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家乡的白马寺作文

家乡的白马寺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白马寺游记(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白马寺游记(400字)作文2014年2月22号,妈妈带我和姐姐一起去晋城

白马寺游玩。下午两点半,我和妈妈姐姐来到了白马寺森林公园,上了楼梯,到了大门,

我就发现广场中央有九龙壁一座,长20米,宽18米,双面雕塑,座为须弥居样式。顶为瓦

脊斗拱样式。在广场中央我就看见了景公塔。广场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遗存的白马禅寺古

代建筑景公塔。据说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复早先失毁的白

马寺塔,且更盛于前,故名景公塔。从景公塔碑记内证实原塔是明朝建筑。到了白马寺山上。

大毗卢殿占地1134平方米,是白马禅寺最大的殿堂,殿内七重悬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罗汉、

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罗汉柱、五层八角亭柱、十二圆觉、二十四诸天、释迦本身传、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灵山会、楞严会、龙华会、华严会、三身佛、三世佛、极乐世界、琉璃

世界、藏像千手观音、千钵文殊、密宗护法金刚、以及大型密宗金刚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

小的仅余寸,共一万余尊。实属国内罕见的工程。大殿于2000年举行了落成典礼,寂度大和

尚参加了法会,目前佛像还在紧张贴金与彩画中,预计在近期竣工。六年级:王莎

篇一:白马寺游记

篇二:白马寺游记

白马寺游记

是日,与几位朋友相

约去游览晋城市市郊的白马寺山。“白马寺山”是一个很别扭的名字。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别

扭的名字呢?难道他本来没有名字吗?不然,这座山原来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马山。明

代万历年间编修的《泽州志》记载:“司马山,城北十里。”引《风土记》曰:“司马山在晋城。”

清代雍正年间编修的《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县北十里。魏司马懿封长平侯,尝登此山。”

又引《初学记》曰:“晋代祠此,因以为名。”这里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

外,再难找到任

何有关的文献了。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

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

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可

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

香烟。

晋城建市之后,百废

俱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平地起楼台,白马寺要在焦土上重新修建了。曾记得在上

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白马寺的住持僧请原以仁老先生撰写碑文。原老先生到已建成了部分殿

宇的白马寺观看,回来之后赞叹道:“真正有气度啊,现在新修的白马寺,不知要比原来的白

马寺大多少呢!”十来年过去了,白马寺还在不停地修建着,主体建筑已经全部建成,天王殿、

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不仅巍峨壮观,而且香烟旺盛。玉佛殿里面供奉着五尊金妆的

汉白玉佛像,据说是1995年从缅甸进口的,不用说,在当时自然是天价。现代科技也在这里

派上了用场,许多佛殿里的佛像背后都安装了电气设备,能够不停地放射出耀眼光芒来,使

这些无不知无不能的佛像平添了几分庄严和神秘。

看到这里的藏经楼

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

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

一个市级图书馆。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这座富丽堂皇

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

图书馆吗?”这里的藏经楼里确实是收藏了很多台湾友人送得佛经等古籍善本经书之类,大

约有万余部之多。但这里是普通人就能进去的了的地方吗?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这里面去好好研究研究佛法,哪怕只是见识下那浩瀚的经书。

在藏经楼的东面有个书画院,门是上了锁的,没能进去看看。想要会去时,看到有个卖礼品工艺品的店铺,于是好奇的进去瞧了瞧。店铺名叫“佛缘轩”,老板名叫李子豪,这里的服务员挺热情的,见我们爱好书法字画,懂些茶道,便招待我们品茶赏画,甚是热情。她为我们烹茶,我们品的也确实不错,品的是种禅茶,叫桔普,就是用陈皮包上普洱经过一定的工艺做出来的茶,喝着不只具有普洱的浓香之气,还具有陈皮的淡雅清香,别有一番品味。品完茶后赏阅了几幅书画作品,虽然只是普通人的作品,但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

之后就沿着来时的山路往回走了,路上又看到了高高的“景公塔”,不知下了多少台阶,看到一个小湖和假山,见里面有游鱼嬉戏,想起来时山路上的喜鹊和野松鼠,倍感亲切,想着自己以后也要修一座别墅在这宁静祥和之地,有山有水,有花鸟鱼虫,有伴侣相陪,欣喜之际,竟忘了返程。就写到这吧,今后我会继续游历晋城的古迹,以供后来者参考。

牛青

宏圣三队{家乡的白马寺作文}.

