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香椿树第三段词语与第一段相呼应
详细内容
篇一:《永远的香椿》
永远的香椿
香椿树,可以算得上是我家乡的特产了,几乎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两棵。它,便是我家乡一直为人民服务,永不倦怠,永远坚守家乡的英雄。
我家的门前就有一棵老香椿树,它虽老,可刚露芽的叶片与叶梗是厚实的,饱含着汁水,嫩嫩的一掐就断。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片盛开的花朵,美丽极了。
在儿时我的眼里,香椿芽炒鸡蛋是世界上最美的菜肴,过了立夏,各种蔬菜都陆续出现在了饭桌上,于是便没有人再关心香椿了,于是,没被采摘的香椿便肆无忌惮的伸展开来。没过几天,曾被采得光秃秃的树干就变得郁郁葱葱了。
唉,这刚露芽就被人摧残得可怜的树啊,在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便默默生长默默坚守。在人们不需要它的时候,它却没有怨言,努力从贫瘠的土地里汲取营养,为的是下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人们提供可口的美味。
上了初中,因为学业的繁忙,我便随爸爸妈妈一起搬到了城里。去年五一,我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远远望去,香椿树就像一顶巨大的白绿相间的帐篷。小步跑到树下,才发现香椿树开花了。我揉了揉眼睛,再次向香椿树望去,真的,香椿树竟然开花了!如麦穗般的川串白花挂满枝头,开出的小花有黄豆粒大小,花蕊是红色的,围着花蕊的五片花瓣是白色的。一阵微风吹过,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树下还有几位老人谈笑风生。
我背着坚守的老香椿树深深感动了!老香椿树,你经受了多少委屈阿。春天里,你攒动着嫩芽,几欲张开渴望的翅膀,去迎接那五彩纷呈的时光,然而,一切都成了美丽的梦幻,春天无数次错过,无数次被掠夺,你依然默默地奉献,多么可贵的品质阿。
我弯下腰去,深深给老香椿树鞠了一躬,我要采撷一串最美丽的花朵,挂在我的书桌旁,时时刻刻提醒我如何坚持,默然坚守,做一个真正的人。
篇二:《满井承天寺马生复习》《满井游记》复习资料中、高考2011-01-1920:15:01阅读294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满井游记》复习教案
武迎红
一、文学常识;
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
二、字音:廿[nian]靧[hui]鬣[lie]罍[lei]蹇[jian]浃[jia]曝[pu]呷[xia]堕[hui]事
三、重点词语:
稍和:略为暖和。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堕事:耽误公事。
古今异义:
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一词多义:
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
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之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
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词语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③.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
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四、.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译: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
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偕数友出东直。)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同几个朋友出了北京城东直门,到了满井。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不受拘束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吧。
翻译: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高高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五、文章内容理解:
1。中心:.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段意: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二段写满井春色。
第三段抒发感受,写此文的目的。
学习本文,思考问题。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
共四个方面。
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鬣寸许。山好、水好、万物美好。
4、作者由游满井春色,归纳出什么样的感受,来表现了他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文中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若脱笼之鹄。
6、本文作者写春光中的人物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什么?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7、“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
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满井游记》复习
一、文学常识:
《满井游记》作者是明代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公安派。本文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二、朗读课文,完成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燕地寒()辄返()倩女()靧面()花朝节()呷浪()浃背()髻鬟()()廿二日()乍明()曝
沙()浅鬣()偕数友()土膏()蹇者()罍()沙砾()鲜妍()茗者()堕事()恶能()己亥()脱笼之鹄()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冻风时作(起)廿二日天稍和(暖和)于时冰皮始解(融化)麦田浅鬣寸许(兽颈上的长毛)呷浪之鳞(代指鱼)凡曝沙之鸟(晒)夫不能以游堕事(坏、耽误)恶能无纪(怎么)波色乍明(初、始)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3.下列句中加黑词均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请分别作出具体的解释。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泉:汲泉水茗:煮茶罍:端酒杯蹇:骑驴
4.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5.“之”字在文言文中使用率极高,用法多样,用作代词、结构助词、动词等等。而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用在主谓之间,使其在句中只充当一个成分,或做主语,或做宾语。下列加
黑的“之”字中属于这一用法的是(C)。
A.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C.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D.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6.解释下列句中加黑词语。
(1)乍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2)偕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一起)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与„„一起)
7.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C)
A、若脱笼之鹄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8.画线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
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就)
B、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刚刚)
D、冻风时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时常)
E、风力虽尚劲游人虽未盛(虽然)
9.划分朗读节奏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④夫||不能以游隳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⑤余之游||将自此始。
11.翻译句子: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温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
④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⑤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哇。
⑦恶能无纪?
