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晋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 杂交稻;两优培九;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介绍了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晋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用培矮64a与9311组配选育而成的中晚籼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的特点。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1001),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晋江市2001年引进该组合,进行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点。2005~2006年在晋江市推广种植2 030 hm2。?
1 种植表现?
1.1 产量 2005年在晋江市西滨镇73311部队农副业基地陈成立承包田中示范种植两优培九33.33 hm2,平均单产?9 150 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1 200 kg/hm2,增长?15.1%。同年在晋江市陈埭镇中和种植场示范种植26.67 hm2,平均单产8 700 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1 400 kg/hm2,增长?19.01%。2006年在晋江市西滨镇73311部队农副业基地示范种植53.33 hm2,平均单产9 000 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825 kg/hm2,增长10%。2006年在晋江市西滨镇东升农场种植40 hm2,平均单产8 300 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长?10.6%。该组合在近2年试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具有超高产潜力。?
1.2 农艺性状 两优培九属中秆型,株高107~112 cm,茎秆坚韧,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平均穗粒数约160粒,结实率81%~84%,千粒重25~27 g。?
1.3 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糙米率81.6%,精米率75.1%,整精米率56.2%,粒长6.8 cm,长宽比2.9,垩白米率50%,垩白度10.8%,透明度2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10.2%。其中有6项符合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符合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米饭适口性好,品质优于汕优63。?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该组合在晋江市作晚稻栽培,生育期130~135 d。应注意提早播种,宜安排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移栽,且务必要在立秋前插完。采用半旱式育秧,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以120 kg/hm2为宜。浸种时要加入强氯精浸种消毒,以防种子带菌。播种时,用复合肥300 kg/hm2做秧田基肥。当秧苗1叶1心期时,用15%多效唑200 g对水100 kg喷施秧苗,培育多蘖壮秧。2叶1心期,施尿素45~60 kg/hm2。移栽前4~5 d,施尿素75~90 kg/hm2作“送嫁肥”,并喷施1次三环唑和锐劲特防治病虫害。秧龄控制在25~30 d。
2.2 合理密植 两优培九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大,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确定合理株行距与基本苗数,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基础。采用宽行窄株,株行距以13 cm×30 cm为宜。每丛插2株秧苗,插足24万~27万丛/hm2,基本苗105万~120万/hm2。?
2.3 科学施肥 两优培九耐肥抗倒,应保证前期早生快发,后期不缺肥,以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籽粒充实度, 提高结实率,不早衰。栽培上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施纯氮195 kg/hm2,N、P2O5、K2O用量比为1.0∶0.5∶0.8。基肥施碳酸氢铵225 kg/hm2、复合肥(N、P、K比例为1∶1∶1)375 kg/hm2。插后?5~7 d再结合浅水灌溉,追施分蘖肥,施入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巧施穗肥,在幼穗分化始期,施尿素30~45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穗粒肥,促进穗大粒多。在抽穗期,适施尿素45~60 kg/h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灌浆结实,保持后期转色,增强光合作用,防止叶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4 水分管理 采取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促蘖,适时搁田,足水养胎,浅水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的办法。要求在插后25 d左右发足茎蘖数。够苗晒田(田间总苗数达到计划最高苗数的80%,即总茎蘖数255万~270万/hm2时),放水晒田,晒至田边见小裂缝,田中脚踩不粘泥,达标后复水。保持有效穗255万~270万/hm2,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保持3 cm的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保持湿润,养根保湿壮粒。后期防止断水过早,以免引起早衰而影响灌浆结实。收割前7 d断水,完熟率达95%时进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