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怎么用
详细内容
篇一:《居安思危心得体会》
观看《居安思危》后的体会
看了纪录片《居安思危》后,我深受教育,感到非常
震撼。这部片子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阐述、深刻剖析,看了之后,发人深思。可以说苏共的历史悲剧教训非常深刻,对于我们党具有很强的警醒作用和重要的警示意义。
苏共的历史悲剧警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任
何时候都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否则就会失去我们党执政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情况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苏共的历史悲剧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必须谨记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时刻保持清醒和冷静,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时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篇二:《《居安思危》有感》《居安思危》有感
回收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首先看看历史对于居安思危的说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居安思危》通过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历史回放,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世和今生画出一道沉郁悲慨的平行线,中共、中国、乃至中华的来世半隐在那引申出的虚线之中。——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感到,苏共之所以垮台,并导致苏联解体,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总之,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苏共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领导人。苏共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过去的领导人,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苏共的打击最大,既否定了斯大林个人,也否定了党的历史,否定了列宁主义,其消极影响存在了几十年。
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苏共改革的路子没有走对,出了问题。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正是由于那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才有力量打败希特勒。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经济上真正出问题是后来。首先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四、苏共没有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苏共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下降,不能发挥先锋作用。片中谈到,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到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十分沉痛。
五、苏共没有把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使领导权落入反苏亲美分子手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五年了。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必须始终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学理论,要抓住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经济,要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世界观的改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作为一名统计战线上的青年党员,在各种考验面前必须自重、自警、自励、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的侵蚀。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正确对待顺利与困难、成功与挫折、赞扬与批评,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开拓创新,自觉奉献。
端正思想态度,增强党员意识。端正思想态度,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贯穿始终,并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方向,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心态更加平和,进取心更加坚定,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思想和工作上都取得新的成绩,使自己成为思想上的先锋,业务上的尖子,努力把党赋予的工作和自己的人生追求融为一体。
影片的名字是“居安思危”。与这个“安”字形成耀眼反差的,是一个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在中国已大体完成的事实。近三十年来国家社会主义屡战屡退,在社会生活几乎所有部门留下溃败的记录。《居安思危》是一部体制内的意外之作,它有力的表达出人意料,诚挚的信仰令人
感佩。这部选择了大众传媒形式的作品却成为官僚体制大宅门内的“特供”商品,规定只在“县团级”范围内流传。
“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示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方向。让我们携起手来,心爱祖国,行报祖国,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作“青蛙效应”,是指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个事例表明生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这也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自然发展规律如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同样如此。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年或者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探究其中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国家就会长治久安;骄傲自满,贪图安逸,政权就容易走向衰亡。在中国历史上,此类教训比比皆是。多少封建政权都是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灰飞烟灭。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强调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身体力行“十戒”:戒贪、戒骄、戒盈、戒盘游、戒懈怠、戒壅蔽、戒谗邪、戒谬赏、戒滥刑、戒大兴土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苦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的辉煌成就,是一个需要倍加珍惜、倍加爱护的大好局面。但值得忧虑的是,在好形势面前,少数地区和单位奢靡之风滋长,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有些地方和单位花钱如流水,讲排场,比阔气,大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举办一场文艺晚会,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而这些地方的老百姓衣食住行还有不少困难。一些所谓的影星、歌星、球星,一些所谓的富商大款,醉生梦死,一掷千金。