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东岳庙描写
详细内容
篇一:《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
走在李庄小镇以青石板铺就的窄窄古巷子里,两旁木质瓦房林立;三两妇人坐在门前摘菜、缝衣;听着导游一一细说小镇的历史、故事,语气中难掩身为李庄人的骄傲;鼻息间白酒、白肉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宁静自在。
李庄古镇位于宜宾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难怪中国素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一说。
历史
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李庄为古僰人聚居地,据说是因长江中打鱼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用“里桩”、“李家村”、“李庄坝”等名。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起,在李庄设置南广县和六同郡。隋朝中因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改南广县为南溪县。唐代中,戎州(今宜宾市)府治曾二次迁驻李庄。至北宋初年,南溪县治才从李庄迁至今日南溪县城所在地仙源坝。从明代开始李庄设镇并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码头和物资集散地。从清代道光年间起一直是
南溪县的第一大镇。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李庄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楼台、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南华宫、文昌宫、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其与“魁星阁”,“百鹤窗”、“九龙碑”一起堪称古镇四绝。李庄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
李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使李庄成为抗战文化中心而闻名遐迩。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传统文化的折射点”。
古建及艺术
李庄文物古建众多,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迹,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东狱庙、南华宫、天上宫、祖师殿、文昌宫、张家祠堂、罗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一、张家祠堂
李庄镇西的张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是张氏子孙修建的宗祠。
这座宗祠的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其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这座张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门,雕刻工价都要14两纹银,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的一月俸银。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来李庄,就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这期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同济大学等十多家国家级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纷纷迁驻李庄,知名专家学者云集,使这里成了抗战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庄写下了他的名著《中国建筑史》,张家祠内也举办过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多次文物展览。
二、禹王宫
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九龙石碑高2.7米,宽1.3米,雕刻有九条穿梭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龙,除正中的一条外,其余八条均呈对称状分布在左右两边,每条龙均可从中仔细分辨出头、身、尾,龙口中还含有一颗可以转动而不脱出的宝珠。寓意为大禹将河之龙制服,疏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从此没有水涝灾害,造福万民;二说有九州江山一统之意。梁思成先生评价九龙石碑“犹如故宫太和殿前九龙石那样‘可贵王冠’上的‘明珠’。”
三、魁星阁
魁星阁位于李庄镇尾长江之滨凸出部位,建于清光绪年间早期,为全木结构通高三层建筑。魁星阁位处江边,上下航行的船只10里开外即可看见,因此它具有导航的作用。梁思成先生称赞它是“上海到宜宾二千多公里长江江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
四、旋螺殿
旋螺殿位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该殿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年),通高25米,呈八角形,进深、面阔均为8米。外为三重檐,内实二层,青色筒瓦,塑八条垂脊,垂脊上各置垂兽和走兽。屋面坡度平缓,宝顶及八个翼角的起翘均不甚高,比例匀称,线条柔和,风格独特,造型奇丽。内部结构设计匠心独运,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进行支撑。其主要特点:梁架采用抬梁支柱法,较之一般同类型古建筑用层层爬梁重叠而上者,显得异常洗炼。斗拱结构,三檐即有三种样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区别,与宋、清两代官式结构迥异;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叠架成网目状花纹,并向右转至顶,形如旋螺,高敞奇丽,上下三层找不到一根钉子,却异常牢固。梁思成多次去考察,赞誉道:“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他还把这民间工匠巧手创造中的力学原理,借鉴、传承和创造性地运用到1945年他参加联合国会议大厦顶部的设计中,并以之作为他写于李庄的《中国建筑史》中的古建筑实例。这是对李庄民俗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梁思成先生评价此四处建筑为“李庄四绝”。
典故
1939年,上海的国立同济大学等机构,已迁五次,仍被日机轰炸威胁,需第六次搬迁到川南一带。当时有些地方已接纳了疏散的人口,拥挤不堪。很多地方自顾不暇,还顾虑外来人口要增加他们供应生活需求的负担,引起物价上涨。当时李庄是一个不到3000人居住的小镇,面对同济大学一万多师生,李庄毅然决然发出电文,热情相邀:“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这16字,掷地有声,巨力千钧。这三千人的江边小镇,要接纳一万多外省藉的文化人,这是何等开阔博大的胸怀和气概!
