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接班人计划(一)
详细内容
未来10到15年,中国的家族企业将迎来一个交接班的高峰。如何交接班,将是中国民企继续发展的第一热点,也是第一难点。是以“家族”为大还是“企业”为大?是追求“基业长青”还是“家业长青”?是进行“家族的传承”还是“财富的接班”?是做“企业家族”还是“家族企业”?
这是一场企业家有限的生命与无尽的时间之间的对话,这是一次关于财富的传承与消亡之间的碰撞――
6月14日,俏江南少东家汪小菲在微博上宣布正式接班张兰,出任俏江南集团CEO;两天之后,6月16日,刘永好千金刘畅出任新希望集团首任团委书记,在隐身十余年后,刘畅迈出了接班的最重要一步。
事实上,在中国这段并不算长的民营经济史中,对家族企业的诟病,以及对掌门接班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止过。在我们倡导“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却将“家族企业”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家族企业是小生产的产物,它在用人制度上任人唯亲,在经营手法上因循守旧,因此这种模式应该被抛弃”、“家族企业具有天然封闭特性”、“家族企业的子承父业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着深刻的矛盾”……
看上去,家族企业就像是“落后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关系”的代名词。这逼得许多家族企业的掌门人不得不怯生生地表白,“虽然我们是家族企业,但是我们也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仿佛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解脱,是在光宗耀祖。
在西方商业环境中,并无多少人使用“现代企业制度”这个词,更不会有谁到处夸耀“我们实行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倒是有很多商人,常常把“我们是一家家族企业”骄傲地挂在嘴边。
翻开世界著名企业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据意大利家族企业协会评估,意大利93%的企业是由家族经营的,这占到了该国150家最大企业中的45%。比例之高,令人咋舌。而在全世界所有企业中,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最保守的估计在65%~80%之间。
有人说,家族企业“做不大”。但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家族企业也占到了近40%。家族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实力极强。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民营企业500强的当家人平均年龄为46岁。按照中国人60岁退休的惯例,未来10到15年,中国的家族企业将迎来一个交接班的高峰。如何交接班,将是中国民企继续发展的第一热点,也是第一难点。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家族企业的核心是“企业”,而不是“家族”。当企业为家族服务时,这个家族企业就不会长久;当家族为企业服务时,这个家族企业才可能长久。接班人问题的本质就在这里――谁为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