更加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对奢靡之风的麻木、推崇,在有的文艺作品、影视节目中,随处可见。有的新闻媒体对奢靡之风不但鲜有针砭,甚至还推波助澜。唐代著名诗人杜牧面对化为焦土的阿房宫曾经无限感慨地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在中国历史上,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招致大祸的,数不胜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如果我们不引以为戒,是很危险的。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中央领导同志高瞻远瞩,洞悉目前存在的问题,告诫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只要我们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同一切危害党的肌体的腐败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党就能够永葆蓬勃生机,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长治久安。
篇三:《安全工作需要居安思危》安全工作需要居安思危
“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这就是要能提前预料到即将发生的事情,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自己陷入无法掌控的境地。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却殊不知这其实并非是一种天生的异能,而是通过常年对事物的观察,以及对各个领域知识的积累,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所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是可以通过锻炼而获得的一种能力。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猝不及防的突发状况,有的只是虚惊一场,但有的却真的会夺走我们宝贵的东西甚至生命。总是等到受到伤害或损失以后才后悔自己没有尽早采取措施来预防灾难的发生。有人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虽说是及时遏制了损失的扩大,但那“羊”却是永远的找不回来了。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再安全的系统也存在着危险指数,不过是大小的不同罢了,若想真正的将危险指数降到最低,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只有将危险控制在未发生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大多数人都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知道无论是对人来讲,还是对国家来讲,若只图安逸而不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危险,最终的结果都将非常可怕。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这点的却是少之又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工业和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兴,不少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若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盛世局面,但是令人担心的问题却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的显露出来了,企业显然会为国家带来不可预计的效益,但是企业在生产中所存
在的安全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一些工人在生产或施工中出现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这种令人心惊胆颤的情况依旧没有杜绝,是国家对于安全法规普及程度不够?又或是企业之中对于安全的管理方面有所松懈?我觉得这都不是造成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若将责任全部归咎国家和企业,也未免显得有些不公。因为安全工作的开展,并非是单方面努力就可以见成效的,国家与企业所能做到的只是积极地倡导、监督和一切能够提供的安全环境,来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法规的顺利实施,真正能够使安全工作从根本上发挥效用的还应该是个人对安全二字的重视程度,如果说仅仅把安全工作当作形式主义来对待的话,再多的监督与倡导也都是徒劳。
从当今企业的发展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将安全工作放到首位,质量、效益、进度等等都已经被排在了安全工作之后,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企业看中的永远是效益,因为效益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基础,但为何现如今的企业却将安全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呢?答案很明显,因为只有安全才能给企业带来永久的效益,生产施工过程中的零事故、零风险才是确保企业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如果说一个企业只为赶进度、抓质量、增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可能付之东流。因为安全问题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一起安全事故完全能够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迟缓,进而阻滞其前进的道路。
对于安全,我们不可忽视,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潜在的安全
隐患我们要时刻秉承防范于未然的安全理念。须知事前努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要在事故未发生以前做好安全防范,将责任落实到位,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盲目无序,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任务来齐抓共管,只有真正让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在员工的心中根深蒂固,从而确保我们的企业兴旺发达,越走越好。
篇四:《安全管理要居安思危》安全管理要居安思危切莫“亡羊补牢”
“山西华晋焦煤王家岭透水事故中有人祸因素,存在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劳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经过8天8夜的顽强坚持,争分夺秒的艰苦援救,不抛弃,不放弃,终于换回了被困矿工115人的生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救援的奇迹”,但仍有38条鲜活的生命被无情葬送,教训深刻。
川煤集团芙蓉公司为认真吸取王家岭透水事故教训,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不放松。3月29日,组织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所属的4对矿井进行拉网似安全隐患排查,查出的问题在现场就地解决;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裁王才双说;“当前是事故多发时期,安全工作形势严峻,要从王家岭矿事故中吸取教训,查漏补缺,坚决遏制零星事故多发势头”。
该公司地处川南边陲,与云贵川三省交界,地质、地貌复杂,溶洞多,受周边小煤矿困扰严重。近年来矿井在防治水工作上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排、疏,截的综合治理措施,没发生矿井受水影响。特别是近3年来对防排水、防洪工程投入5000万余元资金,加强防排水设备更新,加大排水量,水仓容量,管路铺设,大巷水沟扩大及清理等措施取得很好效果。
据该公司白皎煤矿生产矿长何荣介绍,曾经该矿出现过由于排水能力不足,供电系统不可靠,水仓容量不够,一次涨洪水受雷击,发生停电淹井事故,四川煤监局及时调成都防洪抢
