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感人作文>关于情感体验的作文

关于情感体验的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丰富情感体验提高作文能力》

龙源期刊网.

丰富情感体验提高作文能力

作者:朱金明

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15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体验;命题;“下水”作文;

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15—0057—01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的今天,我们的初中学生写作中却有许多无病呻吟、无话可说的文章。写作应是人情感的自然抒发,它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因而,我们需要情感,呼唤情感。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作文创建为一个学生释放情感的平台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应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交流平台。教师应用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进行碰撞,要把他们当朋友,体验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见解,保护他们的隐私,让学生能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把作文作为一个大胆诉说自己心灵感受的平台,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设置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对各种情感的体验不是很丰富,这对于写作是比较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常在课堂上,让学生角色互换,扮演成不同的社会身份,走进生活,积淀情感,用心去体验生活给他们的感受。另外,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学生们的情感世界丰富了,情到深处的作文就多了起来,学生学会了为生活所感动。

三、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命题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二:《“情感体验”话题作文》

主题读写

情感:在读写中释放,在体验中荡漾

浙江宁波谢辉根

[策划人语]

人生有如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虽然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时间不会让记忆风化,总会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我们心灵的阵阵涟漪。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我们曾经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行走在消逝中,我们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会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或许曾经有那么一杯清茶,或者有那么一件小事,抑或有那么一段文字,不经意间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暖心的感动和温馨,这就是情感。情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道风景,既能让别人的心灵真实地释放,又能让自己在欣赏与品味中深受启迪。

“怀想”我们情感的天空,在人生的“季节”里,我们会感悟着生活的诗意或失意,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情感是我们心中的一泓清泉,让人感受这一份澄澈;情感是内心永远燃烧的火焰,让人感受到一片温暖和光明。风霜雪雨的日子,因为情感的燃烧我们不会感到寒意;阳光明媚的日子,因为情感的普照我们会体会暖风的和煦。情感让彼此的手握得更紧,心贴得更近;情感让挂在嘴边的简单话语充满了神奇,情感让“出事了”的惊呼变成了爱心“帮助”的传递。

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有时也会让我们的心灵产生一道道无法回避的沟坎。必须跨过这一道道情感的沟坎,我们的心灵才会纯净,我们的道德才会内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不要冰封我们的感动,不要雪藏我们的情感,就让情感在读写中释放,让情感在体验中荡漾吧!让我们自信:我行!我能!

[感受经典]

闪光的母爱

刘卫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一个风大雨大的夜晚,一辆肇事车将她从斑马线上撞飞了出去,又在茫茫夜色中逃逸;她又是幸运的,交通事故绿色生命通道使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救护,也没有医疗费用上的后顾之忧。自从入院以来,她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她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也许永远也醒不了,她还有身孕,已经五个多月了!出于治疗上的需要应该考虑引产!当她从神经科转到妇产科的时候,医生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这个手术,她腹中的胎儿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在一些生命指数上高于同一期胎儿,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她的身世是个迷。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匆匆的旅程是与谁相约,她腹中孩子的父亲是谁,这其中是有怎样的故事,只要她不清醒,都将无从得知;更没有人知道,在出事之前,她的日子是快乐还是悲伤。

时光就这样在她昏迷中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她被推进了产房,然后医生骄傲的宣布说:五公斤重的男婴健康极了!护士把孩子抱过来给她看,他们觉得虽然母亲是个植物人,也应该让母子见见面,随着婴儿本能的吸乳,母亲的脸上显出种种冲动,她的胸前竟然乳湿一片!乳汁在一点一点的分泌。此后,每当护士小姐把孩子抱过来给他喂奶的时候,她的脸上都会浮现出这种幸福洋溢的表情,有时嘴里还会发出呢喃细语,犹如一个快乐的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唱歌。

三个月后,又依次让孩子吃的饱饱的,她终于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入院的时候,她体重一百二十一斤,分娩后八十六斤,临终前的体重只有六十三斤,她是用自己的血肉在

孕育和哺育这个孩子的!本来她生下孩子以后就可以走的,但怕孩子孤单,又坚持着陪他在人生路上走了一段。后来我们为她买了一块平价墓地,没有她的名字,也没有她的生平,简单的墓碑上只有一行文字:一个浑身闪耀着母爱光辉的女人!

[赏析]

《闪光的母爱》催人潸然泪下,感人肺腑,使我们真正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文中被撞成植物人的母亲,把生命酿成乳汁哺育孩子成长;失去知觉的母亲,在喂养孩子的刹那,内心却洋溢着一种特有的幸福。这就是责任,这就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本能,是一种超越理智的力量。这也正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不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它象征着浪漫,象征着温馨,象征着永恒。爱同样也是世界上最感人的音符。正因为有爱这种崇高的情感,才有了我们无数次的感动。我们虽不是爱的使者,但我们是爱的“眼睛”,我们能在情感的体验中发现并感受这世界上最平凡,也最感人的爱。

[文题设计]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触动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关于情感体验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涵盖面广,在补充题目时,同学们可能有各种感想,平时积累的材料,信息会纷至沓来,一时难以兼顾.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大处著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我的心灵”的思想情感....

