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中薯3号特征特性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一)

中薯3号特征特性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一)

详细内容

作者:朱伟君 林友根 鲍正国

  摘要介绍了中薯3号马铃薯的特征特性以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以为中薯3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薯3号;特征特性;春季;高产栽培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种植马铃薯对增加粮食总量,丰富蔬菜品种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中薯3号马铃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1],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引进温岭市,在大溪、泽国等地推广示范,并分别在大溪太湖8个村和当地品种东农303进行试验对比,经过2年的试种示范,表现出较强的综合优势。
  1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2008年中薯3号在土质较差的大溪平山村山地种植,生长后期又遇上干旱,平均产量30t/hm2左右;在平地土层松厚的山地种植,产量可达37.5t/hm2。2009年产量表现相似。
  1.2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全生育期长势强,前期长势快,后期不早衰,株高40~50cm,茎杆粗壮,茎叶绿色,生长旺盛,出苗早而齐,出苗比东农303早3~5d,且出苗齐整[2]。
  1.3品质
  该品种大中薯比例高,平均为85%;薯皮薯肉呈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块茎食味好,市场销售价格比其他品种高0.2~0.4元/kg。
  1.4抗病性
  经过2年试种未发现疮痂病、病毒病等,而其他老品种病害较多。
  1.5生育期
  温岭市露天栽培一般于2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75~80d。
  2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2.1.1种植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肥力中等以上、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壤土。在砂壤土或壤土种植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好,薯块形成早,产量高[3]。
  2.1.2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温岭市经济比较发达,农家肥料基本上很少用,如有农家肥应作基肥,施腐熟农家肥22.5 t/hm2,深翻25cm以上。一般用复合肥作茎肥,要注意不能和种薯接触;而且不能施得太多,要视地力施用750~1 125kg/hm2。到生育中期,结合除草培土适当追肥。
  2.1.3精细整地。深耕细作是马铃薯丰产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生产上要进行深耕、深翻,前作为晚稻田的栽培区,深犁后要耙碎作高畦,创造深松细软的土壤环境,使之深结薯减少“青头薯”。结合整地,捡净石块、树根、草根等杂物,耙细整平,做到上虚下实,地平土碎,无杂物,然后起垄作畦,垄面宽60cm,垄高10cm,垄与垄间距20cm。
  2.2选好种薯,催芽育苗
  选薯皮光滑、色泽新鲜、无病虫害的脱毒薯块作种薯。中薯3号大中薯比例高且芽眼少,用种量较其他品种多,一般用种1 125kg/hm2左右。切块催芽。切薯块的切刀,要常用75%酒精消毒,防止病菌交叉感染。薯上都有芽眼,切时必须看芽眼进行,每块必须带1个以上芽眼;切好后用托布津拌草木灰进行伤口消毒,放在苗床上育苗,排放时种薯不重叠,上面覆盖1cm厚的焦泥灰或泥土,再用尼龙竹棚育苗,当苗长到1~2cm时即可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