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下笔
详细内容
篇一:《中国画——国画技法之笔法、墨法》
中国画——国画技法之笔法、墨法
中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元以后(文人画家的介入),中国画的抒情意味越来越浓。中国画的笔墨的含义,已不是简单的技法问题,而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在中国画的笔墨观中,渗透了中国画的精神。简单说来,中国画的笔法,是由点、线、面组成,而线条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中国画的书写线条的方法被称为“用笔”,中国画用水墨的方法,被称为“用墨”。
第一节笔法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中锋用笔。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将笔头倒逆而行。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拖锋用笔。拖锋也叫拖笔、露锋。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散锋用笔。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1)
4.重,如“高山坠石”,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充满力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惊蛇入草”。
第二节墨法
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墨的方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笔为骨,墨为肉”。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因为墨有新、旧、陈、变,又把墨质分为新、焦、宿、退、埃五种质。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不同的墨的变化形象,可分为枯、干、润、湿、漓五种感觉。在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
古人把用墨的种种变化归纳为如下的方法称为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篇二:《小班水墨欣赏:各种各样的笔》教学活动方案
篇三:《国画用墨技法》国画用墨技法沃德利成书画院
2015-12-2208:38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燥者。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水墨画下笔}.
焦墨写生
4.宿墨:隔夜之墨。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
宿墨山水
5.潑墨:全用濕墨潑紙畫成,單層墨色變化,蒼茫淋漓,而無筆痕。{水墨画下笔}.
泼墨山水
6.破墨:在畫末乾之際,以濃墨或淡墨補筆;不同墨色互相滲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7.積墨:由淡墨開始,層層積疊,但明暗不同層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雜,而是層次分明。
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
8.飛墨:在輪廓內部皴後,用濃淡墨烘染絹背。
9.搭墨:毛筆調淡墨後,以筆尖復沾濃墨,下筆即有濃淡效10.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11.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篇四:《浅论中国画的书法用笔》浅论中国画的书法用笔{水墨画下笔}.
马福龙
齐白石三代传人{水墨画下笔}.
中国水墨画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
王羲之在《书论》中提出:“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里的迟急、曲直、藏出、起伏讲的都是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迟急”是讲行笔的速度、节奏的变化。
“曲直”是讲行笔运动轨迹的变化。
“藏出”是讲起笔收笔的变化。
“起伏”是讲行笔过程提按的变化。
不同书法的行笔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迟”表现“沉着”,“急”表现“得势”,“曲”表现“多姿”,“直”表现“刚劲”,“藏”表现“浑成”,“出”表现“爽利”,“起”表现“灵动”,“伏”表现“稳重”。
书法从形态上讲究对比、变化,从内涵上讲就神彩、韵味。故对比,变化是书法的根,神彩、韵味是书法的魂。
南齐谢赫在著名的《六法论》中把骨法用笔放在第二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在两晋时,喜爱书法之风愈盛,对书法的研究也进一步细化、深化。在章法、结体、笔法等多方面均有许多大家的论述。如东晋卫铄的《笔阵图》首次对数种基本笔画分别提出了书写和欣赏的标准。由此可见,毛笔运用经验的积累,书写者身份的转变,书体、风格多样性发展等多种因素,促使书写者赋予“笔迹”以本体意义,最终使得书法中的笔画上升为宝贵乃至神秘的“笔法”。
东晋顾恺之明确提出绘画的笔法用笔,他在《画论》中说:“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増折。”此时的画者在用笔上已探寻到各自独特的个性风貌。同时说明绘画的笔法已由无意识到自觉的转变。书法、绘画中的笔法在审美趣味上也是极其一致。讲求运动感、节奏感,讲求运笔的力度,并由此可以表达以笔线传达书画者的情感等。从顾恺之的“紧劲连绵”的笔迹到谢赫的“骨法用笔是也”的提出,标明了线描的造型性与表现力已成为中国画基本绘画语言的方向。
因此笔法便成为中国画品评体系中极为核心的标准。他作为技巧而产生,却又演变为可超越技巧而独立存在的精神符号和审美方式,并于魔法等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绘画所独有的视觉语言体系。最终成为中国画以“笔”为核心,而不是以“形”为根本的绘画传统。中国画常用笔法大致为六种: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和顺锋等方式。中锋笔体垂直,行笔的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
侧锋手掌向右侧偏倒、锋尖侧向左方,侧锋画出的线条粗壮而毛棘。此方法多用于画叶、
山石的皴擦。
