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草如何换盆
详细内容
第一篇:《翠云草》
翠云草
翠云草是多年生草本。茎伏地蔓生,极细软,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多分枝。小叶卵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叶色呈蓝绿色,其主茎很纤细,呈褐黄色,分生的侧枝着生细致如鳞片的小叶。其羽叶细密,并会发出蓝宝石般的光泽,不同凡响,点缀书桌、矮几,做为小型盆栽或置于博古架上,十分可爱。由于茎枝具匍匐性,做吊盆亦能展现其柔软悬垂的美感,也可种于水景边湿地。
植物·翠云草
简介
翠云草
别称:龙须、蓝草、蓝地柏、绿绒草、翠云卷柏。
学名:Selaginellauncinata
分布:中国南部
分类:卷柏科卷柏属
花期:全年观叶
翠云草为中型伏地蔓生蕨。主茎伏地蔓生,长约1m,分枝疏生。节处有不翠云草
定根,叶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营养叶二型,背腹各二列,腹叶长卵形,背叶矩圆形,全缘,向两侧平展。孢子囊穗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状排列。
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区)。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
以分株繁殖为主,春季找出带不定根的茎段,栽于新盆中。也可用孢子繁殖。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盆土宜疏松透水且富含腐殖质,可用等量的腐叶土或泥炭、壤
汕头曙光整形美容医院
土和素沙混合配制。生长期要注意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温度不能低于5℃,理想的生长适温为夜间10—15℃,白昼21一26℃。特别要注意遮荫,光线强会使其蓝绿色消失而影响观赏性。生长期每月施1次液肥。
翠云草姿态秀丽,蓝绿色的荧光使人悦目赏心,在南方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适于北方盆栽观赏,于种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兰花盆面覆盖材料。
养殖要点
日照:适合栽培于荫庇、阴凉的地方,避免烈日直射
翠云草
管理:喜温暖环境,耐潮湿
水份:每日固定浇水,常以喷雾器喷洒水气保持叶面湿度,有助生长更旺盛施肥:肥沃的砂质土或腐植土均可
水:喜湿润,生长期间要注意喷水和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保持叶片的清新秀丽。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用腐叶泥为佳。
温:喜温暖,在20℃左右时生长良好,越冬温度5℃。
光:喜半阴,盛夏注意庇荫,不能曝晒,否则植株易枯焦死亡。
繁殖:分株繁殖。春季翻盆时进行分株,将母株分成数丛,植于盆中,放在阴湿环境中易于成活。
翠云草叶斑病
[1]症状
受害翠云草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
2.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由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引起的叶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翠云草-繁殖培育
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在4-5月换盆时进行,将生长密集株丛扒开分栽,
翠云草(7张)放阴湿环境下即可。扦插可在春季修剪时,将剪下的茎枝直接扦插于沙床中,保持湿润,约半月生根。栽培生长期要经常浇水和喷水,盛夏时要注意遮阴,每隔半月施肥1次。冬季需入室越冬,温度过低,叶片会干枯卷缩,变成棕色。冬季浇水过冷,也会损伤叶丛。一般2-3年更新1次。病虫害常见锈病和叶斑病危害,可用波尔多液喷洒2-3次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防治。
翠云草-景观用途
翠云草株态奇特,羽叶似云纹,四季翠绿,并有蓝绿色荧光,清雅秀丽,属小型观叶植物,盆栽适合案头、窗台等处陈设。
翠云草-概述
