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注定为什么看不了
详细内容
篇一:《《天注定》观后感》
现实刺痛人心
——《天注定》观后感
闫思彤
昨天到今天,分两次看完了贾樟柯13年的电影《天注定》,胸中情感郁结,至此凌晨时分终于迸发。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早有耳闻,当时《天注定》入围戛纳几项大奖角逐,最终捧回最佳剧本,很久之后这部片子也没有在大陆公映,搜索才知道被禁。2年后,回忆起这部作品,才终于得以看完。
印象中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的贾樟柯并非非常出名,这可能与他多年拍摄纪录片有关。从09年《三峡好人》到15年《山河故人》,贾樟柯阔别内地大荧幕9年时间,这期间新人导演无数,影片也如过眼云烟,他似乎没有理由被长久地记住。但是曾经触碰这个社会敏感神经的作品不会被磨灭,即使它没有办法公映。
影片讲述了4个故事,分别取材于村民对抗干部贪腐开枪杀人、周克华跨省作案等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和东莞色情服务、富士康连环跳楼等社会事件。这样对新闻事件的运用不得不让人想到余华13年的长篇作品《第七天》,书中也对新闻事件大量化用,不过相比之下,余华的运用让人觉得太过干枯,生硬之感让人难以接受。反观贾樟柯的叙事,缓慢中带有急促,更加扣人心弦,也更令人与电影相融。
第一段故事中姜武的表演让我眼前一亮,后来回想,影片开头他在路边跨在摩托车上抛西红柿的画面无疑是在为后面的喋血做铺垫。姜武似乎显得比姜文更粗犷一些,眼神也更加犀利,他始终心怀正义,想要去将村长的贪腐和焦胜利的黑心给揭发,但是却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最终只得拿起猎枪,用一次次的杀人来将自己豪放外表下受伤的心缝合。最终他杀掉了会计、杀掉了村长、杀掉了讽刺他的办事员、杀掉了在路边无情抽打马匹的村民以及他最痛恨的焦胜利。在那辆玛莎拉蒂里面,他开枪打死焦胜利,血四处飞溅,姜武饰演的大海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这段故事里还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是会计被杀时血腥的场面——那是姜武杀的第一个人,血漫布在会计的脸上,瞬间的枪响让人震动、惊恐,却也让我在压抑中有些许释怀;第二个是姜武想要寄信到中纪委去告状时,在信封上写着北京中南海但却被告知要写详细的地址,不然就不能寄,底层人的憨厚以及告状无门的讽刺让人心痛。
王宝强的那段表演与所有他以前的作品迥异,除了偶尔的乡音让人跳戏以外,冷峻的模样勾勒出杀手的姿态,但是回乡为母亲祝寿时的一系列行为又将其善的一面表露。他生活在矛盾中,在枪响中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后来的他再次离乡,在高速公路上未知的地点下车也预示着他早已走上不归的道路。
流水线员工跳楼自杀的戏中贾樟柯大胆启用了一个大一学生来演,演技上虽然不够到位但不得不说却更贴合实际,无数流水线上打工的人们不也正是像片中那个质朴的人一样涉世未深就在生活的压力下走向了生命的终结吗?他混迹东莞谋求生活时与夜总会里的同乡暗生情愫,两人一起将鱼放生,又在一个雨天极其克制地轻吻,然而人性早已在是非之地畸形。她不愿拖累他,3岁的女儿也是她永恒的牵绊,"欢场无真爱"这样的借口其实轻易就能被识破,不过最终的分道是必然的结局,后来的他在多重压力下飞身一跃其实也已是注定。这部影片4个故事中,最重要的其实应该是贾樟柯的妻子赵涛出演的那一段,这一段作为第三个故事出现,冲击力或许不如第一段那么强,但是却与结尾呼应着,在影片灰暗的基调中稍微渗进一点光亮。
赵涛作为一个小三,无法与情人相守,在工作中又被豪强所逼迫,忍无可忍之下拔刀,
血迸溅在她的脸庞,她的衣袖,也迸溅到观众的心上。现实中,无数人因为类似的压迫走投无路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可是除此以外他们又能如何呢?对于他们的遭遇而言,我们谁也无法再苛求他们克制。
她自首后出狱,走到了影片开场时的山西小镇,戏台上唱着苏三起解,在"你可知罪、你可知罪"的唱词里,赵涛眼眶湿润却终究没有落泪,或许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该认罪,因为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天注定吗?