在那个相对封建落后的年代,村民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捐钱建庙,然而由于一万多师生的到来,教学场地严重不足,为了让学生们有教室,村民们冒着被神灵“诅咒”的危险,将寺庙中供奉的神像挪走投入江中,腾出庙宇供教学用;有的人甚至腾出自己的房子。物资匮乏,村民宁愿自己少吃、不吃,也要优先保障师生、学者们。
当年同济医学院学生在祖师殿解剖尸体。曾经有位老乡路过祖师殿看到下面的尸体,吓得滚下来。之后便传出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谣言越传越猛,甚至有一部分村民提出让他们回去。为了平息谣言,傅斯年决心举办一次科普展览。由于当时整个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
篇二:《走进李庄》走进李庄
(一)引子
终于去了李庄。其实,年少时就听说过李庄,老家距李庄亦不到两小时车程,但一直未能前往,深以为憾。今年三月,到宜宾出差,恰逢周末,顺道去了这个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的地方。
四川的古镇很多,但仅前缀“中国”就可闻达四方、广及欧美的则非李庄莫属。1940年,日本人占领了湘、鄂、桂,云南也开始吃紧,南逃昆明的机构又要转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郂、海袍哥舵把子范伯楷等开明士绅一纸十六字电文:“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李庄的大大小小宫观庙宇、会馆祠堂、民家小院,就迎来了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学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单位,一时精英荟萃、群贤毕至,最盛时有学者和师生共12000多人。那时节,李庄以一方平静庇护了风雨中的同济和中央研究院,同济、中央研究院也用科学和文化影响、改变着这个千年古镇。于是,李庄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据说,那时寄自海外的邮件和电报,只要写上“中国李庄”便能准确送达,同盟国的一些科研机构亦经常收到寄自“中国李庄”的学术刊物和书籍。
冲着傅斯年、董作宾、童第周、李济等一代大气磅礴的学者,特别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过往,我们去寻访这段被湮没了的历史。清晨,一行人从宜宾南岸出发,沿江而下。一路上,宜宾的朋友如数家珍的介绍着李庄的“一花”(哑巴花生)、“二黄”(黄耙、黄辣丁)、“三白”(白肉、白糕、白酒)、“四绝”(旋螺殿、奎星阁、百鹤窗、九龙壁),我却心里想着国宝南下、梁林轶事。不到半小时,车穿过“古镇李庄”仿古牌坊,我们走进李庄。
晨辉中的古镇(照片翻拍)
(二)梁林旧居
沿着一段凹凸不平的泥路,我们去寻访月亮湾上坝的梁林旧居。途遇推潲水车的老农,问及梁林旧事,老农遥指前方一片竹林,末了一句“没什么看头,倒是一些文人寻了去”。恍惚间,我依稀看见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们,撑一把油纸伞,或捏一把折扇,行迹匆匆,出没于李庄的泥泞中。为当世小资、无聊文人追风的一代大师,其身后际遇也不过如此,一行人唏嘘不已。好在思成、徽因们并非追求如何辉煌显达之人,声名失于田舍郎反倒不辱其风骨。
林徽因和梁思成
穿越了种兔场、家畜配种所、田间公厕和农田、菜地,车子驶进一片竹林,竹影婆娑,掩映着中国营造社旧址和梁林二人在李庄的家。林木葱郁,也许只有这一点还合林下美人的格调。几处残垣断壁,老妇把门、收费。别看田舍村翁嘴上不屑,心里还是在乎大师招牌的经济效应,可惜如今营造社在这里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门前杂草过膝,庭中老妇一再提醒拍照的人们别踩坏了她的豌豆尖。
居中的门楣有幅楹联:
国难不废研求六载清苦成巨制
陋室也蕴才情百年佳话系大师
