化翻译。根据效率原则,尽量用单词或者短语来代替句子,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译文:This refined honey is free from any additives.
Usage: used as either sugar or jam.
Caution: Don’t put it into hot water directly.
Storage: Well capped without exposure to direct sunlight or moisture.
采用信息透析归化法翻译之后的译文不仅简洁明了(例如原文中“可调入温开水饮用,亦可调入牛奶咖啡中饮用,还可抹于面包食用”描述比较啰嗦,且概括不全面,我们从中可以透析出两种食用方法,即糖sugar和酱jam),同时还符合浏览者乐于接受的逻辑性强的口语体风格和“演绎式”的篇章结构。
(二)逻辑层次编译法
逻辑层次编译法指译者利用网络超文本、超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把原本逻辑层次关系较为复杂的文本,以组织结构图或者流程图等方式分解成若干层次,以网络超链接方式翻译各个逻辑层次,实现串联。这种方法是将翻译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运用,同时也是信息透析归化法的深入运用。
例2:杭州***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前身为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公司从3个人、14万元借款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目前在全国29省市建有58个基地近150家分公司,拥有总资产300亿元,员工近30000人。23年来,公司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打造出一流的品质,先后投资100多亿元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360余条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含乳饮料、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的产品。
这是杭州某集团在网站上的企业简介,也是国内企业简介的常用模式。但是译者在翻译中却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不加改编直接译成英文(该网站选用这种方式),冗长的行文反而埋没了浏览者最关注的信息;另一方面,不经授权删改原文,违反译者的职业道德。利用网络超文本技术,采用逻辑层次编译法,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译文:Founded:1987; Headquarter:Hangzhou
(Established in 1987, Hangzhou *** Group Co., Ltd has developed into China’s largest and most profitable beverage pany. *** was formerly a sales department in a school-run business of Changsheng district, with a loan of 140,000 RMB and 3 employ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