翠云草入药始载于《百草镜》。《群芳谱》云:“性好阴,色苍翠可爱,细叶柔茎,重重碎蹩,俨若翠钿。其根遇土便生,见日则消,栽于虎刺、芭蕉、秋海棠下极佳。”《纲目拾遗》谓:“其草独茎成瓣,细叶攒簇,叶上有翠斑。”《植物名实图考》亦云:“翠云草生山石间,绿茎小叶,青翠可爱。《群芳谱》录之,人多种于石供及阴湿地为玩,江西土医谓之龙须,滇南谓之剑柏,皆云能舒筋活络。”综上所述,并据《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可以认为其原植物即为本种。
翠云草青绿苍翠,重重碎蹙,或匍匐在地,或倒悬山石,俨若翠钿云翘,故名翠云草。又若翠色鸟羽,故名翠羽草。
翠云草多年生草本。主茎伏地蔓生,长30-60cm,有细纵沟,侧枝疏生并多次分叉,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卵形,长2-2.5mm,宽1-1.2mm,基部偏斜心形,先端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中叶质薄,斜卵状披针形,长1.5-1.8mm,宽0.6-0.8mm,基部偏斜心形,淡绿色,先端渐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嫩叶上面呈翠蓝色。孢子囊穗四棱形,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5-2cm;孢子叶卵圆状三角形,长约2mm,宽约0.8mm,先端长渐尖,龙骨状,4列覆瓦状排列。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极少,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生在囊穗基部以上;孢子二型。孢子期8-10月。[2]
药用价值
1.《群芳谱》云:“性好阴,色苍翠可爱,细叶柔茎,重重碎蹩,俨若翠钿。其根遇土便生,见日则消,栽于虎刺、芭蕉、秋海棠下极佳。”
2.《纲目拾遗》谓:“其草独茎成瓣,细叶攒簇,叶上有翠斑。”
3.《植物名实图考》亦云:“翠云草生山石间,绿茎小叶,青翠可爱。《群芳谱》录之,人多种于石供及阴湿地为玩,江西土医谓之龙须,滇南谓之剑柏,皆云能舒筋活络。”综上所述,并据《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可以认为其原植物即为本种。
中药材·翠云草
药材名称
中文名:翠云草
别名:翠羽草《纲目拾遗》,回生草、还魂草《福建民间草药》,金鸡凤尾草、水鸡扑《闽南民间草药》,伸脚草、地柏叶、岩萍《湖南药物志》,绸缎草《广西药植名录》,生扯拢、虱子草《贵州中草药名录》,蓝地柏、绿绒草、龙须、百脚草
苗族药名:Jabcangtjent家昌金(贵州雷山),Jabgangbmongl蜂药(贵州黎平)
中文名:翠云草
拉丁名:Selaginellauncinata(Desv.)Spring
科别:卷柏科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茎纤细,伏地蔓生,长30~60cm,禾杆色,有浅沟,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分枝向上展伸,其上复有互生、羽状、叉状分枝的小枝,末回小枝连叶宽4~6mm。叶异形,排列于一平面上,下面深绿色,上面带碧蓝色,卵状椭圆形,长2~3mm,宽1~2mm,顶端近短尖,边缘透明,全缘,近两侧对称,基部深圆形或近心形;生于主茎上的叶最大,斜椭圆形,疏生,直立,短渐尖,基部近心形,全缘,边缘透明。
生殖特点
孢子囊穗四棱形,长6~12.5mm;孢子叶密生,卵状三角形,龙骨状,有中脉,有长渐尖头,全缘,四裂,复瓦状排列;孢子囊卵形;大孢子黄白色,表面有不整齐的管状疣突;小孢子基部有冠毛状突出物,中部有多枚成行的小刺。孢子期8~10月。[3]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40~1000m的山谷林下,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采制来源
本品为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uncinata(Desv.)Spring的全草。秋季采收。去尽泥土,晒干。
化学成份
含海藻糖(trehalose,C12H22O11)。
性味归经
味微淡、苦,性寒;归热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止血生肌,化痰止咳。用于黄疸型肝炎,痢疾,高热惊厥,胆囊炎,肾炎,肠炎,吐血,便血,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荨麻疹,乳痈,外伤出血及烫火伤。
第二篇:《苍翠清新的翠云草》{翠云草如何换盆}.苍翠清新的翠云草
蕨类
