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诗词鉴赏>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详细内容

篇一:《游子吟,改》

活动意图:

中国的古典诗词有一种最宝贵的特质,那就是诗歌中蕴含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诗歌中的古诗更是充满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和人间社会的情感,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自然也会培养出他们观察和感受的能力。在古诗《游子吟》中正是表达母爱的伟大,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孝敬之心,我决定组织孩子学习《游子吟》这首古诗。

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古诗有音律美、文字美、意境美的特点,但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从他们的年龄特点来说,要他们体会古诗中的情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要求老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孩子感受理解古诗。结合6岁前的孩子主要是以直观理解为主,所以本活动主要以观察画面、讲故事和孩子亲身体验的方法来教学。

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观察画面,讲故事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欣赏并理解诗歌古诗内容。

2、幼儿能够念诵古诗《游子吟》

3、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

德养:对父母抱有感恩之心,懂得要孝敬父母

安全:不大声喊叫,损害自己的喉咙

活动准备:

1、识字图卡:妈妈

2、课件:CD朗诵、《游子吟》的故事,游子吟的图片

3、视频:妈妈的话

4、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妈妈"引入话题,幼儿介绍"我的好妈妈"。

1、提问幼儿: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长什么样子的?做什么最棒?

2、教师进行归纳:你们都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妈妈,今天我也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慈爱的妈妈。

二、通过观察画面和讲古事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

1、引入古诗,让幼儿听CD朗诵古诗。提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再听CD朗诵一遍,加深幼儿对古诗的印象。提问幼儿:这次你有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先的发现?

3、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跟着CD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请幼儿按照刚刚听到的内容找到《游子吟》这首诗的诗句在图纸中的哪里。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画中有什么?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提出问题:她在为谁缝衣服呢?为什么要缝衣服?我们读一读从这首诗,从诗中找到答案,好吗?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4、引导幼儿在理解古诗中的关键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1)引导幼儿理解"慈母"、"游子"、"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等关键字。

教师总结: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线,帮即将远去的孩子缝制新衣服。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来。

(2)出示图画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难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教师总结:谁能说孩子那像小草一样微小的孝心,可报答像春天的阳光般伟大的母亲呢?

(3)让幼儿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要有感情的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5、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图讲故事,经过教师总结从而进一步理解古诗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古诗的内容。

(1)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教师总结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但是有一位妈妈还在为她的孩子缝补衣服,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了。妈妈边缝边想:儿子这次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慢慢地,天亮了,妈妈终于把衣服缝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妈妈亲手帮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嘱孩子要早点回家。儿子也舍不得妈妈,他含着泪说:"妈妈,我会早点回家的,您放心吧。"《游子吟》这首诗就是孟郊为了感谢他伟大的妈妈而写的。

(3)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孟郊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三、表演古诗

(1)请幼儿说一说,这首古诗如果我们把它变成一个表演,该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表演

四、念诵古诗

(1)全体幼儿一同念诵古诗

(2)请幼儿思考怎么给古诗加上动作

(3)请一名幼儿上台带领全班幼儿念古诗做动作

(4)播放《游子吟》唱诵儿歌,幼儿做动作跟唱。

五、播放视频《妈妈的话》,感受母爱。

教师: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她还有话想对你们说,想不想听听?

六、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

教师:妈妈很爱你是吗?那你们有没有话想对妈妈说?我们也把自己想说的话拍下来给妈妈看好吗?

篇二:《中班古诗《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

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篇三:《大班语言《游子吟》》

钢城现代幼儿园备课表执教人:孙志颖

篇四:《读古诗编故事》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①落疏疏②一径③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④。

儿童急走⑤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1]

①篱:篱笆。

②疏疏:稀疏。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⑤急走:奔跑。

2\《游子吟》唐孟郊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2]

游子(1)吟(2)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3)身上衣。

临(4)行密密缝,意恐(5)迟迟归(6)。

谁言(7)寸草(8)心(9),报得(10)三春晖(11)。[{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3、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绍翁和好朋友葛天民约定:第二天去他家花园观赏美丽的春景。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4、清平乐⑴

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⑶,白发谁家翁媪⑷?

