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滇池游记

滇池游记

详细内容

篇一:《滇池游记》

滇池游记

时间:2016-03-08来源:原创作者:潇笑阅读:51次

文/昶潇笑

一步慢似一步的踱在水边的木条小道上,聆听木板轻吟弯腰,我也和着这节奏一步一缓,一步一矬,竟是自顾自得乐得其所。水浪时缓时急的拍打着岸阶,这岸阶竟如此木讷,依然一板一眼的杵在那儿,无声无息。多年以前就有那么一个姑娘像燕子一般叽叽喳喳萦绕着我,只为让我的脸部僵硬的生动一些。啊,姑娘,如今的你是否找到了另一只和你一样欢快的燕子,陪你飞舞,同你鸣唱,伴你暮暮朝朝呢。

海鸥欢快的飞舞着、盘旋着,觅食、追逐。游人情不自禁的都会喔、喔、喔的大喊几声,似乎都想将自己融入到海鸥快乐的节奏中。嬉戏、玩闹。太阳暖暖的宠着柳芽寸寸青翠、清秀。在这样的情景下,没人再会理会那些烦心事。就如同天空的几朵云彩,怎么也遮掩不了此刻饱满的蔚蓝。

阿公细心琢磨着单反,阿婆就在那儿妩媚风姿。多年以后,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个阿婆肯陪我在这水边耐心的等我这笨手笨脚的老头摆弄快门。突然间有块树皮脱落,还差点砸到只顾侍候海鸥的美女,竟无一人察觉。我想着这不适时的不速之客就如同心中的那块石头,早就被这快乐的氛围抛到九霄云外了吧。阿黑哥牵着阿诗玛,阿诗玛偎着阿黑哥,指指点点、说说笑笑。

几只鱼竿静静的横在水边。或许每一杆背后都会有一个美丽的邂逅和一个有关美人鱼的传说。滇游一号上盛装的阿妹舞动着腰肢,引来一阵围观。我只是远远的望着。看她们忘我的,美美的挥舞着手臂,把快乐和美丽传染给每一个游人。

一个快乐的周末,一个把孤单演绎成自在的周末。

篇二:《昆明翠湖游记》

翠湖游记

身居昆明,有几个地方是你不得不知也不得不去的。一为西山,二数滇池,三当翠湖。如若嫌西山难爬了些,滇池略远了点,那么大可以在闲暇时节往翠湖逛逛,避避城市的喧嚣,消解消解一天的困乏。久住昆明的人大抵没有不知道翠湖的,她就像个老朋友,老等在那儿,总不叫人失望的。

早晨从西门进去,恰逢满池满池的荷花开得意兴正浓。或含苞欲吐,或犹抱琵琶,或花情正盛,或红藕香残,或一枝独秀,或双双致意,或遥相呼应,或簇拥成团,或微微颔首,或争奇斗艳。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兼有它色,异彩纷呈。微风拂面,带来缕缕清香,内杂泥土的芬芳。“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加之湖面被绿藻覆盖,远远望去,碧波无限。湖面绿藻油啊油,湖里鱼儿游啊游,湖上荷花争妍魅,却把游人来沉醉。

置身湖中,无处不见歌舞,何处不是笙箫?古典的、流行的、传统的、现代的、通俗的民俗的、大众的。引吭高歌者有之,曲高和寡者有之,下里巴人者有之,余音绕者有之,呕哑嘲哳难为听者有之。演舞者或只身一人或三五成群或即兴参与,身姿优美者有之,四肢僵硬者有之,引人发笑者有之。曲调或高昂低沉或如怨如诉,舞姿或风流婉转,或热烈奔放或轻灵曼妙。歌舞者自得其乐,观者自决去留。

游湖者或年逾古稀,或黄发垂髫,或童稚未开,或豆蔻年华,或风华正茂,或孤家寡人或呼童引伴,或携老带幼,或亲密无间,或若即若离。

景由天成,境自心生。放眼望去,无一处不是景,哪里不生情,何处不得趣?人在景中游,人便也不自觉地成了景。“偶来亭畔在山在水有遗音,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篇三:《昆明西山游记》

昆明西山游记

来昆明读大学已经快一年了,我还没有真正游玩过昆明或云南的某处风景名胜。因为对西山早有耳闻,于是趁着“五一”三天假期,我与几个同学兴致勃勃的来到昆明的四A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游玩,想领略闻名遐迩的秀美西山带给人们的震撼,更想站在西山龙门,饱览五百里滇池的壮美风光,让自己与大自然有一个亲密的接触。