翠云草的别名不少,清代赵学敏的《纲目拾遗》中,称之为翠羽草、开屏凤毛:《植物名实图考》中称剑柏、龙须;《群芳谱》中叫翠云草。民间还有蓝地柏、绿绒草、回生草、金鸡凤尾草、龙爪草、龙鳞草、地柏叶、孔雀花、蓝草等称谓。
翠云草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学名为Selaginellauncinata英名叫Peacockfern,译成中文叫“孔雀蕨”,为中型伏地蔓生蕨类,植株高2.5m~5cm。主茎伏地蔓生,分枝疏生,节处有不定根,叶卵形。卷柏属植物全世界约有700种,其中原产非洲南部和亚速尔群岛的金球卷柏(S.kraussiana)又叫小翠云草、地柏,其苔藓状的叶片亮绿色,并有3个斑叶品种,十分诱人。原产美国的鳞叶卷柏(S.lepidophylla)茎枝基部呈螺旋状排列,整株干枯时会卷曲成球形,放入水中又会恢复原状,故称“复活卷柏”或“耶利哥玫瑰”。近年来,日本培育了具有各种斑叶性状的卷柏新品种。
[开发价值]
在花卉苗木产业,翠云草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首先,其可以栽培成商品观叶盆栽。翠云草为多年生常绿革本,叶如蕾丝般细腻,属小型观叶植物,株态奇特,全年翠绿光润,在花卉市场上是十分畅销的观叶盆栽。盆栽点缀窗台、书桌或案头,清新秀丽;如果装点博古架,有清奇古怪的感觉:翠云草还适合水培、沙培和水晶土栽培。其次,在南方,翠云草可用作园林植物,用来装饰庭院墙角、假山或池畔,十分自然耐看:用作地被覆盖,效果也别具一格。第三,翠云草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纲目拾遗》中,翠云草已被利用入药,其同属的卷柏更在东汉初年的《本经》中已入药。翠云草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瘀、止血等功能,民间用鲜翠云草加水煎服,可治水肿、赤白痢、吐血;用翠云草煎水洗脚,可治抽筋:加胡桃叶一起煎洗,治痔漏:加酒水煎服,治关节风湿痛。
[植物特性]
翠云草原产中国的亚热带地区,生长于阴湿山石间。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严寒,耐阴,怕强光暴晒:生长适温为14℃~22℃;宜肥沃、疏松的腐叶土。
[栽培要点]
栽种盆栽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的混合基质,每盆栽种一大丛,用叶丛覆盖整个盆面。每年春季换盆。
浇水生长期盆土保持湿润,不能让盆土干旱失水,需经常浇水或喷水,保持空气湿度在80%以上。若空气湿度降到60%以下。叶片开始卷缩,时间长了还会发黄、枯萎。夏季每2天浇水1次,每天喷水1次,冬季每周浇水1次即可。
施肥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用卉友15-15-30盆栽专用肥,施肥时,肥液不能沾污叶面。
修剪生长期要随时摘除枯叶、黄叶和过长的蔓茎,保持优美的株态。换盆时剪除过长的
越冬冬季温度不低于12℃,叶片仍保持翠绿:室温在5℃以下,叶片停止生长并出现干枯卷缩,变成棕色,叶丛也会发生冻害。
繁殖4~5月换盆时,将生长密集的株丛掰开分栽,放阴湿环境下养护,成活率较高。也可春季将修剪下来的蔓茎直接插入沙床,在25℃和湿润的条件下,约2周可生根。
水培春季用洗根法或枝条水插法取得水培材料。然后用白色泡沫板将一束生根的翠云草枝条夹住,放进盛清水的玻璃瓶内,摆放在有纱帘的窗台上,经常向茎叶喷雾,每10天更换1次自来水,不用加营养液。当枝叶生长过长或过密时,可以修剪以利通风透光,避免底层叶片出现枯黄。
[选购养护]
购买盆栽植株作为品种繁殖或居家观赏,一是要求植株端正不凌乱,造型好;叶片呈绿色、光亮,无缺损,没有黄叶和病虫害:二是因株丛密集、呈蔓生性,携带时要防止叶丛掉落或折断。对购入的家用盆栽翠云草,宜摆放在朝南、朝东南窗台或明亮居室的案头,盆土需保持湿润,空气干燥时应向叶面喷水,待长出新叶后才能施用薄肥。
第三篇:《兰花盆栽技术指导》兰花盆栽技术指导
1容器:
栽培兰花的容器分花盆与框架两类。地生兰要用花盆栽种,而附生兰
则可用框架吊栽,但有些附生兰也可用花盆,只是要求有更好的透气性。庭院养兰宜用素烧盆或无釉陶盆,此种盆虽然笨重,观赏性差,但疏水透气性能特别好。利于兰苗生长发育,阳台、房顶养兰宜用塑料深筒盆,虽透气性差,而它体轻、整洁、价廉,形状好,底孔多,有利兰根伸展与兰盆移动。减轻楼层压力。室内养兰也以塑料盆为宜,有条件的可使用各色砂盆。利水透气,美观大方。花盆的规格多种多样,难以尽述,但以圆口者为佳,不易碰伤兰苗,栽种附生兰用的框架形式不拘,方形圆形均可。用木、竹、藤编成,四面通风通气,或用凹凸不平的树杈树桩,大多长20-30cm,使附生兰根部连同基质附着其上,无一定的规格。{翠云草如何换盆}.
