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发展“创新文化”新理念的几点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2006年1月9日至11日,胡锦涛在新世纪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创新文化”新理念,在党的科技思想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未来15年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文化 新理念
在新世纪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在党的科技思想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了“创新文化”的新理念,并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这一新的科学论述阐明了创新文化在科技创新和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的新认识,对我们党科技创新思想的新发展,尤其为未来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是发展创新文化就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所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融入中国民族文化之中,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使之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