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员工是不够的――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之辨(一)
详细内容
??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安捷伦(Agilent)的典故是,“2001年10月,已于3周前接到解聘书的员工谢里尔・韦斯,在正式离职前的最后一天晚上仍然在加班,直到9点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办公室。”
??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版本”是这样讲述的:2002年1月31日,农历腊月十九,安捷伦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卢开宇开会到晚上8点钟,回到办公室时发现有人一直在等他,是一位第二天就将正式离职的员工。她将怀里抱着的一束鲜花递给了卢:“今天是我在这里的最后一天”,她说,“这是我所支持的业务部门的同事送给我的花,我很感谢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可能你会对第一个故事表示怀疑,毕竟讲述者的口吻太像事先写好的报告。
??事实(包括第二个故事)却是,在今年4月份翰威特在亚太地区举行2003年最佳雇主评选时,安捷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虽正处在裁员风暴中,但评选结果出来时,安捷伦仍然登上了最佳雇主前十名的宝座。
许多人觉得如此“荒谬”,以致于此次评选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受到颇多置疑。但这并未影响安捷伦的“最佳雇主”头衔在众多企业中熠熠发亮。这份自信不是没由来的。
业绩增长的真相:敬业度
??在许多企业人的“常识”中,员工满意的企业才是好企业,员工说好的老板才是好老板,所以有一批企业正在或打算用目前盛行的员工满意度调查(ESS,即EmployeeSatisfactionSurvey),希望自己成为一间业绩优秀又让人喜欢的企业。
??“最令员工满意的雇主不一定最佳。员工满意只是一个方面而已。我们不用满意度这个衡量方法,我们使用的是敬业度(Engagement)。”翰威特大中华区商务发展副总裁刘渊对本刊记者说。
??针对发生在安捷伦身上的“悖论”,翰威特大中华区咨询业务总监齐思蒙(SimonKeeley)耸耸肩,不假思索地说,“你可以感到满意,但你不一定把满意度转化为更出色的工作表现,或者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如果没能让员工真正将动力转化为行动,这样的雇主无疑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