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篇五:《幼儿园古诗教案《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教学教案

—王青莲活动名称:《游子吟》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一体机课件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幼儿唱儿歌《我爱好妈妈》。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

老师总结:因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所以我们也爱妈妈。

二、活动展开

1、结合图片,了解原文大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孟郊孟郊是一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把他叫做游子。有一次,孟郊听说东北的长白山下雪了,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就去东北旅游。孟郊的妈妈听说东北可冷了,于是她就拿起针线,开始给孟郊做起了衣服。孟郊看见妈妈把衣服缝得特别特别的密。便问妈妈“妈妈你为何把衣服缝得这么密呀?”妈妈说:“妈妈担心你在外面的时间太长,衣服坏的快。所以把衣服缝得密一些,衣服便会结实一些。这样你可以多穿一段时间。”孟郊听了妈妈的话,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想:妈妈对我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伟大。而我就像是一颗小草。怎么做也报答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孟郊还把他和妈妈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他要让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妈妈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而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地爱我们的妈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展开

2.打开多媒体,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学读古诗。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小朋友。——打开原文图片,老师划指(教棍)教读古诗原文。(向幼儿强调原文情感,师:孟郊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当孟郊快要离开妈妈时,他的心情是很„„所以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哦。)

(2)结合肢体动作,老师再次教读古诗二遍。(不要忘记标题和作者)

4.朗读游戏

师:通过诗歌我们都知道了,妈妈为了我们很辛苦。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呢?(引导幼儿回答:给妈妈锤锤背,揉揉肩)

游戏一:给妈妈捶捶背

玩法:全体幼儿先把椅子向后退。请小女生来当妈妈,小女生搬起椅子小脚丫上坐一排。小男生当孩子。站在小女生的后面给“妈妈捶背”。(大家一起边念原文,边游戏)游戏二:给妈妈揉揉肩。

小女生和小男生互换,小女生当宝宝,给“妈妈揉揉肩”。

5.阅读

为幼儿发放古诗课本,幼儿用手指读。教师发放奖励贴纸。激励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结束。

师:今天我们通过古诗《游子吟》的故事。体会到了妈妈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家时,一定要听妈妈的话,体贴妈妈。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今天晚上回到家,大家不要忘记把这首《游子吟》念给我们的妈妈听。老师还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晚上回家为妈妈洗一次脚。并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篇六:《古诗词诵读《游子吟》》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理念:品味情感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汇报《三字经》

1、同学们,在我们每天的古诗词诵读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复习一下。(全班诵读三字经)

2、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在这句三字经里,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学习《游子吟》

1、是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她不辞辛苦,竟搬了三次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毫不犹豫,剪断了刚织好的布。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来看一下。(出示图片,教师简介)

2、出示《游子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母亲正在做什么?

3、这是一位正在为即将远行求学的儿子缝补衣裳的母亲。看到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做为儿子,心里非常感动,

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游子吟》。

4、(出示《游子吟》)有谁会读这首诗的,教师范读。

5、认识生字

6、学生自由练读,反复读,直到把这首诗读熟。

7、指名汇报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8、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9、小组互读,评议。{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10、小组推荐读,全班评议。选出朗读能手。

11、小组讨论: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理解诗意: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

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9、出示第一句,指名读。想像一下,母亲在油灯下为儿子缝补衣裳的样子,试着做一做母亲的动作。师述:“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缝制着儿子远行要穿的衣服,缝啊缝啊,缝啊缝啊,眼睛累了,看不清了,母亲揉揉双眼,又继续缝,缝啊缝,油灯暗了,母亲用针尖挑了挑灯芯,又继续缝,缝啊缝,直缝到月亮升起又落下,直缝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亮了。”缝了这么久的衣服,你有什么感受?是呀,为了自己的儿子,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情愿。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10、出示第二句,指名读,想一想,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

一位年轻的学子即将出门求学。想到天气已凉,孩子此去路途遥远,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老母亲心中一阵惆怅:就让他多带件衣服吧。她拿出针线,就着昏黄的灯光,为儿子缝制起衣服来。衣服上的针脚是那么致密,也许母亲想让儿子的衣服更耐穿、更结实些吧。一阵飞针走线后,看看在身边苦读的儿子,老母亲把油灯往儿子那边挪了挪,又拔下发簪,把灯芯拨亮一些,开始穿针引线。望着老母亲眯缝的双眼,布满皱纹的额头,儿子的眼眶湿润了。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感动来读一读这一句。

11、师边说边画:“我们就像小草,妈妈就是温暖的阳光。有了阳光,小草才能破土而出,发芽长大。可是,小草长得再高,他也永远够不着太阳。就像我们做儿女的,即使我们做再多的事,也无法报答妈妈对我们付出的爱呀。所以大诗人孟郊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第三句。)正如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温暖,儿子的爱心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替孟郊把这道诗读给他的母亲听吧。”(全班齐读)

12、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人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妈妈。你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13、我们肚子饿了,是妈妈亲自下厨,为我们烹调可口的饭菜;我们的衣服脏了,也是妈妈一件一件为我们清洗干净,穿在身上;在我们生病的时候,还是妈妈给我们端水喂药,日夜照料,陪我们度过最难过的日子。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把这首诗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谁愿意先来试一试。(指名配乐读)

三、拓展

1、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让我们学一学,回家唱给我们的妈妈听。(出示歌唱录相,学唱古诗)

2、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永远牵挂着我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颗颗伟大、无私的慈母心,生活才变得如此的丰富多采。那么你又想怎样感谢你的妈妈呢?