藏锋运笔,笔锋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藏锋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
露锋则是把点画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等便是露锋。
逆锋运笔,笔管向右后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即枯笔露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棘的笔趣,可用于树干、山石的勾勒皴擦中。
顺锋与逆锋相反,采用托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留长,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笔法。
黄宾虹大师总结出了“五笔”之说。即平、园、留、重、变。
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
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
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伏不滑,不放诞狂野,要“如屋漏痕”。重,即要沉着而有重量。要求“高山坠石”,不能像“风吹落叶”。即古人称谓“力能扛鼎”。
变,一是指用笔要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依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用笔要相互呼应,古人谓之“担夫争道”。对此黄宾虹的解释是:“夫担夫膊能承物,既有其力,即数十担夫相遇于途,或让左,或让右,虽彼此来往,前趋后继,不致相碰,此用笔之妙契也”。此外,运笔还要注意气势的连贯,前人提出:“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以上种种笔法,就是要求绘画者在画线时求的粗、细、直、刚、柔、重的变化,更能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是画家对大自然的苦心探索,对客观物象的高度概括与提炼的结果,它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与神,而且具有形式美的价值。
绘画中的书法用笔被历代画家一直重申,元代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题记中这样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四句诗高度概括了具体的绘画实践应当如何结合书法用笔的技巧来完成物象的刻画,并印证了“书画同源”的道理。清代王学浩的“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字要写,不要描,画也如此。经过历史的实践与沉淀,绘画与书法在基本构形语言和实践方式的共性,形成了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基本特色,并进而成为“传统”,成为“文脉”。
先师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拆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就是见笔而无笔痕的原理。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书法用笔简而言之,可概括为“四要”,即:意、力、韵、趣。笔意:就是要意在笔先,画家在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笔墨,才能因意成像,以象表达。笔意为用笔之总要,无形之笔是死笔,画家只有在笔墨技巧中融进激情和意趣,才能使画作成为艺术,激动人心。
笔力:运笔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笔的力度感有两种内涵:一,是功力的力,即所谓的“力透纸背”、“力能扛鼎”的运笔功力。表现运笔功力有“老”、“嫩”之分。功力老到,需要长期的锤炼,才能做到“学力到,心手相应,火候到,自无板刻结三病矣”。二,是气力的力,属于用笔技巧,只要掌握用笔的方法和规律,就能做到。运气使力的方法首先是下笔的用意要有力,要气神贯注,凝神静气。然后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把全身的气劲由臂至腕,由腕至指,再由指把力注于笔端,使劲力自然透出笔端。切忌表面的剑拔弓张,火气十足。
笔韵:笔韵有韵味和韵律两种含义,韵味就是要求通过用笔的轻重、虚实、刚柔、方圆、
徐疾、顿挫等变化,求得画面的统一与和谐。如同音乐一样,有一个基调,一个主旋律,韵律是用笔要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和书法一样讲究线节奏,测法“如飞鸟翻然而下”,勒法“如奔马之缰”,轻如“行云流水之变动”,重如“高山坠石之势”。
笔趣:笔趣分意趣和天趣两种含义。用笔有趣,才能使观察者赏心悦目,获得美的感受,所以笔趣是使画产生形式美感的关键,用笔的意趣在于巧妙的处理用笔的生熟、巧拙、老嫩等关系,用笔熟而能生巧,美则美矣。却会流于匠气、市井气。所以笔贵在熟而后生,由熟到生,“画到生时是熟时”,才生意趣,用笔灵巧奇妙固然不易,但要警惕流于甜俗。所以用笔贵在古拙、由巧到拙,纯朴而磊落大方,乃生机趣。用笔的天趣发于无意之笔。所谓“好笔好墨偶然得”。是一种顿悟、美感突发。求笔的天趣固然和画家的才能有关,更重要的需要依靠平时的学识、修养和长期的苦功。
2014年4月14日凌晨四时于北京石景山寓所
篇五:《中国画的用墨方法》浅谈中国画的用墨方法
摘要: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两大层次,一个
是“丹青”,即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盛唐之后,水墨画快速发展,
并渐渐被文人所垄断,成为“文人画”。及至现代以来,水墨画所
蕴含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独特的意象表达方式,被认为是介于西
方绘画所代表的的具象(印象派)与抽象表达之间,最具中国传统
文化特色的绘画形式。
关键词:用墨方法;泼墨;破魔;焦墨
对于中国画而言,笔墨,是其基本技法。前人用“骨、肉”来形
容笔墨在中国画中的灵魂地位。从中也可看出二者是并重且密不可
分的。具体来看,中国画源远流长,技法庞杂,关于中国画笔法的
运用光是其笔锋就大体可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区别,遑论
历代大家推举的“势”、“筋”、“骨”、等人文气息演绎。限于篇幅
与文章主旨,笔者在这里对笔法的运用就不一一赘述,本文仅对中
国画的用墨方法进行一二探讨,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就技巧而言,用墨便是根据作画时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产生干、
