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感人作文>名人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

名人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

详细内容

篇一:《名人成长故事群文阅读》

“名人成才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教研室柳红梅

选自《中国名人成才故事》一书:《开国先父》、《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现代散文作家》、《国画艺术大师》

1.阅读过后能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阅读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运用默读、浏览、批注、扫视等阅读方法,阅读名人成才故事,感受名人成长过程,从而提升自我积极形象。

一、导入谈话

1.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感受到了名人宽容、关爱、执着、守信的好品质。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篇关于名人成长的小故事,你们有没有兴趣阅读呢?这些名人们成长过程中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

2.课件出示阅读的文章题目并揭示课题:“名人成才故事”群文阅读

二、自主阅读《开国先父》

1.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开国先父》。

阅读提示:(1)这篇故事讲的是哪一位名人?(2)在成长过程中讲了他哪几件具体的事例?(3)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独立阅读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方法: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可以圈、画、写批注。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相机点拨)

预设生1:这个故事讲的是孙中山先生,我还知道他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预设生2: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为中山樵。

预设生3:故事中讲了他积极投身民主革命;1905年8月创建了同盟会还首次提出民族、民权、名生三民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黄埔军校。

预设生4:让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学习上的”。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孙中山先生从小就特别热爱学习,同时也感悟到了天才来源于勤奋。

预设生5:我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的热情很高,为了筹募起义经费海外奔走,不怕辛苦。

„„

4.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汇报很精彩感悟也很深。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纵多杰出的军政大家,他们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他们站在自己所处时代的前列,怀抱远大理想,以恢弘的视野,睿智的头脑,在群雄对视中,巧择战机,逐个击破。其军政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们为社会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孙中山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了军政大家。

板书:民主军政大家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朱自清---现代散文作家》、《齐白石----国画艺术大师》

1.师:刚才同学们能自己独立地完成了《开国先父》的阅读,掌握了很好的阅读方法,并且读得又快感悟又深,真会学习!下面我想让同学们分小组来一起学习后面的几个小故事,并完成记录表单。待会儿我们一起来汇报,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附:阅读记录表单

2.学生汇报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名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1)指导交流《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预设小组1:讲的是茅以升从小立志学造桥、长大后自炸钱塘江大桥并重新修建。

预设小组2:我最喜欢文中的句子是“开发自己的智能,勤奋二字是最重要的。人的天资是有差别的,但勤奋比天资重要得多”。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开发自己的智能,勤奋是最重要的。{名人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小组3:“在建桥的两年半时间里,茅以升为了监督工程的进度,经常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甚至通过沉箱下水去实地调查,以便及时修正施工规划方案。”从这里我体会到了茅以升修筑钱塘江大桥的艰辛,也看到了他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预设小组4:“然而日寇入侵,战火已经蔓延至浙江,黑暗像笼纱似的把钱塘江桥两岸闷住,难道经过千辛万苦造好的桥,留下给敌人利用?不能,绝对不能!茅以升噙着一双泪眼,难道要亲手将自己建造的大桥炸毁„„茅以升站在桥畔的山头,往事浮现,悲喜交加。”从这里我体会到了茅以升内心的悲痛,为了不让日寇入侵,不得不把千辛万苦造好的桥炸毁。

(2)教师追问:从这里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1:体会到了茅以升还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

预设生2:“12月23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以建成的钱塘江大桥被炸断了!”从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日本鬼子一同掉进了钱塘江里,在江里垂死挣扎的情景。

„„

预设生质疑:“茅以升站在桥畔的山头,往事浮现,悲喜交加。”往事浮现些什么?他为什么会悲喜交加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往事浮现是指茅以升回忆他们修建钱塘江大桥时克服重重困难的情景,现在看到大桥修筑成功非常欣慰却又遇到日寇入侵所以悲喜交加。)

„„

(3)教师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茅以升从小立志学造桥的?他为什么要自炸钱塘江大桥呢?后来又什么时候重修建的?

(抽学生起来回答,其他同学相互补充)

(4)教师小结:在中国科技史上,一批批科技精英大量涌现,一批批科技人才层出不穷,他们为人类的进步文明做成了卓越贡献,茅以升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学会造桥,最后他建成了规模宏大的钱塘江大桥成了科技之星。

板书:立志科技之星

2.小组汇报交流《现代散文作家》、《国画艺术大师》

(1)学生根据阅读记录表汇报学习成果:

预设小组1:《现代散文作家》讲的是朱自清上中学时、大学时、工作时“清贫不敌读书乐”的情景,以及参加工之后治学严谨的故事。

预设小组2:《国画艺术大师》主要讲了齐白石从一个“芝木匠”到画坛巨匠的过程,最后成了教授,把自己几十年的绘画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

教师相机追问:你是从哪些句子和段落感受到朱自清“清贫不敌读书乐的?”齐白石又是怎样从一个芝木匠到画坛巨匠的?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回答,并作适当的点拨){名人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这两个故事中的人物成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小结:朱自清和齐白石小时候家里都非常贫穷,但他们都很勤奋好学,学习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来朱自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给我们留下了无

数文笔优美的佳篇,成了文坛巨擘,齐白石则在落寞、潦倒的艰苦条件下一直坚持创作,成了国画艺术大师,文艺名人。

板书:好学文坛巨擘坚持文艺名人

三、主题拓展

1.作为名人的他们,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时,还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都无不具有不平凡的品质,他们或宽容、或执着、或守信、或刻苦、或坚持、或爱国、或爱民,都无不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名人名言,你们收集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名人名言)

3.老师课件出示准备好的关于勤学、励志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一起读。

4.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位名人的成才故事,但他们只是军政大家、科技之星、文坛巨擘、文艺名人中的一员。下来以后我建议大家去阅读《中国名人成才故事》一书,去阅读更多的名人故事,让我们将名人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板书设计:

“名人成才故事”群文阅读

《开国先父》孙中山民主军政大家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立志科技之星

《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好学文坛巨擘

《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坚持文艺名人

篇二:《名人成长的故事》

名人成长的故事

一、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名人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名人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名人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

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二、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三、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

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四、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

篇三:《名人成长故事群文阅读(精选范文)》

“名人成才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教研室柳红梅

选自《中国名人成才故事》一书:《开国先父》、《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现代散文作家》、《国画艺术大师》

1.阅读过后能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阅读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运用默读、浏览、批注、扫视等阅读方法,阅读名人成才故事,感受名人成长过程,从而提升自我积极形象。

一、导入谈话

1.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感受到了名人宽容、关爱、执着、守信的好品质。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篇关于名人成长的小故事,你们有没有兴趣阅读呢?这些名人们成长过程中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

2.课件出示阅读的文章题目并揭示课题:“名人成才故事”群文阅读

二、自主阅读《开国先父》

1.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开国先父》。

阅读提示:(1)这篇故事讲的是哪一位名人?(2)在成长过程中讲了他哪几件具体的事例?(3)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独立阅读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方法: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可以圈、画、写批注。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相机点拨)

预设生1:这个故事讲的是孙中山先生,我还知道他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预设生2: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为中山樵。

预设生3:故事中讲了他积极投身民主革命;1905年8月创建了同盟会还首次提出民族、民权、名生三民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黄埔军校。

预设生4:让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