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破灭与重生(一)
详细内容
时下中国式的话题成为热门,凡是挂着中国式招牌的东西都有大热之势。这似乎是源起于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的热播,伴随着所谓中国巨人的觉醒与发展,搅动了人们探究“中国式”的风潮。从经管类图书、培训等“中国式管理”的热度则可窥一般。
中国式管理的热潮有其必然性存在。
一方面,西方理论的引进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不少译者本身不了解管理学,或者不是那么认真,导致翻译出来的书籍/文章晦涩难懂,读着确实不好理解;另一方面,国人在应用西方管理思想时,时常抱着浮躁心态,管理理论需要一个应用的周期才能产生效果,而很多中国组织往往寄希望于“一用就灵”,因此,往往在即将产生成果时已经放弃了,也有不少人对应用成果期望过高,也容易产生反差;还有一类组织,或者是追时髦,或者过于求胜心切,频繁地、大剂量地使用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导致消化不良、疲于应付。因为“铁证如山”,这几类的组织都很容易以其所谓自身亲历否定国外管理思想,认为其不适合中国组织,转而投向或者寄希望于所谓“中国式管理思想”。可以想见,其浮躁的心态如果不改变,其结局是一样的。
这里还有一种所谓“中国觉醒”的自满意识(或者是潜意识),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就是“牛”,要么就不搞,要搞就比你老外厉害,因此,他们热衷于用中国式管理思想打败洋人。其实,以中国现在的科技/经济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距离之大超过了我们自己的想象,简单的例子,“神六壮举”其实我们落后于美俄几十年。再举例,我们动辄说海外宣起中国热潮,其实只是美国媒体发表了几篇文章而已,那只是我们自己高兴当回事,老美看过就忘了,那完全是一个我们自己包装和臆造出来的“热潮”。这种自满情绪是极端危险的,也是西方人给我们灌的“迷魂汤”。谈到这里,就想到了当年小时候学的“井底之蛙”的故事,可悲地是现在很多人确实是如此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