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翻译是译者的目的行为,其策略的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相关专业信息,这种信息是跨文化的,这与文化翻译不同,科技翻译应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科技口译的相关特征更为明显,采用这种策略更易为目的语接受,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文章还论述了这种策略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 翻译策略 科技翻译 口译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in which choice of strategy depends highly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translation is to convey technical messages. Unlike cultural translation , technical translation involves little cultural consideration. Aordingly , a translator is justified to apply the target readership strategy in the latter.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 is even more so in the sense that technical readership much prefer this strategy. To conclude , the paper brief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rategy.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technic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翻译策略的选择一直是译界的热门话题,该问题不仅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与实践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翻译策略决定了不同的翻译产品和不同的读者反应,每一个翻译家在其翻译实践中都无法回避。然而,目前对该问题的探讨基本上局限于文学文化类的翻译,对科技翻译中策略选择的还未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对科技口译策略的选择似乎还未进入译界的视野。
翻译是译者主体的目的行为,翻译的策略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这也是目的学派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汉思·弗米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翻译(Nord) 。事实上,这一主张正是大量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
严复的翻译实践就是一突出例子。
甲午战败时,中华帝国国衰民弱,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为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急需引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这就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为使国人接受这一思想,必须使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翻译策略。因此,他在其“译例言”中写道:“译义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计较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于本文。”关于译文,他又说道:“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可见他自己并不称《天演论》为翻译。严复在其《天演论》中采用了面向目的语的策略。翻译策略取决于译者的目的。
与文化类翻译不同,科技文本译者的目的性一般不致因译者主体而不同。这类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递相关专业的信息,使不同的文化能够互相交流、借鉴有用的科技知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文本所传递的主题信息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事实,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客观的,具有跨文化、跨民族性。一般而言,对这种信息的解读不会因文化、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这类译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无论是科技信息还是文化信息其正确解读都需要相应的背景知识。文化信息是特定文化社团成员特定生活经验的反映,这种反映的主体差异性很大。由于主体的文化归属不同,其拥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也不同。那么,当这种差异性的背景知识参与某种信息的解读过程时,就可能因主体的差异性而出现差异的解读。与这种信息不同的是科技信息的背景知识也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的性质,这样,所解读的科技信息、参与解读过程的背景信息这两个因素都是跨文化、跨民族的,不致因主体不同而产生解读的不同,因此,科技翻译主体的目的性就必然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科技翻译的策略也是唯一的。
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关于某个事实的主题,关于语言之外的客观世界,语言表达形式在这类翻译中仅具有信息媒介功能。这与文化翻译明显不同。在关于文化的文本中,语言形式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信息媒介功能,二是本身也具有文化含义。无论是科技翻译,还是文化翻译都涉及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文化翻译时,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可能导致源语与目的语中的信息非对等,而科技翻译则通常不会发生此类情形。对科技翻译而言,语言形式不具有重要的信息意义。因此,摒弃源语的表达形式一般不会导致信息的非对等。这样,对文化翻译构成种种约束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科技翻译则不构成约束。因此,译者就可根据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完全符合目的语规范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产品就可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用目的语写成的作品那样的感觉”,这就是面向目的语读者翻译策略的特征。
选择面向目的语的翻译策略对科技口译其意义尤为明显。科技口译不仅具有科技翻译的一般特征,而且还具有区别于一般科技翻译的特征。
首先,口译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口译的接受对象通常为专业研讨会、有关技术问题的各类会谈、施工现场等。在这些场合下译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即翻译源语的信息。这时不但译者,而且接受者对信息准确性的关注都超过了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了解有关人士就某一话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一次非常具体的交际活动。这就要求译者尽量消除带有源语形式特征的术语和表达方式,采用符合接受者习惯的专业术语、专业表述模式等等。
其次,口译的接受者对相关主题的知识背景的掌握大致相同。如某个专业研讨会,参加者一般应是与该专业有关的专业人士。他们都具有大致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大致相同的专业兴趣。这样他译出的语言就可能更加贴近接受者的思维习惯。因为某一专业的发话人讲话时,他总是假定其受话人具有与他相同的背景知识,因此,他总是省略这样的一些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