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无法回避的“风险投资”(一)
详细内容
目前,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他们不再只关心温饱问题、经济问题,更关心的是在工作中有不断学习的机会,有不断提高自身价值的平台。但是,国企、外企、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同一个问题:培训之后的人才流失,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流失。对个人而言,择高枝而栖,无可厚非;对企业而言,则损失惨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企业有理由就此放弃对员工的培训呢?其实,培训是每一个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投资。
人力资本需要投资
“当人力资本枯竭时,公司就完了。”惠悦全球首席执行官约翰J.海勒(JohnJ.Haley)用通用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的名言开始他的演讲。约翰J・海勒先生是在北京的一个国际人力资本论坛上说这番话的。从上个世纪末期起,惠悦公司就开始跟踪调查北美400家上市公司人力资本投入与股东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投入指数与股东收益成正比。人力资本投入指数在25%以下的,股东收益很低,有的甚至是负收入;指数在25%至75%之间,股东收益增加30%的回报;如果指数高于75%,股东最高可以获得150%的收益。惠悦公司又对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结果与北美一致。
据日本有关资料统计,员工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员工提出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对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50美元的经济收益。摩托罗拉公司1992年在员工培训方面增加经费400万美元,新增培训科目100种,公司由此获利5亿美元。在我国,据苏州市一项调查,经过培训的员工同未经培训的员工相比,完成产量高出10.8%产品合格率高出6%,工具损耗率低40%,创造净产值高90%。这足以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不培训,公司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