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从小士兵到个体户的创业历程(一)
详细内容
有一天,王中军突然问父亲:“能让我去当兵吗?”当时,当兵是时代热潮,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出乎王中军意料之外的是,当天晚上8点钟,父亲从总政大院回来就说,“明天早上,你史叔叔要回部队。你要愿意,就跟他一起走。”就这样,王中军连夜找出一套军装,第二天就出发到了保定某部。一夜之间,王中军放弃学业,开始自己四年多的军营生活,临走前他甚至没来得及上缴班级教室的钥匙。
说到部队,王中军显得非常兴奋:“我的军事技术非常好,从当兵第二年开始,我的军事技术考核就全军第一了。18岁时就入了党。”王中军认为自己很幸运,在部队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其中一位老兄的父亲位居某军区副司令,他却选择插队,在连队也喜欢和农村兵比赛,苦活、脏活一身揽,还天天鼓励王中军:“要积极向上,将来当将军!”可是,直到王中军复员的那一天,王中军也没有能当个一官半职,这成了他当兵时最大的遗憾,“我当过一年的代理排长,但是代理排长还不是军官。当时觉得自己实在太笨了,因为那时的奋斗目标就是当一个好军人,连排长都当不了,就是笨。”
在部队里,懵懂的王中军还产生了一段青涩、稚嫩的情感。一位会拉小提琴的女孩让正值青春年少的王中军怦然心动、辗转难眠。“记得那是1976年,我们那一批孩子都长大了,都去当兵,我很幸运的就和我一个小学同学在同一个部队。别人都不在就我们俩在一起,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自然交流也会多一点。她是部队文工团的,会拉小提琴,长得很漂亮……”言语中,王中军还带着很佩服的感觉,“那时候男孩女孩在一起可含蓄了,我们也就是互相写写信。我不大会写,但是她很会写,用的词也很美,什么树下呀,月光呀……反正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她写得特别好。我们在军队大院一起看电影,还去她家一起吃饭……”
恢复高考后,王中军很多中学的同学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这令20岁的他大受刺激,于是,王中军决定回京上大学,那段青涩的感觉也随风而逝。
“1980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社会变了,人们开始在乎学历。从前的同学们都上了大学,胸前都戴着牌牌,有北大的,有清华的,一脸骄傲。我就觉得自己也应该继续上学。于是,我决定回京。”
其实在当兵期间,王中军就一直有继续上学的念头,只是被当时特殊的大环境给“耽误”了,很难接受非常系统的教育。这一次,面对机遇,王中军可不想错过了。
“回来第一年我就考上了夜大。当时的夜大非常难考,比现在的大学都难考。我之所以能上,一是在于当兵时的积累,再加上我上的是一个美术方面的业余大学,在这方面我也具备一定才能。”虽然是夜大,但师资力量很雄厚,很多老师都是工艺美院的著名教授,甚至有很多是王中军崇拜已久的大家,“那些教授也挺不容易的,白天在大学里教书,晚上再到夜大接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