营造社是一个民间组织,旨在研究中国古建筑和建筑科学,名字缘自有“天书”之称的《营造法式》。1930年2月,在清末民初内政部长朱启矜先生的倡导下挂牌成立。第二年,梁思成、林徽因等加盟,开展古建筑调查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出身名门,留学美国,兼善中西文化。在北京,他们是一团快乐的旋风,几乎每周六家里都有沙龙聚会,谈吐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星期六朋友”常常穿梭梁家大门,聚集在“太太的客厅”。想那林徽因自然是主角,如众星捧月,旧居墙上的一幅幅黑白照片依稀可见她的才华和美貌。
座中客常满,杯中茶不空,人们交流看法,探讨艺术与人生,字字珠玑,妙语连连,笑声绕梁,那是何等快意的人生。
林长民和女儿林徽因
中国营造学社简介及部分成员
中国营造学社在宜宾的部分古建筑测量图纸
战争驱散了快乐的羊群。逃难李庄,“太太的客厅”偏居一隅,简陋而凄冷。缠绵病榻,林下美人苍白的面容毫无血色,晶莹的秀目失去了往日光彩。现在的房间一片空落,唯有阳光与灰尘在独自跳舞。
1943年林徽因在李庄家中的病榻上
林徽因和她的一双儿女
人去屋空,林曾经用过的两个木柜子
迁到李庄后,研究经费枯竭,生计问题十分严峻的摆在梁思成和营造社同仁面前。据说,梁思成不断典当值钱的器物以改善家人和营造社同仁的伙食,徽因一生的追随者金岳霖曾在旧居后院场养鸡,以帮助改善梁家孩子的生活。到现在还记得他们当日艰难的,唯有那些年年新发的春草了。
金岳霖在喂鸡“太太的客厅”部分朋友
战争、疾病和贫困的日子没有摧毁梁思成、林徽因对事业的热忱和学术报国的信念。有一轮明月,时时照亮农舍的窗棂和他们的梦境,他们坚韧的工作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1944年,在李庄潮湿阴冷的江边,中国人完成了自己编纂的完整、系统的《中国建筑史》。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梁思成、林徽因、
卢绳、莫宗江。正是在这一年,美军飞机在成都新津机场起飞,首次轰炸日本本土。日本人最应该记住他——梁思成,京都与奈良,“古都的恩人”,是他,跨越了民族主义的偏狭,以大师的胸怀和大爱,绘出了五十万分之一的日本地图交与盟军,希望他们轰炸时避开凝结着中日古代建筑文化精髓所在的古都,使得二大名城奇迹般在炮火中得以幸存。
环顾当年绘图所在,人去楼空,尘灰满布。物是人非,窗棂犹在,怀故人兮何方?
中国营造学社曾经的绘图室
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室,桌椅还在,物是人非
今天的工作室与六十多年前也许并没有多大的变化,难得再有的是《中国建筑史》。即便有人会重新编辑,恐怕也只剩下建筑师的严谨与平实,不会再有诗人的文采与斐然的思维火花跳跃——不是每位大师都有这样的人生际遇,得以邂逅兼具科学家的严谨、史学家的清明、艺术家的诗情于一身的女人。有诗云:
堪称近百年患难夫妻潜心教育共度时艰日夜辛勤甘蛰伏
齐赞好一对英雄儿女一志救亡同仇敌忾风云际会待雄飞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金岳霖等北上清华,梁以营造社为班底创建了建筑系,金则创办了哲学系。1949年,梁思成将他主持编写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献给新中国,保护了古建筑文物免遭炮火袭击,这在影片《平津战役》中有所反映。1951年,林徽因承担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和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1955年,林徽因病逝,亲朋好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语出惊人: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1972年,梁思成在文革中凄苦死去,后被誉为中国建筑科学之父。生之寂寞,死后殊荣,似乎是那一代人共同的宿命。