西山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的美誉。从昆明城东南眺望西山,仿佛是看到了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酣卧在滇池两岸,1睡意正浓,睡姿妩媚,所以西山又有一个美丽的别名——睡美人。不过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在西山我没有看到睡美人。关于“睡美人”还有一段既动听又感人的爱情传说呢,可恨我只是略有耳闻,无法详述。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到了这时候,西山就被包围在充满乡土风趣的三月春光里,到处吹锣打鼓,山歌小调,不是一般热闹啊。

那日到达西山时,太阳已经快要升至头顶了,毒辣辣的阳光像鞭子一样抽打在皮肤上,却没有抽出汗来,倒在皮肤上留下了“鞭印”。西山的陡峻果然被我领略到了!光是仰头向上望去,就足以让我这个大平原上长大的孩子惊叹不已。于是我带着一份敬畏之心小心翼翼的攀爬在人工凿就的石阶上,只觉得那石阶像是要通向九天似的,虽然蜿蜒曲折,却一路向上。将近半山腰时,累得忍不住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又不免对眼前所见加以一番感叹。

举目遥望那西山景区终端的龙门,只见龙门就坐落在悬崖峭壁之上,上接云天,下临深滇,周围皆是佳木葱翠,百草丰茂。隐约可见的几角翘檐,一围铁栏,也同样隐约可以听见的游客们的赞美之叹。赞叹之声拨动了这根年轻的争强好胜的心弦,催促我迫不及待的想到达那里。低头俯瞰西山脚下辽阔的滇池,更是一番壮美景象。那滇池的淼淼碧波与湛蓝无暇的天空相交于远处的地平线,仿佛能在地平线处看到轻纱似的朦胧水雾,似有似无的向这边弥漫开来。也许那里也笼罩着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古老传说吧。滇池岸边灰黄的土地上耸立着无数幢高楼大厦,行人与汽车密密麻麻的穿梭在楼与楼的空隙中,看不真切。在这个孕育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滇池坝子上,早已看不到几百年前昆明老建筑的影子,千年古城在这场现代化的潮流中也避免不了一番脱胎换骨的风雨变幻,就像许多有着鲜明特色的城市一样。休息了片刻,力气恢复之后,我们又继续朝着目标攀登。

西山上的植物可真是不少啊,都认不出是些什么品种。五月的西山比初春时更显得娇艳妩媚了。有几种不知姓名的小野花在石阶下方的小坡上争艳了一个春天,点点滴滴的红,清清淡淡的紫。而游客只是看她们一眼或者无暇顾及,因为前面总是有更好的花草美景等待着有闲情逸致的人去流连忘返。花草本就平凡,不是所有的花草都做得了梅兰竹菊。在西山里成长,和那供养在精致名贵花瓶里呼吸着香水气息的奇花异草相比,不更自由些吗?有一天凋零枯萎了,还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岂不快哉!上山时会时不时的遇到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挡住去路,有些石头上面也会刻有颇具诗意的两三个字或是一首诗,有些则是凿成个垃圾桶,有些呢,则被镌满了游客们创意十足的真迹墨宝。这些石头使得山路变得曲折幽僻,真有曲径通幽的妙感。果然走着走着就到了“三清阁”,不过这里不是花木深处的禅房,而是道教的一组亭阁。

三清阁包括灵官殿、老君殿、真武宫等共九层十一座木构建筑。阁内供奉着1来自百度百科西山龙门

天宝君、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个道教信奉的神像。2三清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器物摆放古朴典雅,不落窠臼。静坐在老君殿里,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飘渺的钟声,思乡之心却被唤醒了。便想起了前人咏西山之作中的一句“坐依蓬窗吟到晓,不知身尚在南州”。只是不再像古人那样苦闷了,因为两千多公里的回乡之路也不过就是几个小时的航程或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现代化的交通不知何时也减少了举手投足间的诗意。在真武宫后有一方细泉,泉内有一尊小牛像,俗称“牛井”或“孝牛泉”。泉水清凉,终年不涸。相传明代曾有道士赵炼在此隐居,“苦无水,以牛载汲,垂二十余年矣,一日牛忽死,其处即陷为井,水味殊甘洌,虽盛暑不竭”,3冲着这份古趣,牛泉旁边就围满了游人,有人用泉水洗手,有人在牛儿旁边留影,有人又充满爱怜的抚摸那尊小牛。人们的喜悦之情跃然眉梢。过了三清阁,就要到西山第一胜景龙门了。

