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成本管理论文>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研究(一)

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研究(一)

详细内容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给现代教育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对现代远程教育成本及其特性的研究,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远程教育经济分析、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远程教育机构发展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结合教育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研究成果,从各层面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成本概念进行了梳理,界定了现代远程教育相关成本的涵义,并从教育成本研究目的、划分标准、成本性态等不同角度,对远程教育成本进行了分类,设计了远程教育系统成本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成本计算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成本奠定了基础。
一、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概念
(一)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概念。教育成本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的。1958年,英国研究教育经济学学者约翰·维泽在出版的《教育成本》专着中计量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概念。从维泽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把教育经费视为了教育成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1963年出版的《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概念,他认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可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两部分,其实质上是教育的货币成本和教育的机会成本。对此,笔者将其称之为广义教育成本。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较大成就。虽然大陆学者王善迈、靳希斌、袁连生,中国台湾学者盖浙生等一些代表人物对教育成本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归纳总结来看,都认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提供或接受教育服务时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在这个成本概念中,不考虑教育的机会成本。依照我国学者对教育成本的一般性定义笔者给出了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性概念,即指在网络环境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或接受该种形式教育服务时所发生的资源实际消耗价值量。在这个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性概念中,笔者注重的是“资源实际消耗”,即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物化劳动价值量和活劳动价值量实际消耗的货币形态表现——货币成本,较之我国学者提出的教育成本一般概念更为具体化,笔者称之为“狭义远程教育成本”。
(二)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模式。会计成本是指针对一定核算对象、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费用。从会计的角度讨论成本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是谁的成本,二是成本是否可计量。狭义远程教育成本依然是一个笼统宽泛的成本概念。从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看,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是个人、教育机构、国家(政府)和社会,讨论研究教育会计成本时应针对某一教育成本承担主体而言,即个人教育成本、教育机构成本、政府成本和社会成本。目前我国远程学历教育机构与普通学历教育机构有所不同。在管理体制上,它是一个“二元交叉管理系统”,一个教学服务网络结构体系。在这个教学服务网络系统中,一方面,各级层是分别独立的法人单位,人、财、物受地方行政部门制约,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支持服务上形成了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系统各个层级之间存在资源共享、相互支持服务的关系,也即经济利益分配的关系。因此,其教育成本承担主体具有系统成本承担主体特点。现代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宏观上是指整个远程教育机构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货币成本,也即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货币成本,可称为系统总成本;微观上,远程教育会计成本是指构成远程系统的各教学单位的货币成本,可称为系统子成本。系统总成本等于构成系统的各子成本之和。本文所讨论的远程教育成本均是指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
二、现代远程教育成本分类
(一)按成本支出与成本核算对象的关系,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教育成本、间接教育成本、教育总成本。直接教育成本是指为对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如某专业、学生、课程等)提供直接教育服务而发生的支付费用的总和,是直接的教学成本,如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网络线路运营成本等。间接教育成本是指为某一成本核算对象间接提供教育服务而发生的支付费用的总和,是公共服务成本,如学校行政管理费用、人员培训费、公共教学设施折旧费等。这部分费用是要将成本对象按学时、人数等进行合理分配的成本。而学校发生的与教学服务无关的其他费用,如给学生提供的奖励、补助等“转移支付”性质的支出,不应计入教育成本。教育总成本是指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总和。这种成本分类更能分清“教育经费”与“教育成本”之间的不同。
(二)按照成本支出与“受益”时间的关系,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教育经常性支出是指为维持正常教学所发生的经常性项目支出,如人员工资、低值易耗品费用、水电费、通信费、网络运行费等。教育资本性支出也即教育的建设性支出是一种投资较大、使用较长的项目支出,如教学楼、视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网络多媒体教室、双向视频教学设施、资源开发制作设备的建设费购置费等。这部分项目垫支形成固定资产,其价值随教学活动的进行被磨损变旧而减少,实现价值转移。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规定,经常性支出是指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各项支出,应当记入当期的成本中。资本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与本期及以后各期收益有关的支出,按受益期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远程教育成本计算也应比照这一原则,将远程教育的资本性支出以计提折旧的形式逐步计入核算对象的成本中,这一点对于主要依赖于网络设备从事教学、固定资产密集度大于普通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而言更为重要。需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受益”有经济收益,更主要是社会效益。教育会计期可以是学年、公历年,也可以是学制年限。
(三)按照成本性态,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一定时期和一定学生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与学生量的依存关系。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学生量范围内,不随学生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叫固定成本。教育的固定成本只是相对稳定不变,当学生人数超过一定量时需要增加教育固定资产,固定成本也就随之增加。固定成本又可细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不受学校当局短期决策的影响,是维持学校运行的最低成本,可称为“学校办学能力成本”,如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金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受当局短期决策影响,可在不同时期改变的固定成本。一般在预算年度开始,学校当局根据当年规划和财务状况可斟酌调整的成本有教学资源开发费、教学培训费等。变动成本是指随学生量同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按学生人数计算支出的实验费、实习费、作业批改费等。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随学生量不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按教学工作量计算的津贴、兼职教师工资、电话费等。混合成本可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性态进行分析,确定成本性态的数学模型,是定量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成本—规模—效益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