写到这里,心隐隐地难受,难以抑制。沉思良久,忽然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记得最后几句: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三)风雨同济
告别梁林旧居,我们来到江边的同济大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临江矗立的一座寺庙。庙前两棵黄桷树,浓荫咋地,山门上“东岳庙”三个斑驳的金字依稀可见。顾名思义,东岳庙是为祭祀东岳大帝而建的,庙里供奉着东岳大帝的神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是东皇会,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看“出神”的仪式,据说热闹非凡。从广场拾级而上,庙门右边是一通无任何纹饰也没有基座的普通石碑,上刻“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学生苏兆南(中国台北)霍藻润(美国)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诗云:
忆当年,油灯寒窗,唯德意志是瞻,回首远望,难忘此生互尝甘苦;到今朝,异域有成,依美利坚作范,饮水思源,缅怀昔日共济同舟。进得庙门,三重殿,两个院,旧貌犹在,只是残了木雕,折了飞檐翘角。上世纪40年代初,同济人来了,东岳庙的神像请走了,腾开的大殿上,支起了简易的课桌,住进了同济大学工学院。漫步古庙,思绪回到60多年前:寺庙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声,变成了几百名大学生的读书声,手执教鞭的师长,站在东岳大帝的位置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教书育人。大殿两侧是甬巷,清幽深邃,巷子尽头有棵盛开的桃花,枝干遒劲,象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写下了历史的痕迹,同行的朋友纷纷拍照留念。60年前温暖的春天,同济师生该是在桃树下拍过照的吧,人面桃花相映红,只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早林与夏花在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留影
人去屋空,古镇人凭着记忆在每间宿舍挂了块小木牌,上面记载着曾经在此居住过的同济人名字,个别的还有简介。一间间房屋走过去,一块块木牌看过来,在同济工学院学生的简介中,有一个叫杨益言的引起了我的注意。据载,杨是1944年秋考入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的,当时中国大地上弥漫着战争的乌云,
篇三:《评批魏明伦《宜宾赋》》评批《宜宾赋——题中国宜宾·长江地标广场》
翼双飞{李庄东岳庙描写}.
天下游人,品评万水千山,问何处适宜宾客?长江重镇,吸引五湖四海,到此城际会风云。(赋首以问答形式起句,惜起句造语平凡,缺乏新意。唯句中嵌有“宜宾”二字可取。用“风云”者,与其《德阳赋》相似,可见作者写作创意走老路,有魏郎才尽之感)
鼎鼎西南半壁,巍巍水陆码头(借典)。纵横三省,吞吐两江(尚可)。金沙从雪岭而来,岷水经青衣而至(实写金岷二江,但用语浅显,不精炼,无力度。且此句特殊,此赋中绝大数句子单独看之,作者实意或为每句皆为对联句式,但此一句则是上下联颠倒)。黄浪翻腾,如英雄奔用武之地;碧波荡漾,似佳人赴比美之场(虚写金岷二江,将金沙江比作英雄,将岷江比为佳人,喻宜宾地灵人杰,但此喻太俗。又,我以为上面两句实可合而为一,不必多费笔墨。)。宝地为媒,双水融融合抱;巨龙出世,长江滚滚诞生(三写二江,重复之极)。早离故土,远方沧海召唤;初上征途,身后翠屏送行(此突写离别之情形,不解)。难在起步,贵在开头(此时用议论,实是不智之笔)。万里长江从此伊始,千年古邑因此扬名(中间隔两句再写长江诞“诞生、伊始”,才引出名扬之因。问:宜宾是因长江诞生就名扬乎?故名扬之因写得逻辑不清)。(此段单写宜宾独特的区位,却只在三江之间来回重描,未见作者功力。)