险站用军车将排水设备运到矿上,历时100天进行抢险排水,发生停电后及时采取了灾害预案及撤人,没造成人员伤亡,受灾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余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万余元,教训深刻。矿党政决定加大矿井灾害治理投入2500万余元资金,增大矿井水仓容量从以前的3000立方到现在的23000立方,排水设备增安11台,每小时可排水达到7500立方,还在一水平西三、20区,+118M掘放水巷,将水截住通过大巷水沟自然排到地面;公司所属杉木树煤矿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更换水泵6台,增安1台水泵,每小时排水量达到2600立方,水仓容量从4000立方增容到8000立方,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红卫煤业公司投入资金530万余元,对排在川煤集团第一重大隐患工程,困扰矿井开采的石垭小煤窑积水进行治理得到解决。
据悉,川煤集团芙蓉公司通过王家岭透水事故,采取对全公司员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与监察,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不安全不生产。克服在安全形势好之时,则盲目乐观,松懈麻痹情绪滋生蔓延,习惯性违章、不遵守操作规程等现象,放松安全警惕性,更要注重安全预防,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注重查找安全隐患和隐患整改,做到居安思危,切莫“亡羊”再“补牢”,更勿“平流无石”处“沉沦”。
安全管理不能亡羊补牢而须预控管理
身处煤炭行业,每年单位都会多次组织安全学习,尤其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应接不暇的各种安全活动更让人感到欣喜。可每年这一时期关注一下全国的媒体就不难发现,触目惊心的事故还时有发生,而这之后就是安全管理部门重拳出击,相关单位认真整改,及时进行善后处理和积极进行措施补救,的确让人能感觉到他们改过的诚意。出事单位的亡羊补牢之举本无可非议,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时,不禁痛心地向这些糊涂的单位和个人发出呐喊:你们到底有没有真正理解“预防为主”安全理念的内涵?为什么不能在亡羊之前先把牢补好呢?{居安思危怎么用}.
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经验。惨痛事故换来的安全教训时刻告诫我们: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所以,树立正确的“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观念,把被动的事后补救变为事前预防,并把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放在首位,这是某些“事后诸葛”应认识到的首要问题。
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而预防为主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变事后弥补为事前控制,建立预测、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在作业前认真做好事故预想,制定周密合理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
预案,确保没有安全措施的活不干、没有安全保障的事不做。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改善安全状况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句老话人们耳熟能详。但在安全生产的问题上,亡了羊再去补牢所付出的代价未免过于惨重。二十日,河北沙河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目前已造成至少四十九人死亡;二十一日,东方航空公司包头飞往上海的客机坠毁,五十四条生命顷刻之间变成了苍白、血红的数字。“安全生产”这四个字经常挂在人们的嘴上,但为何这样的惨剧还是频繁发生?
从每次安全事故的事后查处结果来看,几乎所有发生事故的企业,背后都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安全隐患。也就是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做到未雨绸缪,不能经常性地排查安全隐患,那发生安全事故就是早晚的事。
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
记者最近随全国安全生产采访团在山东采访时了解到,山东省近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之所以一直处于比较好的态势,预防事故的能力明显增强,正是因为工作思路已经从过去的被动处理事故向事前主动防范转变。山东省安监局副局长刘金鸿表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工作方式要实现制度化、目标化、法制化。
二00二年,山东省在全国首先提出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基层和基础)工作的新思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刘金鸿介绍,今年五月,该省安监局组织专家深入全省九十家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和整改了一大批事故隐患,并帮助二十五家周边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的企业制定了搬迁整改方案,共投资了十点三亿元。
曾经有专家指出,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以预防的,而中国企业的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企业在建设生产性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节省”的考虑,先生产,解决工人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保证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
安全也是生产力
“安全也是生产力”,学界很早就提出这个观点。安全生产主要是保护生产人员的安全,而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同
篇五:《《居安思危》观后感》《居安思危》观后感
4月28日,我局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专题历史片《居安思危》。《居安思危》阐释了苏联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特别是如何走向溃亡的过程,对苏共的垮台与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政治上实行个人专权、破坏党内和党外民主,渐渐脱离了曾经是其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此时的苏共已不再代表广大苏联人民,它只代表它自己,只代表仅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党内特权阶层的利益。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其成功的方面,还是在错误、失败的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党我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只有让人民感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才能有效地让人民相信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二、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苏共的垮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搞起了特权化。中国共产党应吸取这一经验教
训,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三、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建设。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保证国家的安全稳定,才能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提高,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应该做到:一、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祖国的命运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