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
详细内容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之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才能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真正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旗帜。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和国家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前提,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方法论,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追求。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传承先进文化为主要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提倡人与人平等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核。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核。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把个人理想报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第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为文化建设规定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明确了各类社会活动的道德评价标准,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只有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