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社会”回潮(一)
详细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办社会”,是保证企业自身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措施。而在社会环境还相对不成熟的中国,企业更要重视到这一点。
每天清晨7点半到8点之间,中芯国际的员工大批离开生活区到厂区上班。在上班的人流中,总能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小孩,其中不乏金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父母们把孩子送到离厂区只有几条街远的中芯国际学校之后再去中芯国际上班。李石就是其中一员。
虽然很早就已经加入美国国籍,并在美国朗讯公司担任研究员职务,过着富足而安逸的生活,李石还是一直希望能回到祖国工作,但当他的老朋友中芯国际CEO张汝京给他发来邀请,希望他加盟中芯国际时,他还是犹豫了。因为他6岁的女儿正处于接受小学教育阶段,他担心从小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不能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
但张汝京向他保证,在中芯国际学校,他的女儿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在中芯国际学校,不仅教材全部来自美国,就连教师都是从海外聘请的。那里的孩子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包括张汝京在内许多中芯国际高层的子女也都在那里学习。
张汝京的办学观
在半导体制造行业,许多人都知道张汝京是建厂的高手。他在美国德州仪器以及创建台湾世大期间,先后建立了10余座半导体制造工厂;而现在中芯国际旗下也已经成功运营着5家芯片工厂。不过让外界并不熟知的是,张汝京建立学校的热情远远高于建厂,除了他个人投资的26所希望小学外,早在中芯国际成立之初,张汝京就已经规划建立中芯国际学校的事情了。
2000年张汝京在上海开始规划他的芯片帝国的蓝图时,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还是一片荒芜。而芯片制造这个需要高科技人员密集投入的行业,哪怕是初期项目启动都需要四五千名工程师,但内地当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这意味着中芯国际在成立之初,就需要从境外引进大批高科技人员。
但最让张汝京焦虑的并不是资金与人才,张汝京在芯片行业干了20多年,其个人在业界已经树立起名望。当初张汝京离开世大,提出要到内地建厂后,相当一部分高层都表示愿意跟随。现在,张汝京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引进的人才的生活很好地安置下来,吸引更多人加盟中芯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