2盆土:
兰花系肉质根,与兰菌共生。栽培植料或称基质、培养土,要求疏松肥沃,透气排水。无病虫,无污染,忌发热,忌干燥,忌渍水与盐碱。可作植料的材料.土质类有腐叶土。泥炭土;植物类有锯末、刨花、水苔、树皮、谷壳;无机类有煤渣、砖粒等等。可根据当地资源,选用数种粉碎。进行二合一、三合一,甚至多合一配制.pH值以5.5-6.5为宜。使用前还须日晒,用药物灭菌更好。
3栽植:
种苗、盆钵、植料准备齐全后,即可上盆栽植。先用网状物盖好底孔.继之填粗粒植料至盆高的1/5一l/4处,作为排水层。此时将兰株放人盆内,一手扶住兰苗,另一手将兰根均匀散开.填中粒植料至1/2处。再填细粒植料至3/4处。将盆摇动几下或双手拍动盆壁,使植料与兰根密切接
触。继续填细料至盆口2.3厘米处。最后将植料培成中间高周边低的馒头形,其上布水苔或翠云草、小石子。这样既美观。又防止浇水施肥冲散盆面植料。兰株栽好后.放人盛有清水的盆或桶中,让水徐徐进人盆内,以盆而植料湿润为度。也可用细眼壶从盆边慢慢浇灌,直至盆底流水。先将盆放至蔽荫处。见盆面植料干燥可喷水保湿,半月后可移至向阳处.转入正常养护.
4光照与温湿度:
兰花喜半阴环境,忌干燥。冬季阳光质弱,春季阳光柔和,适宜兰花生长,可接受全光照。自初夏至仲秋光照时间长,光质强,于兰花生长不利,需要遮光蔽荫。家庭兰场极少在地面或室内,绝大多数是在阳台上,给光照调控带来诸多不便。对此要因场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克服。莳养数量少的,宜放树阴或房檐下,或早晨傍晚能见阳光,上午9时以后见不到阳光,或有天光而无阳光的地方。楼房上莳养的,有东西阳台的将兰放至东阳台;有南北阳台的将兰放至北阳台或窗台,无向北阳台可放室外或室内窗台。数量较多的,庭院搭荫棚,阳台设遮阳网,其蔽荫度一般品种不低于70%,墨兰、艺兰要达到80%—90%。兰花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8℃。20℃以下生长缓慢,25℃以上生长声迅速,达到30℃即被迫进入休眠状态。昼温10℃—16℃,夜温5℃—10℃,则为冬季休眠期。可耐低温的极限,春兰零下3℃,蕙兰零下4℃,建兰零下2℃,墨兰零2℃。家庭养兰多在室内越冬,冬春无需采取加温措施,即可安全度过严寒时期。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兰类,都是生长在空气湿度高的森林或沿海地区,因此,对空气的干燥并无太强的适应能力。因为湿度太低,会造成兰株内部的水份流失,但是却反而无法由兰根吸入补充的,于是就会造成茎叶表皮皱缩的现象。但是只要对株喷湿及在四周洒水,便足以增加空气中湿度,
还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空气湿度低,则兰叶粗糙,无光泽;空气湿度适宜,则兰叶阔而有光泽。这是对空气湿度是否适应兰株生长的最好鉴定依据。
5浇水管理:
种兰管水有很大的学问,很难一学就成,须明白其生花之生理,以及多次之实践经验,才能领会其要诀。管水要考虑以下的因素:季节、阳光、温度、湿度、兰盆、基质、兰株以及环境等。这些综合因素决定兰盆浇水一次可维持多久,因这些因素及其变化是随时随地而异,甚为错综复杂,只能凭实践经验与对兰花生理的了解而作适当的给水。只有依靠长期观察始能正确进行水分管理。尽管这样,经前人长期实践,下面几条是共性问题,是比较成熟的经验。兰花用水以雨水或雪水为最好,河水次之。井水又次之,合矿物质的水。碱性水都不适宜。必需用自来水时,须置一、二日之后,待水中所含之氯挥后才使用最好。热季浇水,应在傍晚太阳下山后,以免叶面之水分经太阳照射后灼伤,并防止高温水液浸伤新芽下端幼嫩部分。寒季浇水应在白昼进行,以免夜间盆内有水分冻伤兰根,特忌兰心积水,易使幼株腐烂。兰株叶片有病斑时,要保持叶面干燥,防止病菌蔓延。如用传统的栽培基质,最好采用“一干一湿”管水法,即表土干透才浇水,一浇就要浇透,至盆底出水为止,切忌半干半湿。这种干湿交替管水,对兰根生长十分有利。冬季如无保温设备场所则少浇水为宜。
6施肥管理:
兰花虽是草本植物,但因生长缓慢,与兰菌共生,一般1年只发1次芽,只开1次花,养分消耗量不是很大,所以需肥量不是很多。由于质料中含有一定养分,上盆或换盆无须施用基肥,生长期施用追肥宜坚持“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