沿三清阁、孝牛泉后的石阶而上,过一段凿在陡壁上的石道后,便到了曾在半山腰上看到的飞檐。这段石道狭窄幽长,内壁光滑,忽上忽下,凹凸不平,仅能容下一行人,并排的情侣们也只好一前一后的搀扶着走了。记得当时自己只能稍稍低着头颤步前进,不敢转头看旁边的峭壁悬崖。终于到达之前看到的飞檐了,就是那紧贴着绝壁的圆柱石坊。站在龙门之上,手扶着护栏,一种莫大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虽然在半山腰处也能看到滇池全景,却远没有在此处见到的阔大。入石坊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上眺望,只见龙门上迎天风,下临绝壁,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湖面点点白帆,群群鸥燕,歌舞翩跹。远处青山隐隐如黛,头顶白云悠悠似雪。岸上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妙趣横生,令人飘飘欲仙,赞叹不已。4果然高处不胜寒,只短短站了几分钟身上便起了鸡皮疙瘩,毕竟这里海拔两千两百多米,让我恍惚有种缺氧的感觉。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却没有氤氲着一点雾气,阳光干净纯粹的撒在“睡美人”身上,山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可以享受到阳光的温柔爱抚。虽然没有雾气,却能感觉到湖面蒸腾的水汽自下而上向全身袭来,风与水交战着,触碰在皮肤上,更觉清凉。过了龙门,也遇到了不少与三清阁类似的景点,无须多记。于是赏玩了不多久,便决定下山。

游览西山的路途中我也曾见过几处有文化渊源的景点,知晓了一些社会知名人士与西山的情缘。最令我震撼与感动的要属聂耳墓了。聂耳墓坐落于大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

5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构思精巧,庄严大方,

向世人展现了这位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高贵品质。在聂耳墓我并没有听到《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曲子已经听了无数遍,而这首国歌的作曲人就在此安静的长眠。我们不需要播放任何曲子来打扰他的清净生活,只需在心里默默的敬佩他,为天堂里的他祝福着,并带着一份立志报国的雄心承诺着,聂耳先生也就会宽慰不少了吧。希望我们这代“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年轻人能明白这点,也少一些无止境的调侃。

名山自有名人友,山也在自然美中增添了浑厚的人文美。明珠西湖若没有许仙白娘子的传说映衬着,断桥便失去了传奇的颜色;心旷草原若没有紫薇尔康的2

3来自百度百科昆明西山,有部分改动。来自百度百科昆明西山

4来自百度百科西山龙门,有部分改动。

5来自百度百科聂耳墓{滇池游记}.

誓约点缀着,格桑花便失去了盛开的意义;西山正是因为古今中外众多名人隐士的游幸,才更添了非一般山水能比的趣味。愿我辈中也能有未来的能人志士,在西山留下自己的华美篇章,供后人赏玩感叹。自己何不就做其中的一个呢!

作为四A级旅游风景区的西山森林公园的确使游览过的人流连忘返,但是美中总有不足的地方。由于少数游客的素质有限,垃圾随便乱丢就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了。更可恶的是心情正大好的游人在某一时刻某个一转眼将目光投向某处时可能就会看到新鲜的或有一段时日的粪便,顿时喜悦之情烟消云散!景区的消费服务做得也不够好,可能由于地势原因,商店无法在山上修建,只在山脚处有几个卖米线凉皮的小摊点或摆着各种小玩具小用品之类的地摊。小饭馆员工的服务态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面对客人的冷淡语气和上下打量的眼神,加上饭菜准备时间过长等,让客人觉得很不舒服。西山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逃生防护措施也并不齐备,一些护栏明显有些岁月,不知道能否真正确保游客的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非西山独有,旅游管理水平尚且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滇池游记}.