姜武是无法回归平淡的,即使他为了正义;王宝强也无法走上正轨,他早已迷失;压力之下折损生命的打工仔更是永久地消逝了,只有赵涛饰演的角色最终有可能回归平静的生活,只不过要背负过去,背井离乡。影片以她作结留出了一丝希望,就像一缕光,但就整个影片沉重的背景来说,这光亮太过熹微。
贾樟柯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戏曲选段和电影片段,每一段都与故事恰到好处地映衬,可谓用心良苦。另外导演巧妙地将4段故事从细微处勾连在一起,因此虽然各个独立却又不至于像余华小说中那样生硬。
影片是沉重的,深刻地反映着社会上的问题,片中很多场景中的意象都暗含讽刺,丝毫不留情面,而且血腥的场面十分真实,冲击力强劲。有了这些,在国内被禁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了,不过就像我读到的影评中所写的那样,公映了又能如何呢?票房能超过泰囧吗?劳累的观众在工作一天后再看社会阴暗面,爆米花都吃不出香甜的味道了。这虽不能概括所有的观众,但是不得不说是一种现实情况。
记得我曾与老师探讨小众的影片的生存困境,当时我为那些影片惋惜,惋惜好的作品难以被广泛传播。但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有些电影注定就是小众的,不能奢望所有人都去接受它,如果真的有价值,时间无法遮盖其光芒。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如当时那般惋惜,我深知存在就是无声的证明。
篇二:《天注定观后感》ATouchofSin(《天注定》观影笔记(老段老师)
这部由贾樟柯编剧并导演的《天注定》收获了2013年嘎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并入选了欧美多家媒体评出的2013年十大电影。然而这部电影在其诞生地却未能获得公映,没想到前不久网上流出全片资源。当时迫不及待地下载看了第一遍,虽有太多方言根本听不懂,仍能看出贾樟柯在电影语言上的突破,本打算就此写篇小文章,以纪念这部期盼已久却不能公映的电影。有了中文字幕再看过一遍之后,更吸引我的已是影片中的四个主人公。早已知晓《天注定》是根据山西的胡文海案、重庆的周克华案、湖北的邓玉娇案以及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改编而成,然而相比于新闻报道,电影用其独有的艺术方式细腻地呈现出每一个主人公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与结合影片对暴力的衍生进行理论的和现实的分析不同,我选择了用文字去捕捉镜头所传达的内容;他们是一个一个的人,所以我选择去仔细地体会每一个主人公的处境,去追踪他们每一个人的那一丝罪恶(ATouchofSin)。
影片依次讲述了山西乌金山镇的大海(姜武饰)枪杀村长等六人、重庆的三儿(王宝强饰)持枪杀人抢劫、湖北的小玉(赵涛饰)不肯受辱用水果刀刺死一乡镇干部、以及在广州打工的小辉(罗蓝山饰)辗转至富士康后跳楼自杀。贾樟柯通过细节的呈现和情节的安排使得这四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前后呼应并且相互补充,嘎纳的最佳编剧实至名归;在电影语言的运用上,丰富而细腻,含蓄而精炼,镜头的暗示和意象的运用耐人寻味,背景中的广播、影视节目以及晋剧曲目则不可或缺。本文严重剧透,然而我觉得一部电影如果因为剧透而大为失色一定不能成为经典;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语言,电影不只在于它说了什么,更在于它是如何说的。我觉得《天注定》不会因为剧透而影响对它的欣赏!{天注定为什么看不了}.
