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当代中国文化>试论当代中国文化创新的评判尺度(一)

试论当代中国文化创新的评判尺度(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文化创新历史尺度科学尺度价值尺度个体尺度群体尺度类尺度
  [论文摘要]文化创新的评判尺度是指对一种文化行为或文化现象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判定。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要坚持历史尺度、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也要坚持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类尺度的统一。
  文化创新无疑是当今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内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文化创新作为以知识更新和价值开拓为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引起人类思想领域和精神活动质的飞跃,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对一种文化行为或文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结果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判定,即一种文化活动在何种意义或标准上才能被认定是文化创新.而不是已有文化成果的机械重复。这必然会涉及到文化创新的评判尺度以及如何判断文化创新的问题,判断和衡量文化创新,既要坚持历史尺度、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也要坚持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类尺度的统一。
  一、历史尺度、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所谓历史尺度,也称客体尺度,主要是生产力标准,即对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看一种社会行为、社会制度是否具有进步意义,不能从某种抽象的原则出发.而应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予以评价,看它是否与它所处时代的发展趋势相符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对文化以及文化变迁(包括文化创新)的评价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马克思指出:“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例如。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来看,那就不可能理解与它相适应的精神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从历史尺度出发断一种文化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就应将之置于相应的历史条件下,看它是否与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是否有利于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促进历史进步。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总体上就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江泽民强调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开放性等特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它是一种创新的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所谓科学尺度,也是一种客观尺度.它表达的是被评判对象是否客观地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是否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运用科学尺度评判一种文化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就是看其是否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包括文化发展规律)。如果一种文化行为及其结果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不称其为文化创新或新文化,或至多是毫无科学性的胡编乱造。目前创新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但某些“创新主体”对创新的内涵并无科学的把握,对创新的规律也知之甚少导致在实践中为创新而创新,所谓的创新成果也就蜕变成了片面追求形式主义的标新立异和出风头。文化创新实际上是主体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指导下基于对文化发展规律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而进行的文化创造。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它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路线为指导,以促进科学的发展、创新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精神的弘扬为使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反对迷信,反对各种反科学、伪科学的活动.因而它是一种具有高度创新性的文化
  所谓价值尺度,也称主体尺度或道德尺度,是反映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尺度。“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就是自由的本质,它规定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即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价值选择性,这是人类实践活动所独有的,是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人通过实践活动,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不断认识自身和优化自身。提升人的自由程度。以价值尺度判断人的实践行为,就是看这种实践能否实现人的价值诉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尺度同样适用于对文化创新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其实,文化创新作为人的精神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价值目标,但最终的指向只有一个,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塑造高度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崭新的人(文化创新实质上是人的创新),使人最终从必然王国迈入自由王国。这也正是恩格斯所指出的:“文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3](P456)人的幸福快乐、和谐完美,始终是文化创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准则。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始终把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全面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原则,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蕴含了对人的终极价值的高度关怀,完全符合评价文化创新的价值尺度。
  评判文化创新的历史尺度、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高度统一、不可偏废的。就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三者(以下为论述方便我们把三种尺度归为两类.即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因为历史尺度和科学尺度实质上可以视为一种尺度。)具有一致性。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认识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人也在向全面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对世界改造的更趋科学化.同时意味着人的解放和自由的程度的逐步提高。生产力决不是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增长,而是人的生命活动和本质力量的积极展现,是人的潜能、个性、价值的发挥和发展。因此,用历史尺度、科学尺度所做的评价与用价值尺度所做的评价终究会在社会生活的总体发展中殊途同归,达到统一,但是两者又不能完全等同。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定时期来说,两种尺度又存在着某种不一致和矛盾性。两者都有其合理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注重历史尺度和科学尺度,可以科学地把握住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发展规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片面强调历史尺度和科学尺度,则会漠视对人的价值观照,引发社会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危机导致人的异化。注重价值尺度,对于促进道德进步和人格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片面强调价值尺度,则必然会忽视生产力的发展,甚至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既不能偏离历史尺度和科学尺度,也不能偏离价值尺度,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将两者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既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又能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导性的新时代精神和文化精神。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为中国的现代化确立基本的发展尺度时,切不可由于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的过分冲突而造成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影响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应当把这两种尺度的张力限制在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尽量使二者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