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兼并创造的价值哪里去了?(一)

兼并创造的价值哪里去了?(一)

详细内容

兼并收购一定创造价值吗?这在大多数人认为肯定的答案,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却对此提出了挑战。他日前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BA课堂上再次提出这一问题,他认为多数的兼并收购并不能创造价值。而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对美国3688个兼并收购案例进行了分析,佐证了这个事实。几乎在所有的兼并行为发生后,卖方的股价有大幅上扬,而买方的股价增量却发生了下挫。难道收购注定了卖方就是个赢家么?黄明认为,只有减少“卖方优势”,最大程度地实现“协同增值”,才是为兼并行为创造价值的最好办法。

  踢走碍事的绊脚石

  如何进行最有价值的兼并行为?黄明认为,减少“卖方优势”,最大程度地实现“协同增值”,是实现这种“有效兼并”的最好办法。

  “企业要熟悉自己的情况,同时要善于调动外部资源。”他说,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保持兼并行为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否则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不过很遗憾,很多国内企业在是否采纳投行或咨询公司的建议,以及如何采用方面还有待改善。”黄明表示,这些做法最终都是为了企业能够很好地采用“净值调查”,从而减少不利于创造价值的“卖方优势”。

  至于如何降低协同增值的难度,黄明在调查中发展,最容易实现的是降低成本的协同效应,大约有60%的并购实现了预期的成本协同效应。“横向的并购成本相对较低,成功率也更高。”

  虽然普利斯通在跨国并购上曾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黄明认为日本企业依然有值得学习之处。“当然,韩国的企业也不容忽视。”

  “必须要有耐心创造长远的目标,这是日韩企业的优点。”他表示,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严格抓质量以及树立品牌。

  在他看来,虽然“增加收入的协同效应很难实现”,但企业可以依靠“创新”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也是经济发展对企业的硬性要求之一。

  “一定要学会利用国际化人才。”黄明重点强调,“利用国际化人才是进行跨文化合作基本要素。当然,这个国际化人才可以是已有的,也可以是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