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企经验>索尼·爱立信的未知前景(一)

索尼·爱立信的未知前景(一)

详细内容

对于手机这一曾经的掌上明珠,爱立信最终也难以割舍。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各出资50%成立新公司SonyEricssonMobileCommunications(索尼・爱立信),从事手机的设计、开发、销售。

  索尼・爱立信结合了爱立信的传统通信优势和索尼的消费娱乐设备领域的优势,具有在未来最被看好的领域中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据此,索尼・爱立信雄心勃勃地宣称要在“5年内成为移动多媒体产品业界的第一”。但事实是,蜜月尚未开始,寒冬已经来临:索尼・爱立信在2002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由最高时的10%下滑到5%,排名屈居第五,累计亏损数亿美元。

  手机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在爱立信收缩手机业务的半年多时间内,其留下的市场空隙已被填满,竞争更显惨烈。而2002年新兴的CDMA市场已被国内外巨头们瓜分殆尽,但无论是联通第一期招标,还是第二轮选秀,人们都没有看到爱立信的影子。整合不够导致爱立信的老毛病复发。不论是品牌、技术、实力,甚至双方在新公司中的法定权益都难分伯仲。这恐怕是索尼・爱立信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最大的缺陷。而这种整合上的问题已导致目前索尼・爱立信市场反应迟缓,研发与生产、销售链条脱节。而最新的老毛病复发要算是P800手机迟迟未能推出而延误战机。除了反应迟缓的老毛病外,索尼・爱立信的种类还是很少,而且,索尼・爱立信产品外观也显得千篇一律。

  索尼・爱立信迟迟没有树立起新的品牌形象。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罗杰・爱立信说:“索尼爱立信品牌的手机将注重影像、娱乐和互联功能。”这样的产品策略无疑有着非常大的竞争实力。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这种移动加多媒体的方式已经不再是具有差异性的霸主,而是成为市场上渐渐被认可的统一方向。

  世事无绝对,如果索尼・爱立信能够在短时间内真正将二者的优势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移动娱乐战略的核心品牌竞争力,也许索尼・爱立信真的焕发出能够主宰市场的力量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