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力度治理当今中国雾霾问题的提案
详细内容
篇一:《2014年中国治理雾霾问题措施》
2014年中国治理雾霾问题措施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自2012年后,雾霾问题发展迅速,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甚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吉林等地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污染。多位专家表示,治理雾霾不能简单去煤炭化,调整能源结构才是关键。
目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很多大学都在分析雾霾形成的机理,而北京作为首都,国际影响力大,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对于北京雾霾的成因,北京市环保局比较认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这种观点。从外因来讲,沿着北京周边的外延圈,有接近3亿吨水泥建材生产能力、3亿吨钢铁的产能、3亿吨原煤转化为火电的能力,还有上千万吨标箱的平板玻璃和石化工业,这些对北京雾霾贡献率有接近1/3的比重。内因则大多是低空源,尤其是500多万辆汽车产生的尾气。北京的城市规划导致高楼大厦数量众多,不利于低空源的扩散,再加上外围高架源向北京内部输送,就是北京形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煤炭的利用带来了雾霾,这点不可否认。但如果把雾霾主要归结为煤炭,有点不公平。中国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能源的增长,在这期间,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但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想快速改变是不现实的,只能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减少煤炭,同时发展新能源,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0年。现阶段,要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紧紧抓住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高效发电和煤化工方面做文章。
现在限制能源使用的措施有很多,而且都是以治理雾霾为主,如:限煤、限电、限汽车等,但这些限制性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出台时,却没有告诉公众这种限制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减轻雾霾。“一直都是认为,限了比不限强,总能起点作用,但作为科学决策来讲,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能源的使用是支撑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在限制能源使用的时候,特别要考虑到对于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雾霾中的中国何去何从,面对这个问题,国务院参事徐锭明表示,2050年德国能源方案是“688”,即到205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要占能源体系的60%,可再生能源发电要占80%,二氧化碳排放比1991年降80%。“在德国2050年能源方案中有一句话,能源方案就是要重塑德国,我们的能源革命要重塑中国。”
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不能一蹴而就。目前,煤炭的清洁利用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能源委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新上一批高效、清洁的燃煤火电机组,促使火电厂转型。在页岩气技术大幅发展后,全球化石能源储量增加,使得中国减少煤炭使用、增加优质能源的使用变为可能,“从煤气时代进入油气时代,本身也是一种减排。”
篇二:《关于加强雾霾综合治理系统规划的提案》关于加强雾霾综合治理系统规划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19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雾霾综合治理系统规划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提案人:汤黎路
主题词:环境,综合治理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2013年伊始,全国范围出现了强雾霾天气,涉及大半个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起了各大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据环保部报告显示,造成此次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依然有迹可循。引发雾霾天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PM2.5等可吸入颗粒物,其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等。强雾霾天气严重阻碍正常经济生产,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强雾霾天气大量诱发呼吸道等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各地为应对强雾霾天气,紧急出台了各项应对措施,但收效甚微。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各地在治理雾霾中存在各自为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缺乏根本上、长远上对雾霾进行综合治理的一揽子规划,行政举措留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全面推进雾霾综合治理,需要从战略高度谋划,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好系统规划和制度安排。
一、造成当前“雾霾围城”现象的根源
1.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雾霾污染的根本所在。以PM2.5为主的雾霾污染,主要源自粗放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健康赤字。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只重视当前行为带来的GDP拉动效益,而不考虑环境成本和治理成本,工业粉尘污染日益加剧,造成了此次大气环境严重污染的可怕后果。另一方面,单一的能源结构助推了空气污染。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一煤独大,煤炭的消费占到70%,大量的煤炭消耗必然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机。同时,汽车工业的壮大,大量汽车的普及,导致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激增,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据中科院研究,机动车为北京地区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四分之一,其次是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五分之一)。
2.立法缺陷和制度短板,是造成雾霾污染的关键原因。目前,环境立项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构成了我国大气污染规制的主要法规体系,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短板。如,2012年2月我国发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首次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但这一标准仍然很低,PM2.5浓度限值比世卫组织2005年发布的《关于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空气质量准则》建议安全标准高大约两倍。再如,根据现行法律,排污者违法的经济成本往往低于遵守法律的成本。在其他国家,排污者会以日为单位被处以罚款,累积数额可能非常巨大,没有上限。
3.政府职能部门应对乏力,是雾霾治理成效不佳的重要因素。首先,大气污染防
