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论对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一)

论对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目标
  【论文摘要】: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正确定位对施工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就如何确定施工企业财务目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要找到确定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素,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影响施工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分析,对施工企业财务目标进行了基本的定位,最后阐述了未来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确定的研究趋势和大致方向。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称为理财目标。它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产生导向作用,决定了企业理财的中心和方向,决定了财务运行的内容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施工企业作为特殊行业里的一类企业,它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研究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认清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本质,才有利于正确指导施工企业财务实践活动。
  
  一、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来讲,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施工企业财务目标本身的特征,即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内容的综合性,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层次性,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稳定性,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利益性关性。如果不满足以上特征的目标,则是不能称其为财务目标,更别说是最优化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了。第二,施工企业目标,即出资人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脱离施工企业目标去谈施工企业财务目标是不科学和客观的,因为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从属于施工企业目标,如果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不能体现施工企业目标,为施工企业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那么这样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三,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定位必须基于理财主体假设。企业到底归谁所有,由谁来控制,即企业的理财主体是谁,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固然要体现理财主体的要求。理财主体不是利益主体,理财主体只有其自身一个,而利益主体有企业所有者,政府,债权人,职工等等众多对象。理财主体是利益主体之间发生矛盾时的仲裁者和调停者。它能更公平,公正的处理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因此,从理财主体考虑施工企业财务目标会更加合适和科学。
  另一方面,从宏观环境来看,施工企业财务目标选择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经济发达程度。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关,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落后国家里,企业组织相对简单,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单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里,涉及的财务关系比较复杂,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强和决策者选择范围的加宽,使企业财务利害关系人的范围更加广泛,相应地,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更难取舍。第二,资本市场。企业资金的提供者,无论团体或个人,均构成了企业"利益相关"群体。一般来说,在一个吸收社会金为企业主要资金来源、证券市场发达、企业所有权分散的国家中,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的关注程度更高,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影响。第三,企业经营机制。在公司制企业中,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权的分离,社会公众作为股东的参与,"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一致性的前提条件遭到破坏,而各产权主体的利益要求得到平等保护则不容置疑,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确认更是各种利益主体博弈的平衡。第四,经济体制。在一个较多宏观调控、以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经济的方式来保持社会经济运转的国家中,经济决策受国家影响较大。企业的设立,运营和破产等完全由政府决定,此时的施工企业无自主经营可言,施工企业目标由政府决定,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已无从谈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般通过监督,服务和补偿等方式来实施,其经济决策高度分散,施工企业也真正成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自主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施工企业经营的业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此时施工企业的目标很明确:以发展求生存,以获利促发展,财务要为施工企业的目标服务。
  
  二、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基本定位
  
  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指针问题
  关于财务管理概念的表述,虽然各位专家学者不尽相同,但概念核心还是一致的,即"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根据这一概念的核心,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指针毫无疑问应该指向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在此之前的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研究,许多学者似乎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而抛弃了企业的财务关系。这不能不说是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研究中的一个严重缺陷。事实上,组织财务活动只是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表层指向,然而处理财务关系才是施工企业财务目标的深层指向。
在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关系中,财务活动营造财务关系,只要理财主体能够遵循惯例合理组织财务活动,财务关系融洽的弹性限度不被突破,财务关系的融洽就能够维护;否则,利益主体就会动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施加影响,务求使财务活动体现财务关系的新要求。显现利益主体的新意愿,并在动荡中有成本地重新构筑财务关系的再融洽。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出发点问题
  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最终可以归结为两种: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其代表有"所有者财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等。二,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由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持有。其代表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这种分歧实质上是两种企业观的分歧,前者是基于"所有者观念"的企业观;后者是基于"实体观念"的企业观。从财务环境和经济理论来看,"实体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首先,发达资本市场具有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产权关系,这就要求确认企业的主体地位。再次,现代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有的论者指出,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这可以说是"实体观念"的经济学基础。最后,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除了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在一些企业中,这些已经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实体观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有更为广泛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