临广场而怀古,抚地标而抒情(转承生硬)。听铜鼓鸣雷,来自秦汉;梦马帮踏雾,穿越时空(真是饮酒后写之,一来就醉听僰鼓,醉梦马帮,于醉梦中写宜宾历史文化,倒也学李白酒后吟诗)。僰道开丝绸之路,戎州建夷汉之交(写宜宾建城之始,再写僰道)。僰字从人,岩画遗留人性美;草根多智,悬棺显示智商高(三写僰人悬棺。于赋中用“智商高”等现代语,太过通俗,读之有反胃之感。)。如何飞上险峰,当时似有鹰翅膀;怎样打开谜锁,今日仍无金钥匙(四写僰人,看来作者真醉了,在此梦中久久不能醒)。刮目相看,重评夜郎国;沿阶直上,浏览大观楼(作者于地标广场怀古,面临大江,不知为何只怀了僰人的历史?之后便直向大观楼)。叙府中心,古城标志(实写大观楼,评价大观楼也只此八字,太过简单。此一句也颠倒)。继范仲淹之宏愿,仿岳阳楼之大观(是楼建筑仿?楼名仿?)。登斯楼也,心系万家忧乐;望彼岸兮,眼追百代英豪(此句此意亦真是“继范仲淹之宏愿”,造语用意皆与范同。前临大江未生望彼岸之心,此时生之,稍晚矣)。相如筹策,诸葛平南。韦皋驻节,杜甫游戎(平铺古时来宜文人大家)。诗化锁江石,涪翁书法放翁咏;笔造流杯池,骚客唱和迁客修(此联句写得不错,可见作者吹了江风酒渐醒。)。神话传奇,闹海哪吒之桑梓;馆藏记实,抗日女杰之故园(同时写哪吒,赵一曼.一神话英雄,一抗日英雄)。双枪白马,赵一曼武姿震倭寇;铁板红泪,阳翰笙文采映左联(复写赵一曼,一武一文相对)。刘华工运领袖,李陶**先锋(罗列名人)。哲理高深,唐君毅海外倡儒学;包弼臣蜀中称字妖(未将字妖神采描尽,有拼字之感)。(此段写宜宾历史文化及名人大家。惜只写僰人历史,未得宜宾历史全貌,宜宾的文化未见写出,甚憾之。)
人物同景物兼美,竹海和石海齐名(不知此时人在何处?还在大观楼上用“眼追”观看到的风景乎?)。绿涛万顷,峨嵋姐妹;翠节千秋,潇湘弟兄(写蜀南竹海,未见蜀南竹海之神貌,独见所有竹林之概况)。胸有成竹雅君子,腹容大海伟丈夫(可见作者造景之语乏力,写竹海一句过后,便作议论之语)。与竹交友,弱者变强成劲节;以竹为师,狂人戒躁也虚心(还
在高谈阔论)。有竹必有文化,无石不成地球(古诗文中特有用语形式,意为没有竹子和石头,就没有文化和地球)。天盆装岁月,石海涌汪洋(写兴文石海,石海只此特色?)。奇石招手,顽石点头。栩栩如生,脉脉含情。同游客默契,促文人联想(兴文石头如小孩子、含情少女和书僮)。红楼石头记,水浒石碣书,西游石猴史,兴文石海歌(石海描写不能到位,便拉些名著来补充)。读三书以人喻石,观一景以石喻人(人石合一)。石痴爱美,醉鬼多情(爱上的是三书中的哪一块石头?)。四川酒有口皆赞,五粮液无人不知(前还有一句从竹转到石,此时不用转句直接写酒,可见作者一想到酒,思维便跳跃开来)。高粱红火,包谷金黄,糯米回甜,小麦清香。再配嘉禾大米,合为玉液琼浆(具体写五粮液五种粮食,其中“包谷”真有四川特色)。粮为酒之本,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江为酒之魂(普写酒的神韵,未必是五粮液之特色)。前辈秘方,酝酿出浓香魁首;当今绝技,勾兑成白酒状元(赞语)。初闯旧金山,一举夺冠;再争巴拿马,二度开梅(作者只知五粮液获奖史,不知其酿酒史)。好酒!好酒!(语尽词穷之表现)蜚声国际,造福乡里。此城载誉千钧,此酒增辉多少。答案使人陶醉,宜宾别号酒都(拍马之语)。(此段写竹、石、酒,只得其表象,未尽其深意)
举杯叙旧,寻迹钩沉(又喝了酒了,则又开始怀古)。大学韬光养晦,小镇卧虎藏龙。幽静江安,中国话剧第一圣地;古老李庄,同济大学第二故乡(写同大迁李庄、剧专驻江安)。到此回声入耳,不忘国难当头。山河沦陷,高校撤离京沪;风雨迷茫,师生漂泊江湖(补写迁入背景)。安居需净土,患难识李庄。电文十六字,代表百家东道主;古镇三千口,接待万余下江人(反复写迁入一事,下文亦未写出文化抗战之精义)。决策者功不可没,小孟尝名不虚传(又用赞语,为何不在句义中虚写,非要明写?)。莘莘学子,如鱼得水;队队鸿宾,似鸟归巢。月亮湾三更灯火,板栗坳五鼓鸡鸣,禹王宫四季松柏,东岳庙六度春秋(写同大等学校学生研读情形)。江畔书生琅琅,船头号子悠悠(写剧专学子读书、演出情形,却概括不全)。长江水,母亲河。滋润国家瑰宝,浇灌国家栋梁(长江宜宾之功)。来时洗尽仆仆风尘,去时多添辉煌巨著。依依告别,款款留题。碑刻银钩铁画,铭记山高水长。(用两句写离别之情,太费笔墨)(此段怀古也只怀李庄和江安剧专,可见作者并不了解宜宾历史全貌,而且作者边喝酒边追述抗战历史,敬意何在?)
