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研究
详细内容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正确认识和处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耕地保护与未来经济运行相协调,已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江西省是我国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米生产基地,因而江西省的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1990~2007年的统计资料, 分析江西省耕地变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加强土地利用调控与管理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其数量与质量的特性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变化更是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对相关国家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1],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水平下,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有着不同的特征:经济高度发达低增长型国家的耕地减少率保持在一个较小的幅度内,有的地区甚至出现耕地增长的情况;经济不发达低增长国家耕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经济中等发达高增长型国家耕地数量普遍减少。这种在经济发展中,耕地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表明了不同发达程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机理是不同的,且说明了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律比较复杂,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既可能存在负面作用,也可能存在正面作用。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很多,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易采集性,这里选择GDP、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与二三产业比重四项指标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