2013年1月12日篇三:洛阳游记之白马寺

洛阳游记之白马寺

来洛阳的

生活中,他们谁不是利字当头,或对路边乞丐也是不屑一顾,内心wwxadxom

的种种恶劣也不是在这里拜拜菩萨就能赎罪的。我向来也是不反对宗教信仰的,有时候也希望自己能有某种信仰,因为唯物主义、无神论有时候对人的约束实在有些空泛,然而真正信佛的人,不需要订立膜拜那个佛祖或菩萨,需要的是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洗涤自己的心灵,追求内心的平静。有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对于表面的东西,佛也是不信的。

后面还有很多殿堂,香火茂盛,当然也有抽签算卦的,好像佛门里不这样说的,是什么解说佛语,我是不清楚的。记得以前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一女同学被拉去抽签解禅,原来说免费,后来又要她捐什么钱,不然怎样的,我同学气不过,就问那和尚,佛在那里,那和尚愣了半天,最后指着佛像说在这,我同学毫不客气,很鄙夷地说,错了,佛在心中,把那和尚呛得没话说了,然后我同学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白马寺的另一边,还有一个印度风格的尖顶佛殿,其结构简单,完全与国产的不同,里面除了一佛像就没什么了,几个老妇人在里面清洁和念经。另外一个圆顶的正在修建之中,不明白印度风格的还以为是清真寺。

白马寺的不远处,还有一座齐云塔,号称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走过去才发现,宝塔已经成了危塔,不让人靠近。另外一座新建的大雄宝殿,引起表弟的不满,他说既然是古建筑,何必弄上空调,玻璃这些玩意儿,不伦不类的,我不禁好笑,也不知道这叫不叫与时俱进,毕竟佛教也得发展,条件也得进步嘛。

一路上蹭了不少导游的讲解,不过大多数扯淡都没记住,唯一一个是说到清凉台的凉字为什么写成三点水的时候,讲到泰山上石刻“虫二”的典故,让我记忆犹深,原因是风月儿子去掉外面的笔画就是“虫二”了,其寓意是风月无边,这倒是挺有创意,想当年去泰山的时候对“虫二”这两字儿简直就是莫明其妙,现在大呼妙哉妙哉。

出门的时候看到了装修一新的亭子,导游叫它牡丹亭,我和表弟在里面逛了很多,买了两个工艺品,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买完的时候正好碰到有红毯铺地,很多僧侣尼姑列队欢迎什么大人物的到来,于是聚集了不少游人围观。等了很久,这个大人物才姗姗来迟,是一个高龄的老和尚,也不知道是何来头,我们也就茫然得跟着凑热闹。看看旁边的宣传栏,很多国外的大人物都来过此地参观,想想这地儿是有些历史意义的。

天色已暮,随着这些拜佛之人争先恐后挤上公交车打道回府。本文由搜集整理

篇四:游白马禅寺游白马禅寺

盼啊盼,盼啊盼,终于盼到了放“五一”小长假,妈妈答应带我去晋城的名胜古迹——白马禅寺游玩。

一个小时后,我们下了车。我欣喜地抬头往山上望去,只见在高高的山巅上,绿树掩映间,白马寺的象征——一匹白马跃入我的眼帘。它的前蹄高高抬起,脚踏祥云,背衬蓝天,似乎正要腾空而起,奔向远方。看着它,我不禁想起了“白马拖缰”的故事,它这是要去找寻那名善良的少年吗?沿着长长的台阶,我们艰难地登上了山顶,便看到了一座红墙黄瓦、庄严肃穆的寺院,门上“白马禅寺”四个赤金大字,赫然醒目。我们顺着侧门进入寺院,只见每间佛殿门媚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精美的神仙、花卉图案,富丽堂皇。

走进大雄宝殿,一眼便看到供奉在大殿中央的“横三世佛”,正中塑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它大约三米多高,头发像海一样蓝,细长的眼睛微微睁着,嘴角上扬,好像笑看着芸芸众生。他手捧着金钵,盘膝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他的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他们的金身比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略低一些,神态十分相似。听说药师佛是消灾延寿佛,很多人都会在这里虔诚祷告。在横三世佛的后面是慈眉善目,救苦救难的海岛菩萨,她坐在正中,左右分别站着善财童子和龙女,周围的壁上有很多浮雕,记录着她解救万千生灵的故事。我最钦佩的就是她了,因为她解救了无数遭受苦难的生灵。大殿周围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的金身。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有的怒目圆睁,有的侧耳倾听,有的手持经书,有的不怒自威??个个惟妙惟肖,

仿若真人。

出了大雄宝殿,我们又去了大毗卢殿。大毗卢殿也叫万佛殿,是白马禅寺最大的殿堂。走进大毗卢殿,无数色彩鲜艳、大小不一的佛像顿时令我眼花缭乱。墙壁上、天花板上、房梁上,甚至是门旁边都是佛像。这些佛像大的高达3米多,有一层楼那么高,小的只有寸余,还没有我的食指长。这些佛像有的肩背琵琶,好像正在房梁旁边飞翔;有的手握钢叉,好像随时都会刺下来;有的高高在上,好似这万尊佛像的领袖??尊尊都是栩栩如生。我站在一尊夜叉像前,感觉他手里的钢叉似乎要向我刺过来一般,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躲在妈妈身后。

后来我们又去看了九龙壁、藏经楼、伽蓝殿、景公塔,真是一处一景,各具特色,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沿着弯曲的山路走下山

