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一)
详细内容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在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但由于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通过严格的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股份制财产制度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积极推行股份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今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而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公司治理,必然涉及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一、现代企业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有效制衡股东、经营者、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把企业的人、财、物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最终实现公司最大价值。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有效运行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1995年美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五项要素:
1.控制环境。指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一组因素的总称。包括诚信原则、员工能力、管理哲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
2.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报告、控制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
3.控制活动。指企业管理层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
4.信息与沟通。为了使职员能履行其职责,企业必须识别、捕捉、交流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信息。
5.监督。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需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监督控制系统运作全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一种管理控制,贯穿于企业的营销、生产、投资、管理等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
1.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记录和汇总过程,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2.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识别与评估,不断加强对管理中薄弱环节的控制,最终达到控制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的目的。
3.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保管、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内部控制也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可能由于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滥用职权、相互串通、蓄意营私舞弊而失去作用。
2.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行使的,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心理和技能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控制的程序、措施经常误解、误判,那么再好的内部控制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