湿、浓、淡的诸多变化,从而在绘画语言上表现不同的绘画效果。
唐张爱宾有“运墨而五色具”的说法,五色,即焦、浓、重、淡、
清。当然,绘画是一种表现的艺术,中国画的用墨技巧其最终呈现
还须在挥毫之间意象驰骋跃然纸上。例如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齐白
石先生画虾,之所以能画出栩栩如生,妙到巅毫的传世之作,与其
篇六:《大班水墨画下学期教学计划》大班水墨画下学期教学计划(2014.2--2014.6)
水墨画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通过水和墨的无穷变化产生出主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效果。
活动目标:了解水墨画所需的工具材料和使用笔墨的基本技巧,能够表现周围的事物,在表现过程中萌发美感和创造力,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
活动内容:
1、通过每周两次的水墨画教学活动,活动一些有关于水墨画的粗浅知识。
2、采用各种感官,听、看、身体感受等多种形式的水墨画教学,是幼儿充分感受到水墨画的魅力。
3、了解水墨画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和使用笔墨的基本技巧,能够表现周围的事物。
4、尝试多种形式的水墨画教学活动。
二月份:
活动一:《认识水墨画》
活动目标:
1.感受墨汁的力量,探索水墨画的表现
2.了解水墨画的历史,知道是我们中国的文化
3.培养小朋友热爱水墨画,想要尝试的
活动二:《我会画》{水墨画下笔}.
活动目标:
1.学习水墨画的用笔的方法
2.学习水墨画竹子的用笔
3.简单学习尝试画水墨画
三月份
活动三:《熊猫》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熊猫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学习用毛笔画熊猫。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区别使用淡墨和浓墨。
3.启发幼儿尝试画出熊猫的简单动作以及有关的情节。
活动四:《葡萄》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墨画是我国的国画,学习使用毛笔、墨汁等画葡萄,体验画水墨画的乐趣。
2能大胆地进行绘画。
活动五:《浓墨泡泡》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水和墨画出泡泡来。
2.孩子们尝试着加水调墨,画出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泡泡。
3.游戏后,他们感知到浓墨泡泡的所在。
活动六:《焦墨泡泡》
活动目标:{水墨画下笔}.
1.鼓励幼儿用水和墨画出泡泡来。
2.孩子们尝试着加水调墨,画出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泡泡。
3.游戏后,他们感知到焦墨泡泡所在。
活动七:《重墨泡泡》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水和墨画出深浅不一的泡泡来。
2.孩子们尝试着加水调墨,画出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泡泡。
3.游戏后,他们感知到重墨泡泡的所在。
活动八:《淡墨泡泡》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水和墨画出泡泡来。
2.孩子们尝试着加水调墨,画出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泡泡。
3.游戏后,他们感知到淡墨泡泡的所在。
活动九:《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水和墨画出深浅不一的泡泡来。
2.孩子们尝试着加水调墨,画出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泡泡。
3.游戏后,他们感知到焦墨泡泡、浓墨泡泡、重墨泡泡、淡墨泡泡和清墨泡泡的区别所在。
活动十:《格子布》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正确握笔。
2.学用中锋画出各种直线。
四月份
活动十一:《流淌画》
活动目标:
1.用较厚的纸,将纸用水湿润,趁纸未干时滴上颜料,拎起,从上到下流淌,产生润泽、渲染、朦胧和变化摸测的艺术效果。
2.既好玩又好看,让幼儿会产生无穷的兴趣。
活动十二《中锋、侧锋》
活动目标:
1.笔锋垂直于纸面,笔尖在运行中保持再画出中心,这样画出的线圆润厚重,有立体感。
2.侧锋:倾斜笔杆,根据需要笔豪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左右接触纸面,可画较宽的线或面积大些的面。
活动十三:《顺锋、逆锋、拖锋》
活动目标:
1.顺锋:笔杆在前笔锋在后,行笔流畅。
2.逆锋:笔锋在前笔杆在后,行笔中笔锋有受阻感。
3.拖锋:执笔的位置较高,处于笔杆最上端,行笔时笔杆在前笔锋在后,并常伴有捻杆,画出的笔痕灵活松动,流畅舒展。
活动十四:《小蝌蚪》
活动目标:
1.用笔蘸水,再蘸少量2黑色,左右两笔完成。
2.学用蘸水画出小蝌蚪。
活动十五《墨与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笔豪干含墨水少,画出墨迹称枯笔。笔豪或墨中含水分大,画出的墨迹在宣纸上出现渗画称为湿笔。
2.幼儿基本掌枯笔、湿笔。
活动十六:《浓破淡、淡破浓》
活动目标:
1.浓破淡,先画山淡墨,趁淡墨未干时在淡墨迹部分地方在画上浓墨,两种墨色的相互渗化又形成一种丰富变化的墨迹,产生出润泽淋漓的效果,反之称为破墨。
2.幼儿基本掌浓破淡、淡破浓。
活动十七:《小鱼》
活动目标:
1.中锋一笔画出小鱼身体,笔锋蘸水使墨色变淡画鱼尾。
2.中锋用笔画鱼嘴,画鱼鳍,浓墨点出小眼睛。
篇七:《有趣的水墨拓印画》艺术活动《有趣的水墨印染画》
班级:大班
单位:空军医院幼儿园
姓名:杨海菊
活动班级:大班
活动名称:艺术领域
活动内容:美术活动:有趣的水墨拓印画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3.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活动难点: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拓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奥运会开幕式DVD资料;现代水墨画作品(幻灯片);墨汁、水缸、宣纸和牙签若干:幼儿自制的萝卜印章、印泥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回家搜集、了解有关中国水墨画的知识与特点。活动过程:
(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范画。
