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格失衡的关系初探(一)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格失衡的关系初探(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有许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会计人员职业人格失衡。因此,我们必须从会计人格入手,采取防范措施,使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得到有效、综合治理。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格失衡 关系 措施

  财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了政府和各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并从体制、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设计了许多治理方案。但是,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造假之风有蔓延之势,以至于绝少题词的朱基总理在2001年4月16日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破例为该校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近来,媒体对一些做假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曝光,也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会计造假的泛滥以及监管措施的乏力。这一切都说明了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双管齐下、刚柔并济、内外同举,在法治的同时,还要德治,因为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他们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不可推御的道德责任。因此,本文试图从会计职业人格塑造、诚信教育等方面出发。来探索和建立以德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思路。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财务造假的原因很多,如环境的影响、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完善,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等。但不可否认,会计人员是造假的直接参与者,因为每一份财务报告,都需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才能流入社会,所以,从会计职业人格入手分析其失真原因,进而采取防范对策,就会收到更彻底、更长久的效果。

  1.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人格失衡,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以被批露的案例为据显示,现代会计从业人员技能和知识问题引发的经济造假案件占总数的20%左右,而由于职业道德滑坡和违规操作事例则占80%.会计人员的责任,最重要的就是工作态度。这种态度不仅要求精于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充分行使作为会计人员对公司单位的财务运行和调整方案的监督权利和义务。而从众多的造假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企业会计人员不仅玩忽职守,而且与领导“一拍即合”,联合造假。由于会计人员的个人得失与企业主体即负责人的偏好密切相关,这就为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作为“内部人”进行“共谋”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个人利益的驱使,也是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因。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企业里的会计人员置公众利益于不顾,迎合单位领导,利用职权,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例屡见不鲜。

  2.一部分注册会计师,为“米”折腰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原因。如果单纯企业内部造假,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只要严把质量关,也不会让假账流入社会。然而,事实上,一部分注册会计师也参与造假,并予其披上“真实”外衣,对公众的伤害更是无法想象。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在激情和理性之间起媒介作用的是责任”,明确责任作为一条原则,无疑是注册会计师的一次公开承诺,能达到维护公众信心之效。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包括对使用其服务的所有人所负的责任:同行间和谐相处的责任,提高专业技能的责任、自律的责任等。而在实际过程中,各种违法行为不得不让人担忧。如:注册会计师缺乏自律,缺乏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甚至缺乏对人格的考虑,致使他们铤而走险去追逐巨额收益,从而导致了同行业发展的不正当竞争,以“经验丰富”为竞争手段来招揽生意;一些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贿赂,作为回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签订审计合约,收费标准以客户是否能取得贷款为条件,这种完全以职业服务给客户带来的满意程度为依据来收取费用,势必导致注册会计师因关注其个人私利而注重客户的利益,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利益的一致性,又将促使注册会计师顾此失彼,忽视一般公众的利益需求,放弃公正客观的立场,出现诸如出具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审计报告等丑陋现象,最终伤害公众的利益。另外,由于以客户满意程度收费为基础收取酬金,注册会计师之间将会因争抢客户而发生恶性竞争,甚至不惜降低收费标准,这势必影响服务质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健全会计人格,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行性

  会计人格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预备人员(主要是指在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在会计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因此,健全会计人格是防范虚假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隐蔽化的、表面真实而实际虚假和难以定论的行为,仅仅依靠法治是解决不了的,需要从会计职业人格的角度去思考与采取措施,使全体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根深蒂固的操守观念、耻辱意识,强化他们的会计职业人格,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