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探讨高校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的结合(一)

探讨高校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的结合(一)

详细内容

高校企业在其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产权不明晰, 企业体制不规范、会计信息沟通不顺畅、缺乏内部审计监督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高校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理顺校企产权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高校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评价机制等相应的应对措施,促进高校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一、高校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控制监督机制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国家对其投资,但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多数高校企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致使会计人员建账、记账不规范,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
  2.高校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
  高校企业财务会计长期以来忽视财务分析,没有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财务管理缺乏经验分析数据。因此,在高校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要么不知道如何评价财务活动而放弃财务管理,要么不知道财务状况的好坏而造成财务控制不力,严重影响了高校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表现在资金利用方面,往往缺少必要的分析和监督,未能建立有效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资金综合利用率低。
  3.高校企业财务监督机制落后缺乏风险意识
  高校企业的审计监督弱化,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学校未对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如高校企业在内控制度的制定方面,通常是制度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会计岗位相互牵连的职责分离、对企业重要资产如存货的进、销、存的流程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执行力度较差和疏于管理等诸多问题。
  4.缺乏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
  学校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主要以事业管理模式管理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带有行政计划色彩。企业管理者由学校委派,“教企”不分,来自校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岗位,有事业和企业双重身份。承包制是高校科技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方式,年初企业与学校签订承包合同,作为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而承包合同是考核企业及其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基于调动积极性的需要,校方赋予企业管理者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重要事项的决策权一般仍然集中在学校。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制度实行传统的工资加奖金形式。管理者的行政化,不利于形成职业经营管理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