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红小豆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一)
详细内容
摘要阐述红小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红小豆低产的原因,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为红小豆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小豆;低产原因;栽培技术;黑龙江七台河
红小豆是七台河市茄子河区主要栽培的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逾3.3万hm2,是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增收的一大优势作物。茄子河区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地块多为岗坡地,肥力不高。而红小豆适应性强、根系比较发达,耐瘠薄,该区适合种植红小豆。红小豆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和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已成为市场上非常畅销的杂粮作物之一。但红小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产量低,品质差,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为此,从2007年开始进行试验研究,在筛选品种、改变种植习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试验区的红小豆产量由原来的2 175 kg/hm2提高到2 430 kg/hm2,产量提高11%,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1红小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无适宜的主栽品种
茄子河区种植的主栽品种为宝清红,由于长期种植品种单一,出现退化现象,产量低,抗逆性不强,茎杆较弱,粒型大小不整齐,色泽不好,导致销售价格低,产品竞争力不强。
1.2单产不高
大部分地块产量为2 100~2 250 kg/hm2,较高产地块低450~600 kg/hm2,其原因:一是品种本身的产量潜力不高。二是播种期过晚,导致贪青晚熟。三是施肥不合理。肥料配比不合理,磷、钾肥施用量不足。四是整地质量差。由于土壤板结严重,缺乏大型机械整地,导致耕作层较浅,植株吸收营养的能力弱,整地质量不高,造成出苗困难,缺苗断垄现象普遍,保苗株数不足。五是植株倒伏现象严重。生产中发现,在土壤肥沃地块上种植,即使肥料施用较少也易发生倒伏,而在肥力不高地块上种植,正常施用肥料倒伏现象明显较少。六是生产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是病毒病和蚜虫,发病快,危害重,对红小豆的生长和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农民往往防治不及时,致使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红小豆产量降低。
1.3经济效益不好
近些年,随着玉米、大豆价格的逐渐提高,种植玉米大豆的效益较好,相反,红小豆的市场价格不高,产量较低,导致玉米、大豆和其他种植效益较好的作物面积猛增,红小豆面积逐年下降。
1.4种植成本高
由于红小豆的成熟期不一致,结荚部位低,田间采收不能采用机械收获,必须人工采收晾晒,再用机械脱粒,费工费时,增加种植成本[1]。
2 改善措施
2.1推广应用新品种
目前,适应七台河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红小豆新品种较少,根据近几年的生产试验,在当地表现较好的有:冀红9218、农安红和龙垦红,这几个品种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性强,产量较高。
2.2调整轮作茬口
与玉米、籽用南瓜轮作,避免与大豆邻茬。轮作方式主要有:玉米―红小豆―南瓜、大豆―玉米―红小豆、大豆―玉米―红小豆―南瓜。红小豆可以单作,也可与高秆作物间作,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