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与政府管理创新(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 政府管理 创新 机制
(论文摘要]维护社会和谐的主导力量是政府,政府管理的不断创新是推进社会持续和谐的方法源泉。谋求社会和谐,必须创新政府管理的扶贫救助和财富调节机制,创新政府管理的服务责任机制、市场化导向机制以及信息双向流动机制,同时不要忽略创新政府管理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机制。
社会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社会各机制、各要素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协调性、有序性、系统性与合乎规律性。社会和谐是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自由与秩序、人类与自然相统一,是社会幸福和平、慈善包容、自由平等、公正有序、灵活高效、繁荣富足、安居乐业并与大自然共生共荣。美好和谐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社会和谐既是政府管理的理想和方略,也是政府管理的能动过程。
一、政府管理是社会和谐的主导力量
(一)社会和谐是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政府是以解决种种公共问题而履行管理职责,公共管理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证,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随着经济发展,公众更加关注社会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要求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人类与大自然兼容共存、共同发展。这些都是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二)政府管理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着维护政治稳定的主导作用
和谐社会是稳定、繁荣的社会,只有在稳定中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社会才能真正和谐。谈到建设和谐社会,许多人认为重点在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的关键把握住了,社会和谐就能真正构筑起来。但是不要忘记“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稳定的主导力量还是政府管理。“社会和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套用来从社会结构、管理体制方面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引发的那些经济、社会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财富增长,就会出现“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财富总量较小,贫富差距不突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总量大大增加时,经济与财富差距就可能变得十分悬殊,导致团体与个人利益不均衡,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弥补单纯市场经济机制所包含的这样一种缺陷,确保社会和谐。政府管理是社会能够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中国国情决定了政府管理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二元社会结构威胁着社会和谐。国家的教育资源、公共卫生资源、邮电通讯资源等等公共资源在城乡的分布是极不公平的,已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经济发展悬殊,农民工涌入城市,然而由于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广大农民,使其在城市中没有与市民同等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学等方面受到身份和经济状况的限制。这种二元结构正在影响着社会和谐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利益关系不能理顺的情况下,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就会频繁地发生。因此,建立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过程。C}70社会利益关系包括个人间关系、团体间关系、阶层间关系、个人与团体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短期和长远利益关系等,要协调好这样复杂的利益关系必须依靠政府管理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赖于政府管理的全面调节功能
社会和谐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还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两方面的和谐是同样重要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同样突出的。中国因人口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如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这也加重了对资源的压力和冲击,同时因人为因素而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过去,对自然生态规律缺乏重视,经济决策有失误,加上环境立法不健全,部门分割、管理混乱,尤其是在生态环境的管理方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必须正确地认识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尊重自然。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确立的关系才能和谐共荣。在思想认识的落实中,除了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从而构筑起一个人与自然多元兼容、活动有序、相互共存、相得益彰的和谐社会。
二、政府管理创新是推进社会和谐的方法源泉
政府管理的不断创新是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的方法源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包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很多问题必须用新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构筑和谐社会离不开政府管理创新。不和谐社会通常是由于政府管理功能未充分发挥好,支撑社会的架构不合理,社会运转的模式、方法不协调。因此,必须用创新的机制、创新的方法,使之发挥起来、合理起来、协调起来。管理、机制和方法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和谐需要许多具体的制度、机制、方式、方法来保障,比如关于义务教育的,关于公共医疗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关于扶贫救助的,关于社会信用的,等等。其中,民主与法治是和谐之本,政府管理创新是关键。
在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建立起与社会和谐相适应的高效、廉洁的新型政府,政府的改革和创新正成为各国应对社会和谐挑战和争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流动化、结构多元化、利益集团化、财富阶层化引发社会不和谐与矛盾频发,对社会和谐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稳定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管理能够为社会和谐提供保障和动力。但要使这个系统有效地运作起来,必须建立和健全它的运行方法。
其一,协调方法。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但是,通过政府管理创新,能够为社会不断地提供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方法,包括合理的利益协调、安全的社会保障、有效的矛盾琉导、顺畅的社会流动。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协调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理顺社会系统之中的各种头绪,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运行奠定基础。
其二,琉通方法。疏通方法就是通过政府管理活动的作用使社会系统中的不同团体、阶层的利益归属一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琉通,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社会系统中各团体、阶层的愿望、利益和要求表达,既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也使得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其三,监控方法。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有序运行的社会,必须通过一定的监控方式将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之中,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既充满活力又协调有序的状态。
其四,消减方法。社会变迁必然会出现许多能够引起社会矛盾冲突和秩序混乱的因素,对这些因素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化解,就会积聚起来、爆发出来,而使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失控。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就必须要有政府管理创新活动来将这些不利的因素化解并加以吸收的方法,减少或避免其对社会稳定的破坏,保持社会的有序状态。
其五,更替方法。新旧交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和规律,正是在这样的交替中社会才能实现进步。新的因素出现之后,并不意味着旧的因素会自动地消亡,往往会出现新旧并存的情况。此时社会若不能很快地实现新旧交替,而长期处于新旧事物并存的状况,那么,新旧之间的矛盾就会得不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必然会因这些矛盾的积聚和爆发而出现不协调、不稳定的变化。因此,一个社会必须要建立和健全更新方法,加快新旧交替的进程,使旧的、落后的事物及时淘汰,为新生事物的成长提供条件、开辟道路。
社会和谐需要政府通过能动管理和不断创新来维护,而这些方法能够根据社会系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指出,和谐社会是价值目标与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它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这些方法不可能自发地形成,也不会自动地发挥作用,它需要政府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如果政府无所作为或作为不能达到社会系统在发展中运行的要求,那么和谐社会就不可能真正构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