下了山,我坐在车上,透过窗户看着在我的视野中逐渐缩小的白马寺山,心里不由得升起了自豪,这就是使人流连忘返的白马禅寺,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山西省晋城市。用它独特的风采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姓名郭璟彤学校晋城市城区王台铺矿小学校

班级501班联系电话3627088

篇二:《白马寺游记》

篇三:《游泉州开元寺(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游泉州开元寺(700字)作文

国庆假期来到,旅游自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上网之时,看到了泉州开元寺,

便想去一探究竟。就这样,我的爸爸妈妈带着我和我的爷爷奶奶来到了泉州。开元寺坐落在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7号,是于686年由黄守恭创建,是座1327年的唐代古刹。

相传寺址原为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的大桑园,公元689年。一日,黄守恭梦见一个和尚向他乞

讨土地用来建造寺庙,黄守恭心中不舍,于是故意作难:要是三日之内桑树可以开出白莲花,

那我就给你一块地。谁知三日后,后院桑树竟然盛开如白雪莲一般,黄守恭顿受感化,毅然

的献地建寺。开元寺大门便是天王殿只见天王殿的屋顶雕砌着许多五色瓷片,图案有许多动

物花卉,工艺精美,色泽鲜艳。屋脊中央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小宝塔,宝塔两旁有两条五彩缤

纷腾空而起的小龙,爸爸说这叫双龙护塔。傍边有一堵墙,上面有泉州古代书法家书写的紫

云阁三个大字,字体秀气端庄。走过天王殿,就是有三个篮球场大小的拜庭,拜庭中央

有一座大香炉,拜庭两旁各有五棵高入云宵树叶繁茂的大榕树,榕树旁有一排一人高的小石

塔,拜庭的左侧伏着一只巨大的大石龟,东西两条长廊围护着拜庭。以拜庭为中心的东西两

个广场还各有一座塔,这就是世界闻名的东西塔,东西两塔相距一两百米,遥相呼应。东西

两塔各分五层,大理石结构。东塔高达四十八米,西塔高达四十四米,东西塔始建于唐朝,

一个叫镇国塔,一个叫仁寿塔,是全国现存的最高石塔。两塔底座雕刻着许多飞禽走兽树木

花卉,每层塔墙上还有人物浮雕,有凯旋而归的将军,有双手合十的憎人,有仰头吟咏的诗

人,有怒目圆睁的哼哈二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顺着长廊散步,看到了一棵古树,树前

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菩提古树几个字。不住不觉,夕阳已亲吻着西山,天边的晚霞提醒着

沉醉在开元寺中的我。我们念念不舍地离开这座千年古刹。六年级:贺楼波随{家乡的白马寺作文}.

篇一:泉州开元寺实地导游词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

泉州开元寺是我国

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在唐朝开元二十

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各地发生战乱的地方建一座开元寺,以年号为称,遂改现名,

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该寺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为古代中

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

关于开元寺的由来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原来开元寺是一个名叫黄守恭的大财主的桑园,有一天一名叫匡

护的僧人前来索地求建寺庙,这个黄守恭是为虔诚的佛教徒,但是这么平白的将大片桑林捐

赠出去呢却很舍不得,但不好推脱,于是假言待得桑林开莲花便捐地,匡护禅师笑笑而去。

代的衙门就有

供奉这种神兽,所以它代表着法!大家随我来看看这大殿的基座,大家看它雕刻的是什么?

没有错,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从这边就可以反应出当时泉州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

我们现在进入到大

殿去参观,请有相机的朋友注意,在我们中国参观寺庙一般只拍建筑而不能拍佛像,所以请

尊重寺庙的习惯!传说中呢,寺庙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所以,我们进入寺庙的时候呢,要

注意,不要去踩踏门槛。我们来到大殿,这中间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

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祗!这旁边分别供奉的是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的{家乡的白马寺作文}.

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的成就佛,合称为五智如来,又称五方佛!

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

这种罕见的规制,这在我们中国十分的罕见!

出了大殿大家请跟

我往左边走,大家看,这个刻着梅香的院子里面种的不是梅花,而是据说曾经当年开过莲花

的桑树,咱且不论桑树是否真的能开莲花,但是这棵已经有1300多年树龄的老桑树确实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桑树了!有人有疑问,这不是三棵桑树吗,其实这是有原因的,1925年的一

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

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

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家乡的白马寺作文}.

青!

在中轴线的了,但也

是我国的瑰宝。

现在我们看到是开

元寺的东塔——镇国塔。

镇国塔,咸通六年

(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

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历时十年才最

后完工。

镇国塔(东塔)

于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是石塔之王。整座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

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

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

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

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

旁边的这块石碑是

抗震史话碑,记录的是1604年的时候泉州湾10级的大地震,当时是天摇地动,地震波及了

数省,但,东西双塔却只是部分构件坠落,其余的基本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