师:(播放奥运开幕式“画卷”片断)这是2008年8月8日开幕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节目,名字叫“画卷”。这个节目中的演员用舞蹈动作“画”了一幅精彩的水墨画。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画,你们知道画水墨画需要哪些工具呢?
幼:画水墨画需要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师:对,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又叫“文房四宝”,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和写字的工具。
(二)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神奇的水墨画,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能看出画面中颜色的变化吗?(教师提示:颜色深——浓、颜色浅——淡、水分少——干、非常湿润——湿;并依次出现“浓淡干湿”四个字。)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让画面变得丰富和美妙。
(三)水墨拓印
1.教师示范并讲解
师:这幅画最神奇的地方是不用笔来作画,而是墨汁和水玩的一个游戏——我们叫它“水墨拓印”。
(1)先将墨汁轻轻地滴一滴到水盆里,大家观察一下墨汁滴进水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想象)
(2)用牙签在水中轻轻划一下,可以让墨汁化得更美。
(3)双手拿起宣纸的一边慢慢放进水里,让墨色染在宣纸上;再轻轻地用手提起宣纸,宣纸上便出现了美丽的图案。
(4)把染上图案的宣纸平放到铅画纸上固定好,宣纸要放平整。
(5)作品完成后再盖上土豆印章。
2.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重点辅导。
(四)展示并交流作品
1.鼓励幼儿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2.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说课内容
一、活动背景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但在以往的绘画的活动中,总是让幼儿用单一的材料去进行绘画,这样会使其逐渐失去绘画的兴趣。中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意蕴深远,作为中国的孩子更应该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但看到幼儿手执毛笔迟迟无法下笔的样子,我在思考如何选择一种方法,既能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自由写意,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又能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喜悦。最后,我想到了水墨拓印这个比较简易的方法:当墨汁滴入水中后,便自然散开并慢慢地形成各种图案,如同飘逸的长发、弥散的烟雾、多姿的自云……千变万化,趣味无穷。
二、教材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同时还指出“提供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
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从而使幼儿对水墨画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示范讲解,进一步学习水墨拓印的方法,并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分组进行创作,分组讲评,分享快乐;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创作。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分享者,鼓励孩子大胆操作,分享孩子的快乐。
三、目标分析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即实际发展水平,确定了以下目标。
目标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在以往的绘画的活动中,总是让幼儿用单一的材料去进行绘画,这样会使其逐渐失去绘画的兴趣。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色,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可干可湿,挥洒自如,变化天穷,痛快淋漓,很适合幼儿作画大胆,构思夸张的特点。但刚开始幼儿手执毛笔迟迟无法下笔的,所以,在本节活动我选择一种新方法,既能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自由写意,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又能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喜悦。让幼儿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水墨画的教育价值并不在于绘画技能有多么的收敛,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而是通过水墨画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本节活动通过多媒体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音乐和美术的灵活的结合,从而使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充分的感受水墨画得美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目标3、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在给幼儿上美术课时,经常会有孩子举着笔愁眉苦脸地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要了解幼儿,组织符合幼儿特点的、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有效教学。而今天设计的这节“有趣的水墨印染画”,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重难点的分析
根据目标的确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重点定为于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