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方李英豪:香港互联网创业真的很难!(一)
详细内容
本文作者是钱方联合创始人李英豪。他曾经是香港创业人一名:3年前在香港创立过企业移动应用方案公司,把香港公司关闭后全力在北京创立移动支付公司钱方。最近他看到Talkbox@黄何HEATHERM撰稿一文说香港互联网已死,作为以前在香港创业,现在在北京打拼的香港人,感受非常的大,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香港的情况。
背景:
香港是全球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地方之一,我早在1995年就第一次用互联网,当时用的是14.4K的拨号上网,是当时得令的雅虎、Excite搜索引擎、网景浏览器和ICQ的用户。80后一代香港人基本见证了ICQ到MSN到Facebook的年代,算是互联网深度用户。再看看移动互联网,香港人从 2000年开始就有不少人用Palm等PDA设备,到后来微软的WM6.5智能手机,到07年的iPhone和后来居上的Android,香港基本都是走在世界的前端。香港现在基本人手一台智能设备,互联网宽带速度到1GB、移动互联网到4G LTE。很多手机公司喜欢拿香港做第一产品试点市场,是因为香港人对手机要求高,搞定香港市场基本其它地方没有问题了。
好,看到这,我们能总结香港人是一群很好的互联网用户,但今天我们不是谈论如何获取香港市场,而是香港互联网创业环境如何,让我们来一一细看。
创业离不开几个方面:市场、资金、产品(创意)、团队
先看市场
香港有800万人,对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800万足够生存,但基本没有可能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而且这里的用户很奇怪:说不是深度互联网用户的话,人均上网时间和移动设备比例估计全球第一。但是互联网发展十几年来,大家来来去去上几个网站,新闻看雅虎,搜索用雅虎、谷歌,财经看阿斯达克,视频看 Youtube,社交用Facebook,邮件用Gmail,点评用开饭,讨论去Discuss、Uwant,购物?(不好意思,香港人不在网上购物。)再来一个女性喜欢的She., 再加上用Whatsapp代替短信。以上产品,香港本土创立的一般超过10年,是.年代的产物,其它都是美国产品。最近10年来香港创业公司没有一个拿下个香港市场(可能有一个,香港Groupon Ubuyibuy,后来被Groupon收了)。最麻烦的事,香港人太特别了,花几年好不容易做到香港第一了,发现同样模式根本不能复制到其它地区,就只能在香港自己玩。
OK,拿不下香港市场没有关系,香港人不是很国际化吗?拿下欧美一样可以啊!没错,的确有这么一家Deal Extreme的面向国外的电子商务网站,连薛蛮子都说它是国际电子商务做得最好的其中一家,不过也只有这么一家。它是2000年左右利用国内廉价商品和国外电子商务空白做起来的,这种机遇可遇不可求。香港人其实很不了解老外想法,只是习惯吃汉堡,不代表能做出满足老外的产品。别人一天如何生活、吃什么、说什么、看什么电视你都不知道,如何能做出成功的产品?国外每天开车、香港人每天坐地铁,国外讲生活工作平衡、香港人每天加班,这样的差异真不太可能做出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