焦胜利承包了村里(胡文海所在的大峪口村?)的煤矿14年,承诺的每年40%的利润分红从未兑现,后又未经村民委员会讨论从村长和县委手中低价购得煤矿,与村长“一起进步”:焦胜利开着玛莎拉蒂,村长门口停着奥迪A6;而今焦胜利“又上新台阶”买了私人飞机从香港回来,村长亲自组织村民一起去机场高规格迎接;掌握着村里帐目的刘会计以“诚信”和“勤奋”为村长和焦胜利辩护。村集体所有的煤矿最终成为村长和焦胜利一同谋取私利的资源,掌握内情的刘会计想必也分得了一杯羹。这就是乌金山的权力生态,这又何止是乌金山的权力生态!权力控制资源,寻租以得私利;金钱贿赂权力,收买以求暴利。这是制度之弊,正如聊天时矿工老宋对大海说:“(煤矿)要是承包给你,你还不是一样样的?”权钱结盟成利益集团对民众进行掠夺和压榨。看到大海的“姐”家(更可能是大海的旧情人)那个复习功课的孩子不免觉得残忍,努力学习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也许有一天他只能像小辉一样辗转于广州打工挣钱,或者像小玉遇到的大学生一样到焦太太掌管的胜利集团应聘。{天注定为什么看不了}.
从大海与矿工老宋的聊天以及“姐”劝他“别净想着发财,你能比上人家焦胜利万恶喽?”来看,大海也曾试图承包村里的煤矿,只因不如焦胜利“万恶”而未成,不知是否因此而唤醒了他的权利意识。大海是一个性格耿直不畏豪强之人,身患糖尿病且单身一人的他,个人生活稀里糊涂,却坚持自学法律、检举村长和焦胜利的权钱交易及对村民的掠夺。影片中他在家书写举报材料时,背景声音是电视里播放的武侠电影邵氏经典《独臂刀》,这意在暗示他身上的侠气。
然而大海在村里显得非常另类。村民们为了一人一份拌面和一人一袋白面的犒劳,便被村长组织起来去迎接乘私人飞机回来的焦胜利夫妇,也许他们并非只为这点儿小奖赏,而主要是向村长和焦胜利献媚。他们敲锣打鼓、热烈鼓掌、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大海却当众质问焦胜利和村长的经济问题,并扬言要去北京中纪委告发他们俩。欢迎仪式结束,村民们在大风中瑟瑟散去。画面中只剩下大海一人,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把铁锹抡到了大海的头上,大海身体晃了一下竟未摔倒,继而画面转向手持铁锹的打手小白,紧接着铁锹一下一下狠狠地打在大海的头上和身上,这一暴力举动来得猝不及防且毫不犹豫。背后焦胜利的秘书调侃的问:“小白,你那是打高尔夫啦?”自此村民们便给大海起了一个洋名字“高尔夫”,一见到大海便戏称他为“老高”,这等麻木让我的头脑中闪现出《药》中颈项都伸得很长的人群和华老栓手中的人血馒头,这戏称还有着对反抗者遭到报复的奚落。这并不是村民对大海唯一的态度,大海与那两个“有觉悟”的矿工聊天时,一个说大海要是生在战争年代会成为开国大将,难道在“和平年代”面对不公就不能反抗?另一个让大海把焦胜利的玛莎拉蒂开着去卖掉然后请大伙喝酒,这让我想起吴思的《血酬定律》
中一篇文章的标题“出售英雄”,这是一种只愿意“搭便车”的态度。大海唯一在其面前表现出柔弱的“姐”,劝他做点小生意讨个媳妇,不要成天想着告状,“日子是自己的,管球他们做什么呢”;更有甚者她对焦胜利竟是满心羡慕,“咱们都是同学,看人家过得那是什么日子!”这种看似合乎理性的现实态度,其实是对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漠视,是面对不公的懦弱和逃避;以食为天的不是人,而是动物(Animal),大海口中的“牲口”,何况连动物都不是以食为天,马也会表现出倔强、动物也会自杀。{天注定为什么看不了}.