治的工作机制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还待建立。此次强雾霾污染事件,各地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强化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等,但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和区域性污染联防联控方面还显不足。其次,政府的预警机制不健全。根据国家环保部要求,2013年1月前,全国范围内要建立74个大中小城市PM2.5浓度数据监测点并监测数据,但从此次事件来看,绝大部分城市监测点没有事先发布雾霾污染预警信息,多在事后发出不同程度预警,造成民众对雾霾天气的应对不足。再次,政府对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法律执法不到位、企业的法律责任意识缺乏、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普遍欠缺,生活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农作物露天焚烧、生活烟尘餐饮业油烟、烟花爆竹、污水垃圾生活废气、耗能的出行方式等,都成为城市空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二、进一步加强雾霾综合治理的建议
1.加快环境立法步伐。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方面国外有先例可循,1952年,“伦敦毒雾”事件造成12000多人丧生。伦敦最终依靠法律告别“雾都”,其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严密法律下全民参与治理。1954年伦敦通过了“城市法”,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空气清洁法”,1968年对“空气清洁法”作了补充和修改,1974年又制定了“控制公害法”等。最近,号称史上最严厉、最细致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在征求意见。条例规定,遇到大气严重污染等环保突发事件,可责令排污单位停产,部分机动车停驶;在一定区域内机动车拟限行;停车三分钟车辆应主动熄火;超四级风停止拆除工程等。空气污染治理,不能单靠一项条例,或者某个城市的单兵突进无法根治。此次雾霾天气恰恰成为环境立法的良好契机,要在全国层面重新进行系统规划,参照其它国家的良好做法,立法机关应在空气治污立法层面加大违法成本,出台针对性更强的国家法律,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在空气治污中的责任,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要出重典,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政府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煤炭、油气、核能和清洁能源合理比例,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源排放(专家分析,灰霾天气成因中,燃煤、机动车、油烟、有机物挥发物和扬尘等占了1/4,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相当于对1/4的燃煤污染进行了有效整治)。其次,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科技、轻污染、绿色产业,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钢铁、冶金、建材等重工业进行有序关停、搬迁整顿和节能改造,全面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再次,出台具体化硬性考核指标。国家要把环境因素作为考核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标,尽快完善生态考核体系。各地要及时掌握并严格保护自身区域内的环境容量,环保部门必须介入到工程审批、发展规划、经济政策之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3.加快建立群防群控和区域联防工作机制。政府要加强领导,从制度层面加大治理力度,严格落实环保政策,形成政府各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全面明确发改、财政、经信、环保、农业、公安、工商、安监、卫生等不同职能部门在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工业布局、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加强烟粉尘污染控制等方面的部门职责,依法治污,严格执法。积极推动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各地要{关于加大力度治理当今中国雾霾问题的提案}.
及时制定雾霾天气防治应急预案,全国各省份之间、各城市之间要搭建一个合作互动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及时掌握污染发展趋势,形成对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提升政府环境治理的应急能力和治理水平。
4.加快完善空气污染治理长远行动规划。大气污染治理难是社会共识,欧美发达国家耗费了30-50年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治理大气污染有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2012年国家环保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在此基础上,国家要及时出台一项空气污染治理的5年或者10年专项行动方案,各级政府要将行动方案细化配套,科学制定治理大气污染的路线图和进度表,做到污染治理工作有规划、有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有成效。行动方案要大力整顿当前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如:针对环保工作定位问题,合理界定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定经济、社会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方法和指标同步。针对大气环境系列监测考评指标体系不统一,要明确在规定时间内建立统一的空气质量监测、考核、评估等指标体系,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针对机动车污染日益加剧问题,要大力推进油品提升步伐,严格规定国家油品提升计划,限定时间表大力推进油品升级换代,全面落实最新国家等级标准等等。
5.加快推进社会公众参与环保进程。积极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制定,逐渐促成环保的市场力量和社会道德力量,落实环保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社会上倡导正确环保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提倡节约、反对浪费,降低公众不良生活方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来源:中国政协网
篇三:《雾霾治理建议》{关于加大力度治理当今中国雾霾问题的提案}.建议
在各类数据的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实际反馈和研究国内外成功治理雾霾的基础上,提出对治理雾霾的建议。综合分析来看,雾霾治理需要从制定国家法律,发展生态公艺,控制污染物排量,以及增强公民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
一、制定相关国家法律
将雾霾的治理提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上来,表现出国家对雾霾治理的决心以及体现出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和完善雾霾防治工作的立法、执法是治理雾霾问题的关键。继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细化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加大环保机构的立法、执法和处罚权力,赋予环保机构执法手段,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等,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方式开展工作。可参考美国模式,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对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全盘整合式管理。同时,设立举报平台,通过民间组织和民众力量监督环境执法行为。
二、积极发展生态公益
1.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淘汰国家确定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大力淘汰钢铁、建材和纺织等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2.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3.政府要发挥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节约能源,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地源热泵等技术。
