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广东经济国际化的动力成效和发展方向(一)

广东经济国际化的动力成效和发展方向(一)

详细内容

在经济国际化进程中,根本不存在一种既能保证效率,又能与不同特质的地区成企业相适应的国际化良策。一劳永逸的国际化法宝是没有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广东若想更好地推进经济国际化,必须更加坚定地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济国际化的目标是使商品、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国际间达到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经济国际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经济市场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加快经济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经济国际化的丰富内涵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投资、贸易、生产制造、技术创新、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等经济行为融人国际性经济体系之中。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经济国际化表现为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和金融同际化。其中,贸易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投资同际化和生产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中级阶段,而金融国际化则是经济国际化的高级阶段。贸易国际化带动生产国际化和投资国际化,继而,这三者又催生出金融国际化。
  从企业方面看,现代市场由无数企业所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既是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内涵,也是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企业国际化包括研发国际化、营销国际化、CI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
  从生产要素方面看,其包括的范围较广,这里只以信息、制度规则、人才与思想观念为例来展开讨论。根据传统理论,信息和思想观念并不属于生产要素。可我们只要考虑到,信息和思想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能够起到指导、指挥等作用,就能够明白信息和思想观念也是一种生产要素。更何况,思想观念的国际化乃是国际化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说,生产要素国际化包括信息国际化、规则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思想观念国际化等。
  广东经济国际化的动力分析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按照国际惯例和行业规范,将国内经济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广东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观念更新、政治因素、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技术进步等几方面。
  动力之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20世纪的最后10年,也是冷战结束后的10年,经济国际化初现端倪。进入21世纪后,经济国际化还将进一步显露峥嵘。究其原因,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就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关心战争转为关心和平,更加重视发展社会经济,尤其是不断扩大生产和贸易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期待值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和贸易活动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国际化进程。
  对于中国来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思想大解放的序幕。广东(尤其珠三角)更是得风气之先,充分发扬国际联系紧密的传统,认真学习各种国际惯例、国际法规与世贸组织规则,积极拓展国际视野,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信息联系,逐步确立与经济国际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广东学者卓炯先生最早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广东人也较早进行实践探索而不拘泥于理论上的论争,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与经济国际化进程。
  动力之二:经济改革与开放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大力推进经济改革与社会现代化进程,采取贸易、资本、技术等对外开放政策,使国内经济结构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其结果使得市场经济超越国境,发展为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由此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国际化进程。在这方面,中国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
  中国制订和实施改革开放国策以来,广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置身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在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中,广东就占了三个,仅珠三角就拥有深圳、珠海两个特区。此外,珠三角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使之自然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国际化的先驱。今天,中国尤其是广东珠三角的经济国际化进程已经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互动。中国的更加繁荣和更加开放,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必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大量投资机会和广阔市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动力之三:政治和制度安排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各国或地区组合成有机联系的经济体,而且各经济体要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统一行动,各国政府间的政策也要进行协调,包括按照协议要求修改本国的法律、法规等。另外,还要建立超国家的监督机构,如欧洲25个国家建立的欧盟委员会,统管有关各国的政策协调与监督执行。其他区域化组织也有各自的监管方式,大多是通过政府间形成的一种合作磋商机制来对重大事务作出决策。
  在一国范围内来看,各种有关的制度安排如中国、越南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行政流程的再造,也能够大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适应经济市场化、经济国际化的要求。
  在这方面,广东仍然走在全国前列。设立第一块改革开放试验田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是广东,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是在广东,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广东,胡锦涛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还是在广东。建设经济特区、落实华侨政策、率先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制订一系列促进外引内联的政策措施,为广东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地方政府还引进IS09000国际管理标准体系,把自身打造成“阳光”下的服务型政府、高效型政府。民主政治、法制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对经济国际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动力之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国际化是市场机制推动的结果,反映了资本增值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一定会超越所有的障碍,开赴那些最有利可图的领域和地区。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潮流变化。许多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在国内推进放松管制、实现投资自由化等各项经济改革的同时,都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包括贸易、金融市场开放等)。其结果是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都能够自由地跨越国境,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共同市场。