西山之旅带给我的感受颇多,趁着自己还年轻有力气有激情,就该多与大自然接触接触。人不仅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时常吸天地精华,才能“养吾浩然正气”,才能立一番大事业,巍然如西山般挺立于天地间,不惧风雨。祖国大地上有多少佳山秀水,雄峰峻岭,等着年轻人去攀登涉足,生活中事业上学问上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自己圈禁在安逸的小世界里,效仿那只可怜又可笑的井底之蛙,而是要像北极燕鸥一样自由的翱翔在南北极之间,怜悯世人那只知敬佩不思进取的目光,做人当如此!这即是西山之旅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篇四:《昆明西山游记》

乐游西山品味生活

人生如登山,有人喜走捷径,有人勇攀高峰„„无论我们选择哪条路,只要坚持走下去,都能获得自己的快乐,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次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相约去攀爬西山。

在此之前我对登山的体验仅仅是走些林荫路爬些宽楼梯。平日里的运动,最多也是跑到操场让自己畅快淋漓,登山属有氧运动,即锻炼身体又增强意志。也在公园游玩,但跟众多的游园者一样,都止于山下的公园绿地逛逛,却未登上山顶一览全城之景,真是遗憾。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乐,在于在峰回路转间体会山重水复,莺歌燕语的神韵与乐趣。登山不登顶,难于感受登顶后那种指点朝阳,俯临城下的壮志情怀。

现代人住高楼,忙生计,日渐疏远了对山水的那份情感,使本已单调的生活愈加乏味了。倘若忙里偷闲,到郊外登高望远,抑或打起行囊,寻名山大川而去,其感受可与古人“英雄所见略同”,兴许也会如庄子那样忘情地叹曰:“喜欢无量!”“何其乐哉!”

坐着大巴,到达目的地时,太阳已爬得老高,我们揣着一份胜利的向往正式开始这场登山之旅。在树木枝繁叶茂的空地上,固定的有几张休闲桌椅,每天早早的坐满了悠闲散步的人们,走累了在这歇歇,

喝喝茶,聊聊天或高淡阔论国事家事天下事。也有很多老年人,他们个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似老当益壮,似乎他们起得比我们都早。

抬头仰望,峰峦叠嶂,绿树幽幽,起初我们一直沿着大路行进。每过一个弯道,我们似乎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身后不时地有骑自行车的运动者们超越,兴致勃勃。走到半山腰时,在两边树木的荫护下,似走进了深山老林,犹如世外桃源,隔尽世间浮华,谓之仙境也未尝不可,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山涧传来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层层回荡在峰峦间,闭上眼睛,敞开心灵静静地听,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不禁迷上这情这景,睁开眼,不知名的花瓣被风吹落在我们头顶,却知站在原地许久。青春洋溢的我们迫不及待又向山顶行进。随着山顶愈来愈近,汗水如雨点般洒下,而身边走过的每一张淌汗的脸上,留露出坚毅的眼神,没有放慢继续攀行的步伐,对胜利的渴望一点点地靠近。我们同学们也不例外,个个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同学们有说有笑的,有时看看附近美丽的景色,有时瞩目远眺,看看山脚下的昆明全景与滇池。同学们有时也会玩起追逐,互相比赛看谁走得快些;另外也会想起嘹亮的歌声„„

登山的乐趣贯穿于全过程之中。当我们伫立在山腰,抬头可见巍巍雄峰,层层叠峦,耳旁可闻阵阵林涛、啾啾鸟鸣,顿生奋力登攀的欲望。此时虽然汗洗衣裳,双腿发软,但看一眼山顶朝我们呼唤的其他游客,顿增许多攀登的力量。当我们欢呼在山顶上,环顾茫茫大地,

心胸宽广,脚踏高山之巅,豪情激荡,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多么神清气爽!登山之乐、之趣,说不尽也道不完,任攀登者忘情其间,久久品味。

当大家来到西山凌霄阁时,已是下午时分了。这是大家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我们可以说已经怕了接近有20多里的路程了,大家可以真正的一览昆明及滇池全景,昆明的摩天大楼在我们眼中也只不过是些普通了,滇池也没像第一看时的那种海的感觉了,不过是打了一点的池子而已。大家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境了。但这时“有人说咱们看看身后吧,大家一起爬上最顶端的那石山吧。”大家往身后看过后,一致决定向“最寒处”出发,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么。大家休息片刻后,便动身了。通往山顶的路全是石头,其实那也不叫做路,因为要爬上去的话必须征服所有石头,那路途是登山者才在石头上的黄泥脚印。通往成功的路往往不会平坦,会充满荆棘和拦路石,这正时那那么的路途,我们正是要征服者这些石头和荆棘才能到达山顶。大家手拉手,相互帮助,一个一个地爬向山顶,没有一个掉队了。每一个人在别人的帮助下和自己努力下都成功的征服了西山,每一人都是胜利者。