3、让我们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吧。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封信。

4、母亲是春天的阳光,而我们则是土地上的小草,母亲用她的光和热温暖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母亲的给予是无尽的,而我们的报答却是微薄的!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恩来读一读这首诗。(全班齐读)在我们学习的三字经里,也有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让我们看看他是谁?(出

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试讲一讲这个故事。

5、作业:不只是母亲,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爱我们的,他就是你的爸爸,你的爷爷奶奶,你的亲人朋友,回家后,为那些爱你的人做一件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

篇七:《古诗诵读《游子吟》》

篇八:《《游子吟》教案.》

《游子吟》教案

执教人:宋岩

执教时间:2012年12月22日第17周星期二

一、教学目标

认知:结合课文拼音学会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的意思。

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通过学习,培养想象能力和听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情感:感受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爱关爱回报父母。二、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十一册第五单元古诗中的第二首。该诗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吟唱的一首母爱的颂歌。它选取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景,用朴素自然,明白如话的语言,细致而真切地突出了一个“情”字——慈母的爱子之情和儿子的感恩之情。千百年来,每当读起它,都会使人心弦为一片爱的纯情所震颤,引起儿女们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学习难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三、上课步骤

(1)欣赏课件,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1、欣赏关于母爱的主题宣传课件,感受母爱的伟大。

2、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3、学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

4、教师小结: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妈妈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劳。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请大家打开书第155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准生词。

2、下面老师要找一个最勇敢的同学来读一下这些生词,而剩下的同学听一听他读得对不对.

3、好了,刚才的这个同学读得是不是全对啊,那下面老师再来带领大家读一下这些生词:

恩情缝补针线几根抚摸报答

迟迟归寸草心永远孟郊沐浴铭记

(3)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诗中指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指名读诗,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慈母:和善的母亲。线:穿针引线。

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亲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b.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质疑:老母亲为什么不等到天明再缝衣服呢?

生说出自己对词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意恐:生怕,担心。

指名读诗,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临走前,母亲还在细细密密地缝着。生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此时此刻,这对即将分别的母子会相互说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母子分别的情景,相互交流。)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指名读诗句。

说出你对词语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草一样的赤子之心,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般母亲的恩情呢?这句诗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常用于什么时候?引读诗句。

(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成语:寸草春晖

3.自己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读全诗,在读中感悟诗情。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读文讲解,品悟诗意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再来读一次古诗。

1、大家读得非常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下面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读一读吧!

2、根据课件,讲解课文

[点击:播放音乐]诗人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直到50岁那年,他才当上了溧阳

县的一个小官,温饱才得以解决,做官后,他马上把母亲接到溧阳县,以回报母亲恩情。这首诗就是写在母亲来溧阳之前。

孩子们,在这首诗里面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好吗?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啊,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孟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死了,他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妈妈辛辛苦苦地抚养他长大,所以孟郊特别爱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也非常爱他。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那微弱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啊缝啊!他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把他的衣服缝得密些,再密些,千万别让他在外面冻着了。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的杨柳树下,妈妈用那满是皱纹像干树枝一样的手,紧紧地拥抱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点头。当他抬头看见妈妈,妈妈的头上又添了好多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想到白发苍苍的母亲需要自己在身边照顾,可自己却不得不远行,想到这,又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

问题:1、感人吗?想着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再来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从诗中读到了怎样的画面?(妈妈正在给孟郊缝衣服的画面){游子吟改编的故事}.

你们是从哪一行诗看出妈妈在缝衣服的?

2、大家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妈妈还在那干什么呢?谁来说说?(学生交流)大家再仔细看看这幅画,这屋子里的光线怎么样呀?妈妈的头发呢?妈妈的头发花白,行动也十分不便,眼睛也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可他还是在哪儿缝着、缝着,你们是从哪几行诗看出妈妈还在哪里不定地缝啊缝啊?

3、那么,这位老母亲是怎样缝的?诗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谁能把它找出来?(密密缝)谁还可以读出妈妈对儿子的不舍?

看着妈妈,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为自己缝着衣服,针尖戳破了手指,孟郊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游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接着刚才的故事讲下去„„

孟郊走了,他这一走啊,真的就是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有一次孟郊来到郊外,他看见暖烘烘的太阳出来了,看呀,路边的小草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淋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抱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恩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一想到这儿,他就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

(5)升华主题

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当我们吃着妈妈亲手做好的饭菜时:我们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风雨中看到妈妈遮挡在我们头上的雨伞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生病时,看到妈妈为自己操劳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当我们走上成功的领奖台时,看着自己年迈的妈妈,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