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算会计论文>IT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一)

IT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分析IT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关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完善问题,以确保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财政部2001年6月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从制度上说明了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IT技术迅猛的发展状况,剧烈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本文拟对IT环境下传统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就完善IT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对策。
  
  一、IT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正由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向电算化会计系统、网络会计系统方向发展。这无疑是企业管理手段的巨大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
  (一)授权方式的改变,潜伏着巨大的控制风险
  授权、批准,乃是一种常见的内部控制手段。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项经济业务由发生到形成相应的会计信息,其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由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有关人员签章,方可办理。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这种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虽不高,但可有效地防止作弊。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甚至消失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隐患。
  (二)会计岗位发生变化,会计业务缺乏有效牵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自动化、程序的控制化,各种手续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统一执行,会计基础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式、会计管理操作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会计工作的分工、岗位职责、权限也发生了变化,使传统职责分割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信息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手工系统以记账规则为核心的控制体系失败,如不及时调整将形成内部控制隐患。
  (三)原始凭证数字化,使得会计信息易于被篡改或伪造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原始凭证是以纸张为载体,很难不露痕迹地加以修改或伪造。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单位的原始凭证也如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或报表一样,已实现数字化、电子化,即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性介质上,这种无纸凭证极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它弱化了纸质原始凭证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功能,给内部会计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另外,磁(光)性介质容易损坏,一旦受损,又很难修复,这更使数字化的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加大。
  (四)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特别是Inter在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可能导致审计线索紊乱;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更大等等。总之,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剧了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了网络会计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IT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程序
  
  (一)组织与管理控制
  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舞弊发生的目的。在进行会计分工和职责划分时,重要的一点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