大家都爬上山顶时,正时夕阳西下时分,大家的影子被拉得很远,几乎倒映在滇池里了,那画面如此的美丽,大家都非常享受此刻的美与愉悦。晚上大家回到了农家乐,晚上依旧是快乐时光,大家并不因为白天的登山的劳累而无精打采的。吃过晚饭,大家尽情的K歌,比谁唱的好听,比谁的歌喉够响亮;大家竞相向班主任老师发出挑战,

但一一败阵下来,不得不佩服老师的乒乓球球技;男生们也在互相比比谁是下个斯诺克大师,在桌球桌一拼球技;而贤惠的女生们则在厨房准备烧烤的菜,洗菜、切菜以及准备配料;大家玩的不亦乐乎。最热闹的莫过于烧烤时间了,大家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烤着自己最喜欢的美味,有时大家互相争抢吃的„„大家直到凌晨才回房休息,每个人都还是那么的兴奋。

第二天,天天刚刚亮,大家便起来去看日出,日出如此美丽,从昆明的城市一角升起,顷刻照亮整个昆明和滇池,给我们希望与温暖。大家拿出手机和相机,抓拍这美丽的一瞬间,留下最美的记忆。看完日出后,大家回到农家乐,吃了早点我们便准备下山了,也算留下一次美丽回忆了。

大家都陆续的往山下的石阶走去,不一会就走到了山底,回头遥望着这座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生活中,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拿出足够的勇气,不能栖息在过去的光环里,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战胜一切,回归自然。

不同的攀登者其感受不同,所获乐趣也各异。一种人注重目标,他们随登山人流前进,目光总是盯着前方,不时抬头仰望山顶,竭尽全力向上攀登,坚信登顶便是成功。另一种人并不急于登上山顶,他们或在杂草密林中寻溪探谷,喝一口山泉,闻一闻花香,或坐在半山腰的石阶、亭台,与同伴谈笑风生;或干脆就着岩石软草躺着仰望天空,目极飞鸟,浮想联翩。两种登山,谁更有意义呢?用尽力量登上山顶的人,当他俯瞰山下,把景物尽收眼底时,往往会骄傲地说:“我{滇池游记}.

终于把大山踩在了脚下!”然而,注重经历的人却欣慰地说:“我领略了山间的草之青、树之挺、花之媚、水之秀。”两者相比,各有乐趣,各有所得,自然都会悟出一番人生的哲理来。

现在我对登山的体验,既有一气登上山顶的豪迈和喜悦,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注重经历、体味过程。登山,是欣赏自然的大美与真美,是人与自然的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是大家团结一心、促进交流的好机会。它教会人纯朴、深邃、博大、豁达,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情趣和诗意。人啊!本该诗意般地生活。

撰稿人:12级政管{滇池游记}.

蒋晨艳许帆

2013/4/22

篇五:《游记-2011爱在云之南昆明石林,风光滇池》

##Location##石林,滇池#END#

##Type##游记{滇池游记}.

2011爱在云之南:昆明石林,风光滇池

这次拍的照片量,虽然和大部分出去旅行的人比起来还相差甚远,但已经创造了我们旅行拍片量的记录了.拍的时候不觉得,看的时候就显地有些累人,选的时候就更累人,只是很不好意思,照片选了不少,可大大宝真正压缩的,只有第一天的部分片片~~~话不多说,还是开始我的游记吧.

10.20起了个大早乘上前往昆明的航班,因为准备坐晚上的火车去丽江,所以白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逛昆明.昆明最著名的景点应该就是石林了吧。虽然我的兴趣并不大,但大大宝说来都来了,还不去?说得也是,虽然它的性价比很不高(门票那个叫贵啊),但怎么着也是国家5A级风景区,怎么着也是我从未亲眼见过的喀斯特地貌不是?于是两人先到火车站买了回程的车票,寄存了随身的背包(这项服务昆明站很贴心,3元一背包可以寄存一天呢),又饱餐了一顿美味的过桥米线后,辗转坐车去石林,石林离市区还是挺远的,全程高速公路也要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天不是很好,阴阴的.进去的时候碰到不少团队游,嘿嘿,所以免了60元的导游讲解费了.{滇池游记}.

这就是石林的招牌明信片了吧.

(听导游说这是

地震坍塌后的石块)

(这张让你想起

来了什么,反正我看着觉得挺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