大海撂下一句“要比万恶,我比村长焦胜利他们还万恶”离开“姐”家。回到村里,先是村委会传达室的六六后是戏台前的村民们都戏称他“老高”,此时戏台上唱的是《林冲夜奔》,林冲一怒杀死高俅的奸细,欲趁夜赶往梁山,大海的主意已定。每次大海在家里,镜头中都会出现那条绘有老虎的毯子的特写,只是前两次老虎是“安静”的,而当大海拿出猎枪准备去找刘会计时,老虎发出了一声“咆哮”(画外音),这是他心理状态的暗示——愤怒。大海扛着用这条毯子裹着的猎枪,在戏台上传来的伴奏声中前往刘会计家。在刘会计家,大海用猎枪逼迫他写下村长贪污的口供,窗外传来的警笛声给了刘会计面对猎枪的底气,大海面露犹疑之色。这里有个细节,刘会计身旁的窗台上摆着六个玻璃瓶,瓶子里橘黄色的应当是自制的西红柿酱,而之后大海杀死的人也是六个,此时我才理解了片头的西红柿的意象,才领会到窗台上这六个装着西红柿酱的玻璃瓶的强烈的暗示。刘会计嘲笑大海:“瞧你那怂样儿,玩把枪呢你还。”大海一怒(atouchofsin)扣动扳机打爆他的头,窗台上的一个玻璃瓶同时也被打碎,血和西红柿酱一起溅落在窗台上。
如果没被刘会计嘲笑为“怂样儿”,大海会扣动扳机吗?也许未必。如果大海打定主意要“打牲口”,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找村长和焦胜利?为什么还要逼迫刘会计写村长贪污的口供?也许大海原本只想借猎枪的威慑获得证据,而当他击毙刘会计夫妇后,大海觉得“不得不”击毙村长和焦胜利。{天注定为什么看不了}.
大海写好举报材料欲寄到中纪委而不得,一个村长的贪污问题却要反映到北京中纪委,显然“成天想着告状“的大海和村长之间发生过什么,大海与那两个矿工的聊天对此作了补充,“就怕你还没到太原,就让村长找人把你给修扁啦。”村长打人警察会不管吗?想想身在东莞的莲蓉都能知道的山西矿难在当地却能被隐瞒就知道了。三儿在十八弯枪杀三个后生后,警察到乌金山煤矿对外地矿工进行排查,不知道矿难发生时能否看到警察的身影?村长与大海说话时尽显轻蔑;大海在机场被打后,焦胜利的秘书到医院傲慢的丢下一叠钞票。村长和焦胜利握有“低成本伤害能力”,而大海的反抗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力量的对比让村民们对村长和焦胜利选择了屈从和讨好,对反抗者选择了冷漠和嘲讽。试想一个只对上级负责的非民主政府,当它以国家的名义控制资源,没有行政、司法和立法的相互独立和制衡,又没有言论和新闻的自由,民意如何获得表达?权利的捍卫者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乌金山镇的这个村子就是一个缩影。
这第一个故事中共出现三次马的镜头,前两次都是车夫口中连声喊着“打…打…”,并用鞭子狠狠的抽打着马。第一次是在煤矿,马拼命地拉一车煤,挣扎着在抽打中倒在了地上,从旁边路过的大海愤怒的骂道“牲口”,但这“牲口”指的是车夫而不是马,此外大海扛着猎枪去杀村长和焦胜利时,对三明回答的也是去“打牲口”。第二次是在路边,车夫抽打着拉着空车的马的头颈,马却甩着脑袋一步也不动,赶去杀焦胜利的大海见此情景用猎枪击毙了车夫,
然后嘴里挤出两个字“贱货”。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故事的结尾,这匹马拉着空车独自走上了公路;这或可被解读成,虽车夫已不在马仍赶去拉煤,进而构成一个不知反抗、只会埋头机械性劳作的象征;然而我倾向于相反的解读,马独自走上公路时,姿态矫健、精神抖擞,就如第四个故事中贾樟柯扮演的山西土豪口中提及的徐悲鸿的马,这匹马应当是一个桀骜不驯、自由勃发的意象。另外,这匹马独自走在公路上的特写镜头与《都灵之马》开始的长镜头颇有几分相似,只是“都灵之马”拉的车上坐有马夫,而且本片中车夫被击毙前马的表现也与《都灵之马》片头旁白的叙述也很相似:“尽管马夫连喊带骂,但是马还是停在原地不想走动,于是这位马夫失去了所有耐性,拿起鞭子抽打着马。尼采挤到了人群中,制止了马夫的暴行。”这匹在街上被马夫抽打的“都灵之马”回家之后便拒绝进食,而且任凭马夫怎么吆喝吼叫它都寸步不动!马尚能如此倔强,人竟不能如此?