  推动经济国际化的原动力,首先来自于经济市场化,来自于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在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成熟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企业均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各国经济也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与国际化。对于广东以至全中国来说,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务实政策使民营经济日趋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广东各种企业要求扩大生存与发展空间,要求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成为经济国际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动力之五:资源环境因素
  自从16世纪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国资源的国际化开发与利用就开始了。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发达国家对本国资源的保护和对他国资源的开发不断加强,除了通过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控制,还伴随军事、政治等手段。资源利用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因素。经济全球化、经济国际化尤其是国际产业转移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全球性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治理越来越需要全球采取统一和协调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不同国家联合起来,利用经济手段来保护共同的环境。《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就说明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对全球协同治理环境的共识。
  广东海岸线较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更重要的是我国打开国门之后,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以其强烈的商品意识,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提出许多新观念和新做法,从而吸引来大量的港澳台、华侨乃至各国外商投资,以及内地各省区的廉价劳动力和高级技术人才。广东充分利用比较利益理论的巨大威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包括其临近港澳台与东南亚国家的地理位置,把这些资源与环境要素汇集过来,并有机整合起来,创造出今日广东的经济奇迹和国际化成效。
  动力之六:信息革命与科技进步
  信息化大大改变了国际关系,也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国际化。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在引发产业革命的同时,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现代通信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国际经济技术交往(尤其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首要资源的经济信息的交流)成本大为降低,有利于各种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说,个人电脑的出现以及国际互联网的连接,对加快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今天的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也不逊色,信息媒体已经从报刊、广播、电视等迅速向手机、电脑和网络普及。信息产业的发达,带来所谓的IT革命、价格革命、1Y(金融技术)革命,使经济结构软件化、知识化的同时,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面貌。由于信息传递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广东与其他省区乃至世界各国的“时间距离”几乎缩短到零,广东经济和广东企业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其效益和效率也日渐提高。金融交易、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教育、科研、医疗、文化、政治和军事等各个社会层面。
  动力之七:跨国公司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说,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趋势增强,跨国公司不仅把更多的研发工作转移到国外,而且把一部分核心创新工作安放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跨国公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对经济国际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2004至2005年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一些跨国公司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69%的公司认为跨国研发活动的比重肯定会上升,只有2%的公司持相反观点,另有29%的公司认为研发国际化程度将保持不变。跨国公司扩大研发工作的首选对象是中国,美国和印度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目前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有300多家在广东落户,广东企业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的原料供应商、装配中心、生产基地、市场拓展前沿乃至研发中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以国际资本为背景的投资几十亿乃至几百亿元、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骨干项目也纷纷到珠三角来落户。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广东引进外资在全国所占比例始终最高。尽管,近年来,由于其他省市进步很快,广东引进外资在全国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总量还是独占鳌头。外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广东的投资增长迅猛,使得广东的IT制造业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国际市场中75%以,上的电脑主板、磁头、键盘、驱动器、显示器、扫描仪等产品都来自广东东莞。以至产生了这样的说法:只要东莞到广州、深圳的交通出现问题,全球90%以上的电脑生产商及下游产业就会有麻烦。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日益显耀的广东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整体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日愈繁荣与发展,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着日愈重要的地位。
  步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广东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广东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步人了新的历史时期。首先,广东经济进入了以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前些年人们说起广东货,无外乎是“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而今汽车船舶、石化医药、电子信息、机电装备等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已开始在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格局中唱主角、挑大梁。
  1998年到2002年,广东重工业增长高出轻工业。至2003年,广东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广东全省形成了轻、重工业合理布局的区域分工形势:珠三角东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西部的机械装备、家电产业集群,沿海地区(特别是广州、东莞、茂名、惠州、湛江、南沙开发区等)的重工业基地。全省呈现出轻重工业比翼齐飞、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态势。如在石油化工方面,全省共有广州、茂名、惠州3个在建的8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能力预计达到240万吨,广东将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广东意欲打造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火车头。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惠州为重点,大力发展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信息家电产品等,把珠三角建设成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