昔年栗峰碑,今日宜宾赋(作者自夸之笔)。老友重来,喜看市容嬗变;古人魂返,惊叹世态新奇(此句转写现代宜宾)。高速公路,车如流水;立体交*,桥似彩虹。民航跑道,仰观银燕;地标广场,俯瞰巨龙(写路、桥、广场等,比喻太过普通)。地理占优势,历史赐机缘(宜宾取得的成就和良机只归于地理优势)。活力引四方聚焦,魅力招八面来风(此为第三个联句不工,)。远景渐成近景,蓝图实现宏图(文件中的语言)。巨型煤田,宝藏取之不竭;梯级电站,金沙用之无穷(写筠连煤田,向家坝电站)。集千军,腾万马;超二滩,赶三峡(继写电站,此第四个联句不工)。大坝拦沙,澄清瞿塘激浪;百舸列队,开通溪洛新航(还写电站)。水火核三电同辉,山川林万物添彩(此第五个联句不工,未实现全文工整,见作者才力不足)。灌区浩瀚,再造一座都江堰;电力雄厚,照亮半个大中华(又见直接赞语)。伟哉!书生醉写赋文,吟浪漫之理想(醉写醉人);宜宾脚踏实地,奔锦绣之前程(亦为赞语)。(此段写现代宜宾和将来宜宾,只见煤、电便草草收笔,纵观全文,作者用语通俗,过于直白,写宜宾只见表象,未见深层蕴义,未得赋之要义和精魂,个人以为此赋当属下品。)
再评魏明伦之《宜宾赋》
江南烟雨
天下游人,品评万水千山,问何处适宜宾客?长江重镇,吸引五湖四海,到此城际会风云。(此为赋文第一段,以问句开头,开门见山,还算雅。不过此句放之其他城市也可,不算独出机杼。)
鼎鼎西南半壁,巍巍水陆码头。纵横三省,吞吐两江。金沙从雪岭而来,岷水经青衣而至(用对偶句概写宜宾地理,抓住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特点来写,点明金沙江与岷江)黄浪翻腾,如英雄奔用武之地;碧波荡漾,似佳人赴比美之场(进一步写金岷二江,水色一黄一清,通过比喻手法,兼有英雄美人阴柔阳刚之美),宝地为媒,双水融融合抱;巨龙出世,长江滚滚诞生((再三重复,也可看作蓄势)。早离故土,远方沧海召唤;初上征途,身后翠屏送行(落脚至此,头重脚轻,不知前面如此蓄势干什么。且此处用拟人手法,略显罗嗦)。难在起步,贵在开头(这为过渡句,承前启后,由地理进入人文历史)万里长江从此伊始,千年古邑因此扬(此段主要写文化名城宜宾地理优势,但仅谈到水,显得单薄,还应谈到地势历史等。)(这段句式整齐,总体也还算可以。)
临广场而怀古,抚地标而抒情(模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转承生硬)。听铜鼓鸣雷,来自秦汉;梦马帮踏雾,穿越时空(由地标转到铜鼓生硬,“听”字可以,“梦”字就显得突兀了)。僰道开丝绸之路,戎州建夷汉之交(模仿王勃《滕王阁序》中“台篁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但在内容上与前面意思连接不起来)。僰字从人,岩画遗留人性美;草根多智,悬棺显示智商高(具体写僰道,但僰道是宜宾地区旧称,仅仅归结为巩县悬棺,片面了。“人性美”与“智商高”用于赋文,俗不可奈)。如何飞上险峰,当时似有鹰翅膀;怎样打开谜锁,今日仍无金钥匙(此句为蛇足,而且还是多足蛇,句式也不雅。)刮目相看,重评夜郎国;沿阶直上,浏览大观楼(不知为何,鬼才频频混淆历史顺序,颠倒方位关系。同时也实在是佩服“大作家”的用词,居然用了个“浏览”)。叙府中心,古城标志(无关痛痒)。继范仲淹之宏愿,仿岳阳楼之大观(建议作者查一下宜宾县志,弄清楚此楼修建背景情况,不要随便乱联系)。登斯楼也,心系万家忧乐;望彼岸兮,眼追百代英豪(模仿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况且现在大观楼周围全是高建筑,不知此彼岸为何岸)。