“贱货”的称呼也被大海用到了村委会传达室的六六身上,六六毕恭毕敬的听完村长的“指示”后,转而戏称来寻村长的大海“高尔夫”,大海骂了一句“贱货”将其击毙。这“牲口”和“贱货”或可在某种程度上理解成鲁迅所论的奴隶与奴才的分别!在肉体上消灭几个“贱货”或可逞豪侠之气,然而奴性并不就此消失,也未必会有所改善,这倒的确“比村长焦胜利他们还万恶”。当大海在玛莎拉蒂后座上完成任务后,脸上浮现出心满意足的笑容。然而大海并未改变权力和社会的生态格局,他只是杀掉了相互勾结的现任村长和煤矿老板,他的行为恐怕只会让利益集团加强对反抗者的防范和报复,也许乌金山会有一次禁止打猎、清缴猎枪的行动。若是村民都能像大海一样捍卫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呢?
如今大海不像林冲有“梁山”可以投奔,他该作何打算?如重庆的三儿一样流窜作案抢劫为生?或者像他在煤矿见到的四川的装卸工一样四处躲藏?这都不符合他的性格,何况这装卸工终究落入警察手中。
三儿的老家在江边的一个小村庄,它在对岸的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显得局促破旧而有荒凉之感。这种一再出现的对比镜头,显然是有意呈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三儿的大哥二哥以及村里大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过年才会回来,因而母亲的七十大寿被大哥由十一月初七改到了腊月三十来办。对于流窜各地杀人抢劫的三儿来说,配有手机“太危险”,家人不知道他是否以及何时会回来,三儿到家时祝寿已经开始。闻听有人高喊“三儿回来了”,妻子显得有些紧张。三儿从人群中走过来,看了一眼有些不知所措的妻子,掐了一下儿子拗过去的脸,儿子似见了陌生人般急于躲避。三儿瘪瘪地叫了一声妈,母亲则面无表情目光冷漠,一家人毫无团聚的欣喜。事后大哥带着二哥来计算所收礼金和各项花费,精细得足见他们生活的拮据,三儿提出把自己该得的那一份盈余给妈妈,可是钱并不能修复亲情的缺失。妻子知道三儿在外做的行当,她收到过三儿寄来的两笔共十三万元钱,当她对三儿说:“我不要你的钱”时,仅仅是因为不接受钱的来历吗?
没待几天,三儿便在票贩子手里买好了离家的火车票,他买了去往广州、宜昌和南宁三个不同地方的火车票,最后他却是坐大巴车去往湖北,他的反侦查
意识可见一斑。妻子劝他留下来待在村子里,三儿叹一口气说:“没意思。”“枪响的那一下子才有意思。”语气平静但有些绝望。
三儿离家前收拾着“工作包”,流血丧命的意象再次出现,桌子上又摆着几个西红柿,之后他便在重庆银行门口杀人抢劫。这第二个故事中多处出现孩子的镜头,尤其在三儿这次抢劫前后就集中有三个:他装扮成搬运工拖着拉车上台阶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逗着怀里抱着的孩子;他锁定目标举枪射击时,这位从重庆银行取钱出来的妇女刚与一位推着女儿去打疫苗的母亲聊了几句,并问婴儿车里的小女孩:“要打针针了怕不怕?”;抢劫完成走下台阶时,他上台阶时画面里的那位母亲正在哄着她哭泣的孩子。这样的细节安排是在反衬三儿儿时母爱的缺失,还是在暗示他与琐碎却有温度的家庭生活的诀别?我想知道,在当时的情景下仍能“义无反顾”地扣动扳机的三儿,小时候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像他刚进村时碰到的小女孩一样珍爱每一个生命,她抱着鸭子撅着嘴不肯让爸爸拿去宰杀,只是她的坚持最终还是变成了一声痛哭,对这个敏感的小女孩来说,大人的世界肯定有些残忍。三儿是如何跨越了那条界限,竟会觉得将子弹打进别人的脑袋才有意思?!