怎么能没有记录呢?
三、内容解读: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五单元测试卷》„
„
„
„
„
„„
„„
„„
„„
:
„„
号
„„
座
„„
„„
:„„
号线„
„„
„„„
„„
„线
„„
„„
„„
:„„
名„„
„
姓
„„
„„
:„„
„„
封„
„„
„„
„„
„„
„封
„„
„„:„„
级
„„
班
„„
„„
:„„
„„
„„
密„
„„
„„
„„
„„
„密
„„
„„
„„
校„„
学
„„
„„
„„校„„
学„„
„„„
„„
„
„南康八中八年级第四周周末语文试卷(2016.9.20)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6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垂髫(tiáo)亵玩案牍(dú)张惶失措B.阻遏(â)馈退濯洗(zhuó)锐不可当C.寒噤(jìn)决眦幽咽(yâ)转弯抹角D.提防(tí)地窖鸿儒(rǔ)不可明状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2分)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⑤④②①③7.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8.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北京晨报讯(记者王歧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68处抗战文物的保养维护及环境整治。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抗战类文物共162处,近年来,对焦庄户抗战遗址等一批抗战文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此次文物修缮,主要是对地堡类文物周边进行降土,将原入口加以整修,重做地面和排水,增设自渗井,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牌。记者了解到,目前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各级抗战文物的保护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小部分损坏严重。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B.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D.北京开始保养68处抗战文物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1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浣溪沙(宋)张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9.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10.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2分)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二)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11.,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12.树树皆秋色,。《野望》
13.《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子是:,。
14.《爱莲说》中写“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5.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想象自己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16.情哀深处,万物同悲。杜甫的《春望》中“,”。两句就是借花鸟来创此意境的。
二、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22题。
永远的香椿树
赵学儒
⑴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
⑵香椿树不像杨树那样笔直,而是有些弯曲,弯得苍劲有力,即使树皮裂开了,都不肯折断,给人一种不屈的形象;它也不像柳树那样下垂,而是向上生长,令人感到一种执着的力量。
⑶刚摘下的、嫩嫩的香椿芽,用水那么轻轻一焯,只需放些盐和香油,顿时,香味就溢了出来;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儿,在吱吱冒油、焌过葱花的热锅里,翻上几个跟斗儿,煎成金黄、淡绿相间的坨子,煞是好看,又相当的美味。在我的老家太行山区,到处都长满了香椿树。每年春天,等到香椿树上的芽长到寸把长时,乡亲们便把嫩芽掐下来,当作下饭的菜肴。
⑷十几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刚到北京,住的这个小院,有几棵三四人高、碗口粗的香椿树。虽然市场上也卖香椿,但那些香椿芽掰下许久,已经蔫了,没有刚掰下的水灵。遥想在老家吃香椿芽的情景和美味,我不由得来到香椿树下,想伸手掰几片叶芽儿。
⑸“不可!”老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阻止。