相如筹策,诸葛平南。韦皋驻节,杜甫游戎。诗化锁江石,涪翁书法放翁咏;笔造流杯池,骚客唱和迁客修(如若要赞美宜宾,落脚点还是应在宜宾本土英豪文士如汉代历算高士任永,宋代程公许三兄弟等。宜宾历史只追述至汉代,不妥)。神话传奇,闹海哪吒之桑梓;馆藏记实,抗日女杰之故园(对得不伦不类,真真人神情未了)。双枪白马,赵一曼武姿震倭寇;铁板红泪,阳翰笙文采映左联(虽是文武相对,与前重复。看来鬼才作文喜欢罗嗦)。刘华工运领袖,李陶**先锋(简单罗列人名)。哲理高深,唐君毅海外倡儒学;包弼臣蜀中称字妖)(从此段可以看出,鬼才水平并非如报刊传说)(此段主要写宜宾历史人文,重点在人文。可惜写的古人为宜宾过客。与宜宾赋本旨有出入。历史名城竟然写成了这样,遗憾!且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来,到处收罗,简单罗列,流水帐,拼凑痕迹严重,为凑对而凑。如此为写赋,还可写出几千字来,见笑大家)
且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来,到处收罗,简单罗列,流水帐,拼凑痕迹严重,为凑对而凑。如此为写赋,还可写出几千字来,见笑大家.
确实如此!
再评魏明伦之《宜宾赋》(二)
江南烟雨
人物同景物兼美,竹海和石海齐名(模仿《腾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且过渡平凡、平庸)。绿涛万顷,峨嵋姐妹;翠节千秋,潇湘弟兄(竹海之大貌仅此而已乎?)。胸有成竹雅君子,腹容大海伟丈夫。与竹交友,弱者变强成劲节;以竹为师,狂人戒躁也虚心(想作者意图:是由面到点,再谈点感悟,但重复罗嗦,泛泛而谈,没有突出蜀南竹海特色。不如抄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好些)有竹必有文化,无石不成地球(过渡得牵强附会,大概是从“有果必有因,无风不起浪”获得灵感,)。天盆装岁月,石海涌汪洋(鬼才吼得简直声嘶力竭)。奇石招手,顽石点头。栩栩如生,脉脉含情。同游客默契,促文人联想(也是采取由面到点手法,不过此句子用在云南石林也无不可,鬼才见识与众一般无二)。红楼石头记,水浒石碣书,西游石猴史,兴文石海歌(拉虎皮做大旗,鬼才水平也不过只看了四大名著,联系得牵强)。读三书以人喻石,观一景以石喻人(此句承上,不知启下如何)。石痴爱美,醉鬼多情(又是上下脱节)。四川酒有口皆赞,五粮液无人不知(不知是宜宾酒好还是景美醉了鬼才,头脑已经晕了,语无伦次,毫无逻辑)。高粱红火,包谷金黄,糯米回甜,小麦清香。(建议鬼才多读些赋文,如此比喻,真真“少见”,照此造句,可以有“叙府酒美,宜宾人好,医院药贵,公园人多„„”)再配嘉禾大米,合为玉液琼浆粮。为酒之本,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江为酒之魂(写酒差强人意,照此逻辑还可举许多,如技术为酿酒之根本,推销为买酒之方法,市场为买酒之地盘,)。前辈秘方,酝酿出浓香魁首;当今绝技,勾兑成白酒状元(继续赞酒,流水对)。初闯旧金山,一举夺冠;再争巴拿马,二度开梅(平铺罗列)。好酒!好酒!(看来鬼才善吼,读赋至此,只能明白五粮液由五种粮食构成,获得奖项,余以为看许多宣传书了解还多些)蜚声国际,造福乡里。此城载誉千钧,此酒增辉多少。答案使人陶醉,宜宾别号酒都(此段主要写宜宾竹海、石林、酒三大板块,鬼才本意是由面到点,间发议论,不过受笔力所限,不能抓住特色,议论不能点睛,三板块间衔接生硬,本是宜宾特色却写来毫无特色。)(此段读来,鬼才写赋能力可见一斑,是裹脚布,长且臭。)