除夕之夜,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边打麻将边摆龙门阵。其中一桌,在东莞打工回来的一个正说着同村的琴琴,琴琴本来在“鬼才肯干”的FSK打工,后来去中山的大宾馆干特殊服务得了艾滋病;待在村子里的一个便对与琴琴有过关系的黄毛开玩笑“赶紧验一验莫中标哦”;黄毛回敬“你婆娘在天津干啥子?你在这个村子晓不晓得?…”紧接着便起了肢体冲突,头破血流。这段简短的对话既交代了村里人在外打工的情况,又与第四个故事中的小辉和莲蓉遥相呼应。我在想,三儿是不是也曾有过在外打工的经历,是不是也曾体会过与小辉类似的生活压力和情感失落,是不是也曾有过精神的焦虑和绝望,只是小辉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三儿选择了将子弹射入别人的脑袋。三儿无精打采地看着眼前“小儿科”似的打斗,鄙夷的挤出了一个简短的“哼”,他暗自体会着自己对同辈们的苦恼和纷争的“超越”。外面,儿子正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欣赏着对岸的烟花。带儿子回家的路上,在对岸绚烂的烟花背景里,三儿拿出怀里的手枪为儿子放了一个“炮”,枪口的火光短暂得一闪,一声枪响淹没在弥漫过来的鞭炮声中。这一枪是要弥补现实的落差,还是要填补他心灵的空虚?三儿抢劫得手后,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公路上,空洞的眼神流露着无以摆脱的迷茫。他只在抢劫时才换掉的黑帽子上有个醒目的“公牛”(芝加哥公牛队的队标),而此时他前面行驶的小货车上拉着的正是水牛,它们被“囚禁”在栏杆里,等待它们的或许是被宰杀的命运,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它们的眼神同样也流露着迷茫。三儿怕是丢掉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因而他未能抵挡住曾经受到的压力和诱惑,跨越了那条界限;然而“枪响的一下子”并不能拯救他,只能让精神的紧张和刺激瞬间涨满他空虚的心灵,获得一种短暂的存在感,却并没有解决“有意思”(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
长篇小说《罪与罚》中的大学生拉斯克尼科夫,决定用“实验”证明自己是可以跨越界限有权犯罪的不平凡的人,他按计划杀死了那个可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却误杀了老太婆温顺的妹妹,他未能用拿走的财物去谋求更大的“善”,而是从住处拿出去藏了起来,自此他多疑、虚弱、悔恨、苦闷、动摇、痛苦……倍受折磨,最终他在对索尼娅的忏悔以及索尼娅对他的怜悯中获得救赎。寿宴后大哥来三儿家里算帐,三兄弟每人分得三根“骄子”香烟,而三儿来家前在十八弯杀死的恰是三个后生。大哥他们走后,三儿点燃香烟“拜鬼”,他说:
篇三:《天注定观后感》《天注定》观后感
20140726
김교양(JinJiaoyang)
电影《天注定》是贾樟柯导演的作品。贾导演在接受他的第一部电影《小武》采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在拍《小武》之前,看了无数的中国电影。我有非常不满足的地方。从这些影象里面,我们看不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也看不到当下中国社会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都回避这个问题。我想十年以来,一百年以后,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