在构思时,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人、事、物之中。如可以写“母爱触动我的心灵”,表現母爱的伟大;可以写“爱心触动我的心灵”,歌颂社会新风尚;可以写“老师触动我的心灵”,讴歌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还可以写“乡情触动我的心灵”,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等。

这篇作文的首选文体是叙事类文体,如记叙文、小小说、叙事散文等。在写作中一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二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題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膩的情感生动细膩地描写出来;三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思路点拨]

可以采用“思因想果”的方法来帮助打开思路。比如,面对“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个作文题目,不会拓展的同学,只是在“触动”上徘徊,写来写去还是“触动”。会拓展的同学,善于探索“前因”和“后果”。

先看对“前因”的探索。①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触动我的客观原因是什么?②我的心灵被触动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再看对“后果”的探索。①心灵被触动的结果,使我奋发,还是有所感悟?②我对触动我的人或事持怎样的态度?

如此向前往后追索,一张思维的大网很快就展开来了,“触动”我的人或事就鲜明了,“触动”的过程就具体了,心灵被“触动”的“亮点”便一一闪烁起来。我们只要抓住一、两个“亮点”进行认真写作,就可以把文章写得尽全尽美了。

[例文]不羁的雄鹰触动了我的心灵

晓瞳

那是一个狂风扫荡后的雨夜。

仿佛一切都被这风、这雨杀掉了生机,就连弥漫在天空中的星儿们也被笼进了黑幕,只剩下几丝月光的惨淡,播散到了山林。

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崖壁的巢中竟蹦出一只小鹰。没了壳的束缚,它竟如此活泼、美丽。

尔后,这里的一切仿佛又因此而灵异了起来:星星颗颗眨开了眼,月牙儿也为着这一丁点儿的生命勇敢地操起桨来,划开了死寂的天空;草中的水泡儿映着朵朵明月把大地众星捧月般爽朗开来„„

如此非凡的鹰,竟连破壳而出也是如此的不羁。{关于情感体验的作文}.

那只鹰在母鹰的哺育下羽翼逐渐丰满,正坚韧不拔的茁壮成长。它的父母再没有过对它的关心,鼓励,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冷落与强迫。冷落的是亲情,是不可替代的,最特殊的感情;强迫的是生、死,是肉体上撕心裂肺般的疼痛;铸就的是不可战胜的毅力和坚强!

可雏鹰竟能领会,它藏匿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忍耐了父母抛给自己的痛楚。一次次试飞中不得已地跳崖,一次次在折翼中忍受痛苦的煎熬。这只鹰儿竟奇迹般的长大了,瘦弱的体魄、满腹的疤痕,已被丰满的绒羽、矫健的双翅所代替。

正由于鹰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飞出了自由的不羁。

我被鹰深深震撼了,它没有怨恨,没有放弃,只为着自由为着成功甘愿折翼、绝食。我被鹰折服了,如果没有这逼出的绝境,没有这险恶的山崖,没有这不服输的一股韧劲,鹰就不可能展翅,甚至翱翔在这广阔无际的天空„„

我愿做只鹰,没有束缚,没有樊篱,只求飞向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我愿做只鹰,虽然生得苦难,活得艰辛,可却能在昙花一现般的瞬间中,洗去冗杂,濯去污秽,飞向一片充满着荆棘、磨砺意志的旷野,冲向那浩瀚无垠的苍穹!

那儿,有我的希望所在,那才是我真正向往的自由„„

[点评]{关于情感体验的作文}.

没有怨恨,没有放弃,只为着自由为着成功而甘愿折翼、绝食。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雄鹰飞出了自由不羁的个性,也让我们的心灵在触动中对不羁的灵魂肃然起敬!文章作者正是通过对一只雏鹰在冷落、强迫、痛苦的处境中不懈试飞的具体描述,表现了内心深处的触动,传递出了愿为雄鹰自由翱翔的深刻内蕴。全文布局合理,寓意深刻,意象塑造具体形象,情感体验真实自然。

篇三:《激发情感体验享受作文快乐》

激发情感体验享受作文快乐

小学中年级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作文起步就是从中年级开始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读段”、“写段”,读段、写段是读写结合、学写作文的关键环节。因此,作文教学起步于写段的训练。{关于情感体验的作文}.