⑹原来,这几棵香椿树都是“名花有主”的。其实,这树是谁栽的早就说不清了,但“主人”不让人掰,就只能不掰了。这与太行山区那种纯朴的风俗不同,在那里,香椿树的主人会主动邀请大家分享,有人甚至把掰好的芽子热情地送到别人家去„„
⑺老陈拒绝了我,我便把不悦的目光送给他。
⑻老陈是小院的门卫,看起来六十多岁的样子。不过显然不是,因为六十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他个子不高,头皮裸露,仅剩几缕软软的、发黄的头发;有时戴着一副老花镜。每次早起,一定会看到他,不是挥舞扫帚、就是推着垃圾车,打扫小院,清理洗手间。晚归的人,只要轻敲他的门窗,他就会马上披件大衣或挂条短裤出来开门。
⑼香椿树的芽被“主人”蚕食得很快。很快,几棵香椿树像被剃光了头,紫红色的枝干上,露出断裂的白痕,像一只只含泪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注视着人们。但是,到了秋后,香椿树的叶子还是顽强地长全了。不过却明显没有杨树叶、柳树叶那样健壮,大小不一,厚薄不齐,只要一经雨霜,便纷纷凋零。冬天的夜晚,狂风呼啸,香椿树独自伫立在皑皑的白雪中。令人惊奇的是寒冬一过,每到春天,那光光的香椿树上又吐出了嫩芽。⑽这些年,我逐渐了解到一些关于老陈的事。他在香港回归那年,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做了我们小院的门卫。因为小院就他一个门卫,无人顶替,他离家后就再没回过一次家。起初,他的老伴和小外孙还住在这里,之后小外孙回老家上学,老伴又得了糖尿病,也回了老家。剩下他自己,一年又一年,为小院、为单位,默默地、尽职尽责地做着每一件事。⑾了解多了,我慢慢地对他产生了敬意„„所以,每逢过年过节,我都要给老陈买些酒送去,好让他打发孤独的时光。起初,我买了一捆啤酒,后来他跟我说,价钱一样,啤酒不禁喝,还是买两瓶白酒实惠。⑿有一次,他突然给了我一把第一茬香椿芽。而且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⒀初春的香椿芽,翠绿水灵、鲜嫩喷香!⒁临走时,他嗫嚅地请我帮他写个老年证申请。我说,办老年证要六十二岁以上,你还不到六十吧,不符合规定。他这才拿出身份证„„我惊住了,连手上的香椿芽都不由自主地掉到了地上。⒂原来老陈都已经六十七岁了!17.“我”对老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18.作者在文中第⑵段说“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请问文中第三段中那句话照应了它?(2分)19.为什么老陈在给“我”香椿芽的时候“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2分)20.文章以“永远的香椿树”为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3分)21.文中第⑵、⑻段两处写到杨树、柳树,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22.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3分)
初春的香椿芽,翠绿水灵、鲜嫩喷香!
南康八中八年级第四周周日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6分)
1.C2.A3.C4.C5.D6.A7.B8.D
二.(14分)
(一)(4分)
9.C10.A
(二)(10分)
11.黄发垂髫12.树树皆秋色
1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永远的香椿树第三段词语与第一段相呼应}.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16分)
17.(1)从反感到充满敬意(2分)
(2)原因:“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多,了解到他的任劳任怨,执着坚强.(2分)
18.“我”不由得来到香椿树下,想伸手掰几片叶芽儿(2分)。
19.因为老陈曾阻止了“我”摘香椿芽,他怕“我”对他产生误会,怕“我”不帮他(或突出老陈是一个诚实、自律的人)。(2分)
20.(1)北京小院里,十几年来几棵香椿树永远不屈地生长着;(2)故乡的香椿树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令我魂牵梦绕;(3)老陈就像香椿树一样永远保持着执着顽强的品质。(3分)
21.对比。前者从外表上衬托着香椿树的不屈、执着(1分),后者是从生命力上表现香椿树的顽强。(1分)
22.这个句子简洁而富有表现力,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写了香椿芽的外形与气息,表现了香椿芽的美,两个四字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见到这初春第一茬香椿芽内心激动的心情。(3分)
篇四:《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五》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五
[150分钟完卷总分150分]
姓名考号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凝(níng)成啜(chuî)泣小憩(qì)擎(qín)天撼地....
B、挑(tiǎo)逗鹤唳(lì)洗濯(zhuï)忍俊不禁(jìn)....
C、堕(zhuî)落姊(zǐ)妹地窖(jiào)心旷神怡(yí)....
D、酝酿(niàng)着(zhuï)落枯涸(hé)小心翼翼(yì)....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蔓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