三、严格控制污染物排量
控制污染物排量是最直接的防止措施,也是最有效的。1.控制重点行业污染和扬尘治理。强化各类烟粉尘污染物治理,推进未淘汰设备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确保颗粒物排放达到新标准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2.发展绿色交通,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和城际间轨道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积极推广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大力发展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鼓励燃油车辆加装压缩天然气,促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动力燃料,为汽车安装净化装置,实现汽车尾气催化净化。
四、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加大典型示范活动的建立,增强示范效应,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意识大大提高,倡导全社会形成文明、节约、绿色环保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建立政务微博新媒体沟通渠道,健全环境信访舆情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学校和其他社会团体作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带动各行各业关注、支持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篇四:《治理雾霾的建议书》建议在各类数据的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实际反馈和研究国内外成功治理雾霾的基础上,提出对
治理雾霾的建议。综合分析来看,雾霾治理需要从制定国家法律,发展生态公艺,控制污染
物排量,以及增强公民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
一、制定相关国家法律将雾霾的治理提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上来,表现出国家对雾霾治理的决心以及体现出雾霾
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和完善雾霾防治工作的立法、执法是治理雾霾问题的关键。继续完善
《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细化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加大环保机构的立法、执法和处罚
权力,赋予环保机构执法手段,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等,并通过强制执行
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方式开展工作。可参考美国模式,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对区
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全盘整合式管理。同时,设立举报平台,通过民间组织和民众力量监
督环境执法行为。
二、积极发展生态公益
1.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淘汰国家确定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
产品,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大力淘汰钢铁、建材和纺织等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
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2.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
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3.政府要发挥主
导地位,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节约能源,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
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地源热泵等技术。
三、严格控制污染物排量控制污染物排量是最直接的防止措施,也是最有效的。1.控制重点行业污染和扬尘治理。
强化各类烟粉尘污染物治理,推进未淘汰设备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确保颗粒物排放达到新
标准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2.发展绿色交通,加强机动
车尾气排放治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和城际间轨道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积极推广电
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大力发展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鼓励燃油车辆加装压缩天然气,
促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动力燃料,为汽车安装净化装置,实现汽车尾气催化净化。
四、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雾霾治理建议
《晶瑞净化》2014年3月第2期青峰雾霾是空气中的粉尘与有机物(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结合而产生的,其中,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具报道雾霾一旦形成
可持续存在30年以上。雾霾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中,不仅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雾霾颗粒附着
在肺上,还容易诱发肺部疾病。雾霾产生的原因,包括汽车尾气、建筑装修产生的有毒气体、工厂废气、空调废气、建
材挥发出来的有害气体及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等,与空气中的粉尘结合,浮
游在空气中,能见度低,不易扩散。据研究表明,jr05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可以治理雾霾.jr05二氧化钛接触雾霾粒子时候,
可分解雾霾中的有机物,使雾霾颗粒中有机物降解成水、二氧化碳等,其剩余无机部分形成
易溶于水的成硝酸盐、硫酸盐,可被水、雨水溶解,形成无毒、不在空气中漂浮的硝酸矿物
质、硫酸盐矿物质等无害物质。导致雾霾颗粒瓦解从而净化空气。同时jr05二氧化钛能催化分解空气中的汽车尾气、建筑建材等产生的废气,工厂废气、
药厂、农药厂等废气,催化分解这些有机废气雾霾中的有机物,产生水、二氧化碳、负离子
等,从而断绝形成有机废气雾霾的原料来源从根本上消除雾霾。实验证明纳米二氧化钛jr05能够催化有毒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根,硝酸根
被雨水溶解流入地面形成矿物盐转为无毒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也是雾霾形成的部分,消
除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也减少了雾霾的形成。在雾霾天气,个人应怎样减少雾霾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办法有下面的几条:
1.雾霾天气关闭门窗,减少外界污染源对室内的影响。2.由于雾霾天关闭门窗,减少
空气流通,会造成室内空气变差。室内装修家居里面的的甲醛、苯、甲苯、tvoc等会慢慢
挥发出来,逐渐积累,危害室内人的健康。这时需要室内在墙壁、家具等表面喷涂二氧化钛
jr05。这样室内墙壁的jr05二氧化钛可以把室内室内污染物甲醛、苯、氨及其他有机污染物
分解为水、二氧化碳、负离子等,从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保持室内空气洁净。
3.室内摆放绿色植物。室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jr05分解有害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生成氧气,形成一个小型的绿色循环。
4、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