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交通运输论文>石河道大桥基桩成孔施工方法(一)

石河道大桥基桩成孔施工方法(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根据地质钻孔资料,桥址地处黄土丘陵区,地形较复杂,沟谷发育,为黄土沟谷地貌特征,地表以第四纪新世冲积地层,下部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冲积地层,桥址地层以粘土层、泥卵石,砾石层及砂层交错分布,且含较多漂石,属黄河古老的沉积地层。河床部位分布砂、砾石层,砾石成分为灰岩,厚度变化大,分选及滚圆度极差,但密实、强度较大。

  关键字:桩基,成孔,施工方法

  一、工程概况

  巩义市新兴路石河道特大桥工程SG-001合同段位于巩义市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的石河道上,工程西起和平路(未成)中心,东止嵩山路(已建),全长1482.54米。为巩义市新兴路跨越石河道区段,起点到终点为一直线段,石河道为市区规划的绿色生态带,沟底宽约700米,较平坦。河床最低点132.00,最大高差为52.66米。主桥跨径组合为4×30+[60+5×90+60]+30,全长726米,主孔为七孔双薄壁墩、桥梁上部构造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引桥为30米箱形简支变连续的箱梁,桥梁总宽为32.5米,为一整体式城市道路桥梁。

  本桥基桩总计为160根,全部为摩擦桩。桩基础采用φ1.0m、φ1.5m两种直径的钻孔灌注桩,长度分别为30m、35m、65m三种。

  二、地质特征

  根据地质钻孔资料,桥址地处黄土丘陵区,地形较复杂,沟谷发育,为黄土沟谷地貌特征,地表以第四纪新世冲积地层,下部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冲积地层,桥址地层以粘土层、泥卵石,砾石层及砂层交错分布,且含较多漂石,属黄河古老的沉积地层。河床部位分布砂、砾石层,砾石成分为灰岩,厚度变化大,分选及滚圆度极差,但密实、强度较大。

  三、成孔施工方法

  由于实际地质状况复杂,地层中粘土层、泥卵石,砾石层及砂层交错分布,且泥卵石中含较多漂石,故在钻孔过程中不同墩位选择的钻孔方式有所不同。主墩基桩采用钻机成孔,过渡墩基桩采用人工挖孔,12#桥台基桩采用机械挖孔。现将我部在成孔过程中

  1、冲击钻成孔

  施工初期主要采用这种成孔方式,单纯用冲锤钻进,在护筒以下40米范围内卵石和砂含量较高,进尺较快,但是在40多米以后进入粘土层,进尺缓慢,吸锥严重,导致成孔周期长,平均达到25天,且材料损耗严重,超方较多,单桩平均超10方左右。

  2、回旋钻成孔

  采用回旋钻正循环钻进成孔,在卵石层钻进时,钻头磨损严重,钻杆所受扭矩较大,憋车严重,钻进十分困难,且在20~50m深度范围内,间歇性有巨石出现,经常需要起钻加焊合金,材料损耗及其巨大,成本过高。该成孔方式开工初期在7#墩采用过,平均成孔周期为22天。

  3、冲击与回旋配合成孔

  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及前期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发现:从地面以下40米左右地层均以卵石层为主,粘土较少,采用冲击钻施工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有效控制了材料消耗,降低了成本;40米以下地层以粘土为主,含少量砾石和砂,冲击困难,适合采用回旋钻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