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关于提高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一)

关于提高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自从成人高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以来,一直把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类人才主要是在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和生产过程中负责管理、监督、检测、分析、技术服务等项工作。因此,要求高职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那么,如何提高成人高校高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成人高校多年来沿袭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即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验证说明理论而存在的。1987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成人教育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与社会需要脱节,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尽符合成人教育的要求和特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完成成人高校高职专业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改变旧有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打破原来单纯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

  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是对教学过程本质的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而理解的片面性表现在误将实践教学看成是单纯为验证理论而存在的,忽略了理论的实际运用,忽略了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提出来的,它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由于成人高校高职专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实践教学更接近于生产工作实际。成人高校实践教学作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岗位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而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加速理论教学的进程,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应该从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为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强化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工程,因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最终达成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计。为了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重点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类型。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即要求课程设置的配套组合关系要优化,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许多成人高校课程设置是照搬普通院校的模式进行的,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物,是为验证理论服务的,这与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很难办出成人高职特色。可将课程设置为三大类。一类是公共课,包括政治、外语等;一类是专业理论课,既包括各门专业课本身,又包括直接、间接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实践课,既包括教学性实践,也包括生产性实践。在这里把实践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打破了以往实践教学仅为验证理论,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状况,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按综合课程论的思想设置课程。在课程设计时,应打破学科体系,合并相关课程,减少课程门类。不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根据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避免某些内容的重复,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减少理论教学时数,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