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超级稻―秋番茄高效栽培技术(一)
详细内容
作者:骆有强 马大文 黄善华 韦目阔
摘要通过在广西罗城、巴马县山区进行“超级稻―秋番茄高效栽培”示范研究,总结探讨了南方稻区超级稻―秋番茄高效栽培技术,为山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关键词超级稻;秋番茄;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64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078-01
近年来,罗城县、巴马县部分乡村成功探索出“超级稻+秋番茄”粮经高效栽培模式,不仅提高一季稻地区农田的利用率,使传统的冬闲田不“闲”,还充分利用了当地有限的光、热、水、土地与劳力资源,是两县中稻地区较理想的水旱轮作模式。如2008年,在罗城县东门、怀群、四把等镇百亩示范片验收,超级稻(Y两优1号)平均产量达9 417.0 kg/hm2,比当地普通杂交稻(博优903号)增加1 270.5 kg/hm2,增产15.6%;秋番茄(荷兰樱桃番茄)平均产量达63.264 t/hm2,产值19.05万~20.40万元/hm2,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益与经济效益。现将其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茬口安排
根据当地光、温、水气候资源条件,科学安排茬口。前作超级稻3月10―15日播种,4月10―15日抛栽,8月5―10日成熟收获,全生育期140~145 d;秋番茄8月1―5日营养杯育苗,9月1―5日移栽,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收获。
2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2.1选用优质丰产、多抗良种
根据罗城县、巴马县2007―2009年的水稻区域试验,超级稻栽培宜选用生育期较长(140~145 d)、品质好、抗病虫、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如中浙优1号[1]、国稻1号、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天丰优998、丰源优299等。上述组合作一季稻栽培一般产量达9 t/hm2以上,比普通杂交稻增产1.5~1.8 t/hm2以上,具有较强的增产优势。
2.2适时播种,培育旱壮秧
据罗城、马巴县一季稻区近年来不同播期的育秧试验,超级稻在3月中下旬播种较有利于高产栽培。在播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主要是依据年度降水分布规律来确定最适宜的播期)适时稀播,采用旱育保姆无盘育秧方式,准备旱育秧床450~525 m2/hm2(最好在本田边起秧厢,秧畦长12~15 m,畦宽1.3 m),并施入腐熟细碎农家肥2.25~2.40 t/hm2和复合肥(15-15-15)30~33 kg/hm2,与床土充分拌匀,播超级稻种子12.0~13.5 kg/hm2。播前晒种2~3 h,用强氯精或多菌灵浸种消毒1 h,催芽12 h,洗净捞起后按1 kg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剂与3 kg稻种调糊包衣,采取现包现播法,播后盖上0.5~1.0 cm细土并淋透水,要求0~10 cm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为便于拔秧和运秧,育秧时应采用隔层育秧方式,即秧床整地和施肥后,在畦面铺上1层透水、透气的塑料编织布(如旧化肥袋、饲料袋等,每张60 cm×40 cm),大田用1 200~1 275张/hm2,然后在编织布上铺2 cm厚的泥浆,抹平即可播种,播后压种。出苗后保持秧床湿润,以利稻种发芽出苗,待秧苗长至4.5~5.0叶时即可抛栽[2]。
2.3适时抛栽,合理密植
本田在前茬作物处理后,及时清除田间杂物,精耕细耙,田面要求平整,秧龄25~30 d时即可抛栽,大田抛27万~30万蔸/hm2,力争早够苗,以主穗夺高产。
2.4科学运筹肥水
为提高稻作产量与品质,在施肥上采用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补的办法[3]。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8.0~22.5 t/hm2、复合肥(15-15-15)450~600 kg/hm2。抛栽后5~7 d,施尿素75~90 kg/hm2、氯化钾60~75 kg/hm2促苗返青。移栽后15~16 d,施尿素150 kg/hm2作攻蘖肥,力争早封行。在抽穗扬花期,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750~900 kg/hm2,以提高稻穗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水分管理以“浅水、多露、轻晒、干湿交替”为原则。前期浅水促蘖,中期晒田控苗,当苗数达330万~345万根/hm2时要露晒田,孕穗至扬花期深水养穗,灌浆结实期好气灌溉养根,干干湿湿至黄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