举杯叙旧,寻迹钩沉(注意从第二段起,段落之间毫无连续性,整体构思布局不强,想起一处就下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专靠剪辑拼凑)。大学韬光养晦,小镇卧虎藏龙。幽静江安,中国话剧第一圣地;古老李庄,同济大学第二故乡(写近代历史,罗列平铺)。到此回声入耳,不忘国难当头。山河沦陷,高校撤离京沪;风雨迷茫,师生漂泊江湖。安居需净土,患难识李庄。电文十六字,代表百家东道主;古镇三千口,接待万余下江人(鬼才是写川剧出身,但要注意,既然是写赋,就要有赋的规矩,语句要雅,不是对仗工整就可以,随便口语就行,要反复推敲琢磨。)决策者功不可没,小孟尝名不虚传(罗嗦,有些知道小孟尝,有些不知,让不了解的人看得云里雾里)。莘莘学子,如鱼得水;队队鸿宾,似鸟归巢。月亮湾三更灯火,板栗坳五鼓鸡鸣,禹王宫四季松柏,东岳庙六度春秋。江畔书生琅琅,船头号子悠悠(鬼才把赋文当成川剧来写了)。长江水,母亲河。滋润国家瑰宝,浇灌国家栋梁(将景与人文融合不好,弄成了水是水,油是油,可见鬼才作赋水平有限)。来时洗尽仆仆风尘,去时多添辉煌巨著。依依告别,款款留题。碑刻银钩铁画,铭记山高水长。(此段重点写同济迁李庄事,突出抗战文化,可惜不能推广开去,与时代风云相结合。局限一处,打不开思维。乏新意,凑字数,可取者不足十之一二。注意鬼才作文方式千篇一律,抓住一点,铺是铺开了,铺得平庸。评“止”也。)
定读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引起
对魏明伦《宜宾赋》的思考和商榷
丁天锡
提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颂扬韩愈反对骈文提倡散文的成就为“文起
八代之衰”,而魏明伦《宜宾赋》恰是骈文体的赋。因此,这《宜宾赋》是
骈文中出类拔萃的奇花,还是堕入了衰弊的骈偶文风?值得思考、商榷。
由魏明伦先生撰文、镌刻在宜宾合江门广场的《宜宾赋》,旨在宣传宜宾,扬宜宾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既然公诸于众,关心、热爱宜宾者,无不议论纷纷,“大路边上打草鞋,有的说长,有的说短”。笔者拜读后,深感辞意炫华,音调惋恻,全篇对偶,真的是篇“骈赋”而不是“辞赋”,更不是“散赋”,说是“碑体”,“碑体”之名,未见经传。
一、引起思考
篇四:《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卷》2013——2014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沣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狡黠(xiá)推搡萎缩(wěi)重峦叠嶂
B.拮据(jié)显赫愧怍(zuò)众目睽睽
C.魁梧(kuí)桑梓缅怀(miǎn)风尘仆仆
D.蓦然(mù)消魂慰藉(jí)莫明其妙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主张,面对当今对中华文脉认知的混乱状态,应该_________文脉之思,_______严选之风,_____古今坐标,_______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A.重立重建重启重开
B.重启重开重立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