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当代中国文化>站在新百年与新千年的起跑线上(一)

站在新百年与新千年的起跑线上(一)

详细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总揽全局,继往开来,是一篇光辉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报告回顾了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民奋斗的艰难历程,展望新世纪五十年、一百年乃至新的一千年的发展前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了富有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部署,是对邓小平理论创造性的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一报告,正如《人民日报》祝贺十五大胜利闭幕的社论所说:“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的行动纲领。”[1]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作为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实践意义,目前正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一报告的巨大理论意义,将会在人们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黑格尔说过:“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2]江泽民报告深邃的理论内涵,就在于它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民族精神。它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它领导中华民族站在未来新百年和新千年的起跑线上,认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开始起步,向着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胜利的伟大目标奋进。



社会主义是百年奠基的千秋大业



江泽民同志的报告谈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指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里提出了两个时限,一个是初级阶段至少要一百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几代、十几代、几十代人,一代通常30年,几代就是两百多年,十几代就是四五百年,几十代就是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是需经百年奠基的一项千秋大业。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如此明晰地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社会主义巩固与发展阶段所需的时间钩画出来,尚属首次。相对于过去将这一阶段估计为三五年、十几年、几十年,更是石破天惊。

这个百年时限和千年时限的提出,决非随心所欲。

以百年时限而论,它的提出,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实事求是分析基础之上。

十五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概括为八个方面:1.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2.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3.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4.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5.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转变到逐步缩小差距;6.由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不完善不成熟转变到比较成熟比较完善;7.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8.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而易见,这八个方面的任务,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十几年内完成,二三十年、四五十年也不行。至少一百年,是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原先发展水准不高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不平衡性,而做出的科学估量。

在完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后,要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更大的发展,使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自由的发展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使社会主义进入巩固与发展的中级阶段,或比较成熟的阶段,那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几百年、一千年的估计,要求我们不再将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而作好这样一种思想准备,即将社会主义看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有其产生、成长、成熟以及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完整演变过程。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就不会再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等等再看作权宜之计,临时措施,而将它们看成与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科技革命、世界性联系相适应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即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为科学的阶段。

两个时限的估计,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基于对一个半世纪来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半个世纪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正确总结,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重铸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期待牢固地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说过:“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3]可是,在他们之前,在他们同时,在他们之后,都有许多人忘记了现有的前提,总企图使现实立刻变成和理想的状况相符。这种心理,导致普遍的浮躁,总想用主观意志和行政权力,超越现有前提,立刻进入理想境界。结果,在农业人口还占大多数、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半贫困状态还相当普遍的条件下,立即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与分配制度,反而导致经济的停滞与破坏。象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所做的那样,导致尖锐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及社会危机;象中国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一度所做的那样,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弄虚作假风给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

两个时限的明确,可以使人们冷静地从现有条件出发,去做现有条件下所能做到的事,而不再勉强去做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所不能做到的事。这就是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再建立在唯意志论或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而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思想基础。

正是百年与千年的估计,使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战略,能够真正按照客观规律来确定,以及全面进行调整。马克思、恩格斯早已一再指出,只有依靠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人们方才不会因极度贫穷而为争取生存的必需品你争我夺,相互之间才能形成普遍交往,使狭隘的地域性联系为世界历史性的联系所代替,这时,人们才真正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世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成果,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方才有可能对先前统治着他们的各种异己的力量进行控制和自觉的驾驭。先前大量事实已证明,当人们主观地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这一目标时,便必然会完全无视上述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生产力还相当不发达时就想消除所有的异化,在市场经济还很落后时就将人们强行集合在一起,结果,必然一方面导致禁欲主义、平均主义的普遍化,一方面造成行政权力的普遍支配,即依靠行政权力的支配将人们集合为一体,依靠行政权力的支配确保禁欲主义与平均主义的推行,最终,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受阻,人们始终超越不了地域性联系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种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共产党宣言》中所批判的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各种空想共产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在许多国家、许多地区其实仍然很活跃,仍然具有广泛影响。无数事实表明,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并没有就此终结,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中,都仍然有一个不断克服空想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将社会主义确定为百年奠基的千秋大业,使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真正成为一个自然史过程,人们的自觉行动,不是强行改变这一自然史过程,而是清除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对这一自然史过程的干扰与破坏。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五大报告百年与千年这两个时间的界定,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摆脱各类空想,实现一次新的伟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