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感人作文>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详细内容

【篇一】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散步》优秀教案

《散步》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五)、研读赏析(10min)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1、2、3谈亲情。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六).教师总结:(1min)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

(七)、布置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篇二】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散步优质课教案

王巍巍

吴城镇镇初级中学

2013年5月《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教学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散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根据本人及所教班级学生情况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教学方法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我采用的是“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体悟文章意旨。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柔和的的音乐、深情的导入旨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散步的意境中来,为文本的情感解读作铺垫。〗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

简介作者

2.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ân)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

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委屈各得其所

3.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

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读后抢答

〖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快速抢答”的设计使学生快速抓住了文章主干。〗

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入境,把握主旨

1.听读课文,进入情境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教学时

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我在学生先“速读”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础上,借助“心读”

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经”的外在形式。〗

学生回答集锦: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亲相爱、理解谦让,他们在阳光下、田野间的散步是一幅最动人的画面。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的赞歌!

2.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

“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板书:儿子----聪明伶俐)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

4.写法探妙,以资借鉴

明确: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以小见大”(板书:“小”“大”)地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1.学生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

2.学生畅所欲言。

(1)写景的句子

A: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B: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分析: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精当的用词

如“熬”“铺”“慢慢地”“稳稳地”等。

(5)含义深刻的语句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分析: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象成“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显得既夸张又幽默。

B:“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我”和妻子都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母亲代表过去,对她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未来,对他要呵护珍爱。对家庭来说,他们确实几乎就是全部。作者如此形容十分贴切,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3.语言积累:

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放声朗读,看谁能又快又有感情地背诵.〖厚积是薄发的基础〗

六、质疑问难

1.你还有什么疑问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投影出示)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有学生提出一问:“结尾处的‘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除了表现‘我’和妻子的尊老爱幼、对生活的使命感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此问提得很有价值,师给予表扬)。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到更广泛的境界。

2.教师提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投影出示)

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七、拓展延伸,音乐升华

1.自省吾身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篇三】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单位:牛庄中心校

授课人:郭啸天

时间:2008.5

《散步》教学设计2008.5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美读精妙的词句品味诗意的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

★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

★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

(板书知识树:孩子妻子母亲作者)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可爱机灵)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

(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

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生自由朗读这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使命)“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母亲加儿子)

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

62、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3、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4、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65、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66、(课件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

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播放《懂你》歌曲)师生齐读《懂你》

【篇四】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2013年优质课《散步》教学设计简洁版

《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尊老家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2、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

3、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有哪些同学曾和家人一起散步的?有哪些同学将散步的经历写进作文或日记的?为什么不写进文章?(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随作者莫怀戚一起,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注意字音、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

注意捕捉有关信息,体会文章感情。

(投影:)请一位同学试读,讨论节奏和重音。

(投影:天气很好……酷冬。)

为什么将重音放在“总算”和“熬”上?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

找出主要信息:(投影)

地点:田野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时间:初春

事件:散步

请学生归纳后投影:

(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一件小事

这样的一件小事,看出这一家人感情如何?(学生回答,老师引导)板书:亲情

4、这次散步是不是一直很顺利很和谐呢?

(投影)一次分歧

结果如何?(投影)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板书:人性

5、一幅画面

(投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整个世界”?

板书:责任

生活中一件平常小事,写出了亲情美、人性美和责任感,其实这样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

(投影老师一家的合影)

(投影同学们和家人一起和谐相处的瞬间)学生描述。

6、一个思考(投影)

“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二十年后说散步》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对生命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7、一次行动

(投影)给家人写一张卡片,将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放在他(她)的枕边。学生自由写作后,请学生交流。

8、播放视频,老师朗诵。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9、推荐书目:

朱自清《冬天》

毕淑敏《额头与额头相贴》

史铁生《我与地坛》

龙应台《目送》

[板书设计]

【篇五】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第1课《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1页共1页

第2页共2页

教学设计

第3页共3页

第4页共4页

【篇六】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散步》表格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