如何训练学生的写段能力呢?笔者从实践中择取几个“写段”的训练片段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在模仿中学习写段的技能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也不例外,先取范文,过渡到仿写范文,最后到独立写作,这个过程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历经“扶—半扶—独立蹒跚行走”的阶段。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著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读的训练,边读边写,读写结合,让学生读有范文,写有榜样,使学生在范文中借鉴构段的方法,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中的精华,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这不仅是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经过多次积累,手法多了,也就熟能生巧了。学写《美丽的花坛》这一片段时,我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第三小节“原野热闹非凡”。让学生懂得作者是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具体描述原野热闹的,抓住农作物成熟时的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之后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和修辞手

篇四:《情感体验与作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情感体验与作文教学

作者:丁雪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12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下笔就能将真情流露于笔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很喜欢白居易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做到“未成文章先有情”。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难,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感人,先感动自己

要写出感人的文字,首要的是先感动自己。试想,一篇自己都没有感觉的文章,能够让别人读出来感动吗?恐怕是只会倒了别人的胃口,让人望而却步罢了。要做到感动自己,其一是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指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积累“动情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留意自己身边发生的,能触动自己灵感的,也许在别人眼里根本就可以视而不见的事。要留住那极其短暂的情感的火花,要及时记录下感人的事例、自己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等。这些积累,就是可以让文思喷涌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要感人,应尽显人性美

所谓“人性美”指天赋的人的求真、向善、爱美、进取、乐观的本性,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人的品格的淳朴高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等。我们不要把“人性美”看得多么神秘和奥妙,因为生活中处处事事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如孩子的天真纯洁、乐学向上、助人为乐、喜爱动物、好奇探索等,无不彰显着人性的美。美好的生活,美丽的自然,美妙的前景……我们就生活在“人性美”的环境中,所以,作文凸显“人性美”,本来就是一件很随心的事

三.细节描写现真情

即对人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刻画,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我的伯父》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关于情感体验的作文}.

四.第二人称吐真情

找准一个合适的激情倾诉对象,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以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如,高考作文《我竟然是个“贼”?》就是以父亲为倾诉对象,写的情真意切:

篇五:《写好作文感情体验的》

写好作文感情体验的“感人点”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练习在作文中写出感人点,掌握写作技巧,让作文以情动人。

二、材料导学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纵观我们的作文,最欠缺的恰好就在这里,胡乱为文,信手为文,无病呻吟,大多缺少真情实感。为了能帮大家在作文中找回真情,经过细心地归类和思索,老师总结出了怎样做到以情动人的妙方,现罗列如下:

一、新鲜感

著名学者林庚先生说过,诗人都应该有孩子一般的眼光,用新鲜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中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显得麻木不仁,缺乏新鲜感,对周围的一切司空见惯,毫无知觉。作文中当然会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能让学生保持用一颗敏感的心来观察世界,我不断地引导他们用心体察周围的一切。妈妈头上又添了一丝白发,爸爸似乎没有以前那样强壮了,今天的阳光似乎格外和煦等。“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只有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对周围的事物多一分新鲜感,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被你忽视的美。有一位学生在写我们司空见惯的等待时,却悟出了一番别样的感受——《等待也美丽》:“等待,是一幅山水画,几经描绘,静心欣赏,才能感受到它的美丽。等待,是一杯香茗,精心泡制,细细品味,才能品尝到它的清香。等待,也是幸福的,就像是在放飞一面风筝,虽然它遥遥地翩飞在天际,但因为有了那根线,所有的向往都会传递到这一端。

二、童年的记忆

著名作家余华说过,人的童年时代留在心中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的。他的那些作品如《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无一不镌刻着时代的印迹和记忆的影子。童年的眼光更能抓住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冰心在《繁星》中深情地写道:“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童年的回忆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成长。我的一位学生因为祖母的去世,他用泪写了一篇文字——《喜欢踩到影子》:“依稀记得当时的夕阳把我和姥姥的影子都拉的好长,我则会蹦蹦跳跳地去踩姥姥的影子。此时姥姥只是在后面微笑地踱着步子,回来时当我开心的回头时,我会发现姥姥因被柴火压得腰略弯些,汗珠也俏皮地在她头上打着滚儿。此时的我会冲到后面,帮姥姥托柴。”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最后这篇文章获得了我市首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优胜奖。

三、离别,一个永恒的主题

课本当的名篇无一不在教育我们。《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离开剑桥大学时,如同离开心爱的女孩一样,将心中珍藏许久的爱小心翼翼地来表达。《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可见分别的情感更动人,如果不说,就无缘再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叮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怆,无不让人黯然神伤。《饮酒》中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是远离了世俗的官场,回归自然的喜悦。我班的一位学生要回老家去了,马上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地方,生活了四年多的校园,她分外伤感,完成了一篇感人的作品《舍不得说再见》,我朗读了她的作文,“落叶要归根,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不知该怎样表达对这个班级的热爱,如果哪一天我不在这个班级里,我希望我的同学能够过得更好,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那时,我会在世界的某个脚落为你们每个人祝福。”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她早已泣不成声。

四、难舍的悲情

诚然,人生有许多喜事,也让性情之中的诗人久久难以释怀:“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孟郊多年来举进士不中,尝尽辛酸后,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于是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尽了成功的得意和狂喜之情。而几乎同时,另一位诗人却因为落第而失意,挥笔写下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成就了“不朽的失眠”,他就是张继,一个落第秀才却让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由此可见,文学中悲情主题往往更能打动人。我们的学生生活学习中也会“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何不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